長春高新業績大增七成 子公司金賽股權僵局待解

因為一則高管離職的傳聞,長春高新(000661.SZ)經歷了驚魂的一週。

近日,網上突然傳出一份關於某生物製藥企業部分股權轉讓推介項目的截圖,不少市場人士紛紛猜測,圖中信息所指系長春高新的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其創始人金磊欲將所持有的金賽藥業股權對外轉讓。

巧合的是,就在10月11日,金磊剛剛因個人原因辭去了在上市公司長春高新擔任董事的職務。兩則消息聯繫在一起,關於金磊將從金賽藥業離職的傳聞由此傳開。受此影響,長春高新股價驚現閃崩,短短几日,市值蒸發近百億元。

而傳聞發酵後的數天裡,長春高新方面並未作任何公開回應。直至10月17日,長春高新才發佈公告對上述傳聞進行澄清:“現金磊先生確認,近日網上流傳的‘金磊博士將離職’的信息屬不實報道。金磊先生從未向金賽藥業董事會作出其離職的意思表示。”

10月20日晚間,長春高新發布三季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4億元,同比增長56.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39億元,同比增長72.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母淨利潤8.17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增74.55%。

近些年來,長春高新的業績一直保持穩定快速增長,股價一度高達257元/股,僅次於“A股股王”貴州茅臺。此番跌落後,亮眼的業績能否重振市場信心?

高度依賴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長春高新成立於1993年,於1996年登陸深交所A股,是東北地區最早上市的老牌國企之一。

從股權結構來看,長春高新的前十大股東中,除第一大股東長春高新超達投資直接持股22.36%以外,其餘股東均為基金產品、資管計劃等,股權較為分散。長春市人民政府為其背後最終控制人。

事實上,長春高新是長春市政府通過高新園區管理委員會設立的一個控股平臺,早期通過參股投資一些創業型公司,逐步發展成為以生物醫藥為主、房地產開發為輔的綜合性控股公司。截至目前,長春高新旗下有金賽藥業、百克生物、華康藥業、高新地產等10多家控股子公司。

作為國內生長激素的龍頭,金賽藥業無疑是長春高新旗下最為核心的一塊資產,從經營數據可見一斑。2017年財報數據顯示,長春高新實現營業收入41.02億元,淨利潤9.2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1.58%、36.53%。同期,金賽藥業實現營業收入20.84億元,淨利潤6.8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1%、38.3%。

也就是說,2017年金賽藥業為長春高新貢獻了51%的收入和74%的淨利潤,其之於長春高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金磊辭職一事在資本市場上引起軒然大波,亦透露出長春高新高度依賴子公司金賽藥業的事實。

據公開資料顯示,金賽藥業主營基因工程藥物,是國內最早開發出重組人生長激素的企業,2005年即推出亞洲第一支水針劑,2014年推出的長效針劑,是迄今為止全球唯一的長效生長激素。金賽藥業在國內重組人生長激素市場佔有的份額接近70%。

過去的5年裡,金賽藥業一直保持穩健的增長。數據顯示,金賽藥業的收入從2012年的7.25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0.84億元,複合增長率24%;淨利潤亦從2.59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6.86億元,複合增長率達22%;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維持在90%、35%左右,顯示了極強的盈利能力。

更重要的一點是,隨著學術推廣加強和渠道進一步下沉,金賽藥業依然顯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近些年,隨著金賽藥業的增長,長春高新的股價一路上揚,市值一度超過400億元。在不少投資者眼中,金賽藥業是長春高新撿到的一顆“明珠”,也是看好長春高新的核心價值所在。

“單飛”未果

金賽藥業的創始人金磊曾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博士,頂級的基因工程科學家,1995年曾獲得當年美國生物學界的最高獎“克萊文獎”。早年留美期間,金磊曾任職於全球第二大生物製藥公司基因泰克(Genetech)。

1996年,金磊懷揣著技術回國創業,從長春高新手裡拿到了啟動資金,合作創立了金賽藥業。股權方面,長春高新以資金和土地出資佔70%,金磊以技術入股最終獲得24%股權,另外6%股份由自然人林殿海持有。

這樣的股權結構為日後金賽藥業與母公司長春高新之間的種種埋下了伏筆。誰也沒有料到,金賽藥業的發展如此順利。隨著金賽藥業逐步發展成為長春高新的支柱,雙方之間的矛盾漸漸浮出水面。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金賽藥業的股權結構多年來沒有任何變動,金磊的股權比例依舊只有24%。更尷尬的是,作為靈魂人物的金磊僅持有上市公司長春高新不到4萬股股票。激勵不到位一直為資本市場所詬病。

長春高新方面亦並非不想理順與金賽藥業之間的關係。據瞭解,金賽藥業曾考慮單獨上市,但由於其淨利潤、淨資產在上市公司的佔比均超過監管紅線而分拆無望。

2016年底,出於改善金賽藥業公司治理、健全激勵機制的考慮,長春高新又試圖將其推上新三板。

該項議案在當年亦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深交所曾針對此事下發關注函,要求長春高新說明金賽藥業在新三板掛牌轉讓是否涉及上市公司的核心業務和資產,是否損害上市公司的獨立上市地位和持續盈利能力等。

經歷了“兩上兩下”的波折,該方案最終亦未能成行。2017年3月,“因監管政策和證券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長春高新宣佈撤銷金賽藥業在新三板掛牌轉讓的議案。

僵局待解

資本市場上,關於金賽藥業核心團隊的股權激勵問題已是一個多年的老話題。“換股”曾是市場呼聲最高的一個解決方案。

事實上,早在2012年,長春高新曾推出一項併購重組方案,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金賽藥業的少數股東權益,實現對金賽藥業100%控股。如此一來,金磊可將其所持有的金賽藥業股權置換成上市公司的股權,進而實現激勵。

然而,這項“換股”計劃最終以失敗告終。當時長春高新公告給出的原因是“交易雙方對交易價格存在一定分歧”。坊間認為,金磊與長春高新之間對於金賽藥業的估值定價存在較大分歧。

“為上市公司創造了重大價值卻無法在二級市場變現,金賽藥業核心團隊的激勵問題多年未解決,是公司治理結構上的一道硬傷。”一位接近長春高新的業內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金賽藥業沒有第三方交易的定價,上市公司作為國企難以給出合理的價格,股權置換就陷入了僵局。”

對長春高新來說,除了股權激勵的問題,恐怕還有“外行指導內行”的尷尬。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目前長春高新的董事會與高管團隊中,竟無一人是醫藥專業的行家。

此前,金磊曾於2014年底進入長春高新的董事會擔任非獨立董事。而就在10月11日,金磊提出辭職,退出了上市公司層面的董事會。長春高新方面表示,金磊退出董事會後,仍將繼續擔任金賽藥業的總經理。

此前的9月25日,金磊通過二級市場減持了9000股,所持有長春高新的股票數量由3.9萬股降至3萬股。

长春高新业绩大增七成 子公司金赛股权僵局待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