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埋怨溺爱孩子一边又离不开的“隔代亲”,是谁在替你负重前行

我给孩子立过规矩,晚上八点之后不能再吃东西。谁想,昨晚我还在哄睡老二的时候,就隐约听见我爸在客厅里霸气地说:“我给你吃的,看你妈敢说我!”

好吧,让我在房间里凌乱一会儿。

一边埋怨溺爱孩子一边又离不开的“隔代亲”,是谁在替你负重前行

1. 隔代亲,分外亲

没有孩子的人,对这个说法似乎很难理解。但真正有了孩子之后,你就会发现那两个一直对你很严厉,甚至不苟言笑的老父亲和母上大人,可以瞬间变脸,将你的孩子宠上了天。

他们的亲可以无限到:

只要孩子喜欢,就买买买,哪怕家里的玩具已经多得没处安放;

只要孩子生气,就哄哄哄,不惜各种手段轮番上阵;

只要孩子受了委屈,就像是割了他们的心头肉一般,必须要扬刀立威,让别人不敢再侵犯……

以前的严厉、高冷、不近人情,原来通通都只针对我而已。

哭笑不得的同时,估计很多父母也有和我一样的苦恼。那就是自从孩子有了强有力的“靠山”之后,想要好好管束他们,那简直是难上加难。

孩子在我们这里讨不到的,在老人面前只要略施手段就能如愿;我们前脚刚立个框框,后脚就可能被老人拆得七零八落。

隔代亲这种现象,似乎在每个家庭都无法避免。周边的例子比比皆是。

闺蜜说她不敢在老人面前凶孩子,更别说打了。有一次,孩子自己磕门槛上把嘴磕破了,把她妈心疼得追着她打了好几下才解气。

还有网友形容“隔代亲”是现世报。以前的我们有多神气活现地靠着老一辈的庇护肆无忌惮,现在的我们就有多感叹和无奈。

一边埋怨溺爱孩子一边又离不开的“隔代亲”,是谁在替你负重前行

2. 爱恨两难

大多数年轻父母抱怨老人隔代亲,是觉得他们不懂得科学育儿,只会老一套,害怕他们将孩子溺爱得太过了。

“我儿子被他爷爷奶奶惯坏了。”一个二胎妈妈在群里抱怨说,“现在孩子的脾气特别急,一不如意就撒泼打滚。唉……”

“我跟孩子奶奶说孩子太小,还不能吃盐,结果后来我发现她偷偷地往孩子的辅食里放盐。”另一个妈妈无奈地说,“老人根本就不听,太固执了。”

但现实是,虽然我们一边吐槽,但一边还就是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接送孩子放学的家长几乎清一色都是老人;在家做好饭菜,连带将保姆的活都干完的是老人;关键时刻能托付重任的还是老人……

就如同有人问那个二胎妈:“既然这样,你怎么不自己带孩子?”她却回说,自己照顾两个孩子分身乏术,不得不依赖于老人的帮忙。

所以,如果你能自己带娃不用老人帮,那倒还无所谓。但如果你不能平衡工作和孩子,需要老人帮忙的话,那就只能想办法多沟通、多理解和忍耐了。

何况大多数时候,隔代亲,只是因为他们担心孩子而已。方法虽然有待商榷,但初心都是好的。

一边埋怨溺爱孩子一边又离不开的“隔代亲”,是谁在替你负重前行

3.越来越吃力的“老漂族”

据2016年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的老漂一族已经接近1800万人次。什么是“老漂族”?就是那些背井离乡,到别的城市帮子女看孩子的老年人。

二胎开放以后,“老漂族”们的任务更重了,“漂龄”更长了。许多子女都忽略了父母也会累,也会有脾气,也会越来越吃力。

想想父母年纪都大了,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慢很慢,有的可能连智能手机都不太会用,凭什么一下子就要求他们与时俱进,成为“育儿专家”?

有的老人半辈子没出过远门,一下来到大城市,甚至是漂洋过海地去国外帮儿女带孩子,图的是什么?

那些不止一个孩子的老父亲和老母亲,还要过着老了老了两地分居,在不同的城市给儿女带孩子的生活。图的又是什么?

他们本可以悠闲地安度晚年,想喝茶就喝茶、想旅游就旅游,想看电视打麻将怎样都行。结果,现在的他们以及他们的老友们都奔波在全国各地,忙着给子女带孩子。

不光带孩子,还要担风险:孩子磕了碰了,担心被子女埋怨;孩子没有调教好,也要被子女埋怨。

即便是这样,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想帮子女多分担一点。

其实,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父母在帮你负重前行。多些沟通和理解,少些埋怨就好。

----------------

(菈妈:热爱文字与生活,专注亲子教育和情感的二宝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