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媒體前沿講壇|彭蘭:傳媒業邊界的消失與專業性的重塑

傳媒業的邊界正在消失。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內容生產者;隨著社交媒體、內容平臺深深嵌入生活,媒體渠道被延伸了。媒體產品不再僅僅遵循“內容為王”的邏輯,傳媒業與IT業、電信業、電子商務等產業日益密不可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不斷髮展,智能化滲透到新聞生產的全過程。人機協作、萬物皆媒的未來計日可期。屆時,我們應如何理解傳媒專業性的變與不變?

2018年10月22日,在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財經傳媒項目與騰訊新聞合辦的“未來媒體前沿講壇”系列第三講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新媒體研究中心主任彭蘭分享了她對傳媒業邊界消失以及專業性重塑的看法,與在場的學生、媒體人進行了交流和探討。講座由匯豐商學院財經傳媒專業負責人徐泓教授主持。


未來媒體前沿講壇|彭蘭:傳媒業邊界的消失與專業性的重塑


邊界消融,最壞的時代抑或最好的時代?

彭蘭教授認為,自媒體誠然給媒體帶來了挑戰:眾聲喧譁檢驗專業聲音的成色與音量,社交化傳播考驗媒體內容的社交動力,個性化傳播、信息繭房挑戰媒體內容的穿透力,碎片化、情緒化傳播放大後真相困擾。但她同時認為,對此無需過於悲觀。

彭蘭教授以山東新媒體村為案例闡釋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這些山東農婦利用自媒體記錄鄉村生活,在某種意義上延伸了傳統媒體的觸角。

此外,自媒體有成為傳統媒體“新能源”和擴音器的潛力。諸多媒介現象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疫苗事件最初是由自媒體“獸樓處”報道的;魏則西、徐玉玉事件後各大新媒體賬號輪番加入討論,強化了事件的穿透力。彭蘭教授認為,自媒體的汪洋大海並不會淹沒傳統媒體,但可能會稀釋專業媒體的“濃度”;專業媒體只有不斷提純專業度,並且善於吸納自媒體能量,才能繼續保持存在感。

彭蘭教授還提到,如今媒體話語權的背後,每一種渠道都有自己的流量邏輯,理解它們的傳播動力與流量邏輯才能實現內容生產與內容分發的最優配置。無論是社交媒體、搜索引擎還是諸如淘寶、高德地圖的服務類應用,都在進行平臺化的實踐,引入內容生產者。內容、社交、服務、電商,複合生態相互支持的平臺深刻改變了傳媒業生態。彭蘭教授認為,媒體與平臺達成合理的合作模式,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如今,智能化技術已經滲透到了內容生產的全過程:選題策劃、信息採集、信息加工、效果反饋階段都有了機器參與的實踐。未來,或許是個萬物皆媒的時代。物聯網應用將帶來全新的信息採集機制,或將成為呈現社會的一個視角。而相關技術的擁有者,將成為傳媒業的新力量。

未來媒體前沿講壇|彭蘭:傳媒業邊界的消失與專業性的重塑

人類會成為機器的奴隸,算法的囚徒嗎?

在《娛樂至死》的前言中,尼爾·波茲曼寫道:“奧威爾警告人們將會受到外來壓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則認為,人們失去自由、成功和歷史並不是老大哥之過,在他看來,人們會漸漸愛上壓迫,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

彭蘭教授稱,算法或許正在將這兩種擔憂合二為一。一方面,算法獲取用戶數據,將個體置於數據監控之中;另一方面,算法又為人們提供了個性化的精準內容,鼓勵人們“娛樂至死”。

彭蘭教授認為,在算法分發中,應考慮機器判斷與人的判斷的平衡、個性化與公共性信息的平衡,以及分發效率與公共責任的平衡。

機器能夠放大人的能量,開拓人類能力不能達及的荒原,用數據校正人的經驗;而人則能運用理性把握能量釋放的方向,將冰冷的數據賦予人的溫度與情感。未來,人機協同、相互校正,將帶來能量聚變。


未來媒體前沿講壇|彭蘭:傳媒業邊界的消失與專業性的重塑


殊途同歸:專業性的重塑

內容生產的多元主體,與內容傳播的多重路徑,賦予了“專業性”多層次的內涵。浙江大學教授吳飛曾提出“新聞專業主義2.0”這一概念。他認為,未來的新聞專業主義,將不再是一種行業性的專業精神,而是所有參與新聞傳播活動中的個體普遍需要遵守的交往信條和基本精神。

彭蘭教授認為,在專業性的重塑過程中,職業媒體人應堅守專業主義,再樹專業性標杆。在傳統媒體專業精神所要求的人文素養、社會責任意識、採寫編評能力之外,媒體人也應培養跨媒介協作能力、社會化媒體應用能力、內容運營能力、數據素養以及人機協同能力。

此外,每一個個體也應從信息消費者素養向生產者、傳播者的素養擴展;非媒體組織應在公共傳播方向下構建新媒介素養;媒體新技術的擁有者則應遵從技術倫理與新聞傳播倫理的雙重約束;機器也應有它的專業原則和職業道德。彭蘭教授認為,各個主體、各個層面的專業性形成合力,將有助於我們探尋真相,在後真相時代完成突圍。

最後,彭蘭教授強調,在傳媒業邊界逐漸消弭的時代,仍有一些不能逾越的界限。首先,事實與意見之間的界線不能逾越。意見的形成應建立在事實基礎上,而意見與情緒不可左右對事實的判斷、甚至凌駕於事實之上。第二,內容與經營間的牆不能逾越,涉及公共利益的內容生產不能被經濟利益綁架。

“面對一個邊界消融的時代,專業媒體需要有更多的自我變革的勇氣,但也需要堅守自己的專業角色。專業性的重塑,是多種力量參與的協作過程,每一種力量都需要承擔對未來的責任。”彭蘭教授說。


未來媒體前沿講壇|彭蘭:傳媒業邊界的消失與專業性的重塑


在提問環節,彭蘭教授就內容付費、流量和社會責任的平衡、傳統媒體轉型、算法分發的原則等問題與在場的學生和媒體從業者進行了交流。在解釋專業性和流量的關係時,彭蘭教授以俠客島為例,表示兩者並不是完全衝突的,傳統媒體轉型過程中應對新媒體用戶的心理進行更細緻的觀察和研究。能夠賦予內容更強穿透力與傳播力的,並非是單純的新媒體形式,而是其背後的敘事模式和文化基因。


未來媒體前沿講壇|彭蘭:傳媒業邊界的消失與專業性的重塑


本次講座是“未來媒體前沿講壇”的第三講。此前,北京大學戴錦華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喻國明教授也曾在這裡與大家分享真知灼見。“未來媒體前沿講壇”將繼續邀請人文大家和前沿傳媒人,藉助北大這片學術沃土,分享學界業界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