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合伙人山區支教 把凱叔講故事帶進大山

8月3號,北京晴。

凱叔講故事發起的“城市合夥人”項目中,一名普通的合夥人李添晶給凱叔的工作人員發來一段音頻,是凱叔講故事的《凱叔·聲律啟蒙》。音頻裡,隨著凱叔有代表性的一聲“寶貝兒”響起來,孩子們跟著聲律啟蒙抑揚頓挫的讀著:”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聲音整齊、認真、空曠。

李添晶說,一次很偶然的機會來到貴州銅仁市松桃縣支教,來的時候帶來了凱叔講故事,這是孩子們跟著凱叔講故事讀《凱叔·聲律啟蒙》的時候錄下來的。

城市合夥人山區支教 把凱叔講故事帶進大山

【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金西完小一隅】

金西完小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松桃縣是苗族自治縣,地處山區,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到鎮裡,需要輾轉坐一個小時的車。

城市合夥人山區支教 把凱叔講故事帶進大山

【對著鏡頭,兩個孩子露出了單純的微笑】

支教期間,據李添晶粗略統計,每天來上課的學生人數並不固定,大概總共有六七十人左右。從網上唯一查到的一條信息顯示,這所小學有在校生258人,教師7人。當地經濟水平落後,青壯年大多選擇出去打工,村裡有很多都是留守兒童。剛來支教沒幾天,李添晶就找到了如何區分誰是留守孩子的法子——“其實很容易看出來,身上衣服比較乾淨的,就是由父母照顧,衣服不太換有異味的基本上都是留守的孩子,由爺爺奶奶照顧。”

不過,她並不願意這樣來區分這些孩子,“即便是父母在家,他們也是忙於農事,孩子們很少能享受到陪伴,留守的孩子則更甚,有些一年甚至幾年才能見上一面。”

城市合夥人山區支教 把凱叔講故事帶進大山

【金西完小的孩子們】

年輕的李老師的到來,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憧憬和期待,因為,這所本身就是由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志願籌集善款建立的小學,其實並不缺少教育設施,粉筆、板擦、作業本、甚至多媒體教學設備,但尷尬的是,因為地處偏遠,周圍大環境落後,願意去那裡留下來教書的老師少之又少;李添晶負責帶四五年級的英語課和低年級學班(學前班至三年級人數少安排到一個班),學生的年齡跨度從學前班到五年級,幾乎包攬了整個小學的課程。

每次課餘的時間,李添晶就用帶來的凱叔講故事隨手聽放《凱叔·聲律啟蒙》;除了《凱叔·聲律啟蒙》外,李添晶還在課上給孩子們放了凱叔講故事中《石獅》的故事,在凱叔渾厚而富有磁性的聲音演繹下,孩子們聚精會神,聽著津津有味,“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他們很少有這樣的機會以這種方式聽故事,許多孩子聽完後還寫了讀後感,想要成為一個幫助別人的人。”她欣慰地說道。

城市合夥人山區支教 把凱叔講故事帶進大山

看著孩子們積極誦讀,李添晶非常感動,“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支教的意義”。

李添晶說:“這裡的孩子很‘野性’,我們剛來的時候有學生會在晚上找我們玩,為了親近班主任,會當著所有老師的面問他最喜歡哪個女老師,最討厭哪個,老師婉拒後依然窮追不捨。低年級的孩子上課睡覺,故意和老師作對,還要拿球打老師。我們離開的時候兩個小姑娘很直白地問老師要禮物,每個老師都會要,不給不行,是不是和想象中渴望知識的大眼睛不一樣?他們是壞嗎?後來那個追問班主任的女學生後來用一下午的時間疊了一桶紙花,每個老師都有一支。在課堂搗蛋的熊孩子在大掃除時爭著倒垃圾,洗掃把。要禮物的小姑娘也會用一個禮拜的零花錢給老師們買巧克力,編手鐲,送老師的時候補充一句‘老師你可以不戴,但是不要扔啊’。

《變形計》火了麗姐,一個動不動就要上手的“社會大姐大”,大家喜歡麗姐是因為我們都知道麗姐每次打人都是佯裝,“兇悍”是保護色。金西完小也有很多麗姐這樣的孩子,據李添晶回憶,“最後一堂課四年級的孩子們排隊讓我給他們起英文名,我問女生們想要哪種類型的英文名,溫柔的,可愛的還是個性霸氣的?答案出奇地統一:‘老師,老師,我要霸氣的’。我當時覺得很奇怪,一群小姑娘要什麼霸氣。後來才意識到,對於每天洗碗做飯帶弟妹的她們而言,‘公主夢’是奢侈品,保護自己不受欺負才最重要。他們會表達喜歡,會想要親近老師,但總是不能掌握好分寸。這不是他們的錯,沒有父母在身邊教他們這些,他們真正需要的是關注和教育。那些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不能教的道理,我希望凱叔能告訴他們,那些他們掌握不好的分寸,我希望凱叔能啟發他們。雖然只有短短几天,但孩子們通過我引入凱叔的內容,比如說《凱叔·聲律啟蒙》是孩子學習中國古典文學最好的開始,能讓他們在心裡埋下一顆優秀傳統文化種子。這遠比上幾堂課重要。”

城市合夥人山區支教 把凱叔講故事帶進大山

【下課後,孩子們自己當起了“老師”】

城市合夥人山區支教 把凱叔講故事帶進大山

【孩子們的課間活動】

添晶說的沒錯。除了《凱叔·聲律啟蒙》,凱叔講故事還有凱叔西遊記,凱叔365夜,凱叔講歷史等很多優質的內容;《凱叔·聲律啟蒙》是讓孩子在無任何壓力的情況下,跟著音律體會到音韻平仄之美,國學之美,孩子們從小開始聽,兩三年就這麼浸泡著,文化底子就這麼打起來了;另外一個代表產品《凱叔西遊記》一共137集,加起來40多個小時,40多萬字,為了更符合兒童心態,對原著故事裡的知識結構和價值觀以及妖怪的死亡,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刪減和改編;而《凱叔講歷史》這個欄目,凱叔講故事團隊醞釀了很長時間,王凱自己本人就是個歷史迷,他也希望把中國歷史講給孩子們聽,所以在創作之初就訪名師,尋高友,找到了很多歷史方面的專家、教授、資深的歷史刊物編輯和著名歷史小說的作者等等,給孩子們打造了一份有態度、有依據、真實而且好聽、愛聽的欄目,《凱叔講歷史》它不僅是一本有趣的、嚴謹的、成體系的歷史故事書,它更像一座移動的、真實的博物館,讓孩子們在娛樂中更好的學習。

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們在後臺留言說,凱叔講故事是最好的啟蒙老師,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瞭解中國文化之美,瞭解歷史之美,學會為人處事的道理,同時也跟著凱叔提升了了文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短暫的支教活動很快就結束了,“我走了孩子們就聽不了凱叔講故事了”李添晶無不傷感地說。在收到添晶發來的音頻之後,工作人員火速聯繫到她,給孩子們寄去了凱小白、小詩仙和小詞仙隨手聽,讓孩子們能繼續聽到凱叔的聲音。

每個孩子都是天賜的“寶貝兒”,相信在貴州,在西北,在雲南,在所有我們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地方,一定都有這樣的孩子,他們需要陪伴,需要知識,需要有一個充滿美好記憶的童年,凱叔講故事就此發起“把愛講給你聽”的公益活動,讓我們一起攜手為孩子們做點什麼。

正如凱叔講故事的創始人王凱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們這些人的目的是通過改變一個個童年,來改變未來的中國,這是我們這幫人湊在一起的目的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