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六公爵谁的功绩最大?为什么?

棍哥观史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更恰当的说法是:在朱元璋的心目当中,开国六公谁的功绩最大。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赏开国功臣,包括六公、二十八侯,其中的六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那么,这六公当中,谁的功劳最大呢?

其实,六人之间缺少可比性,李善长是文臣,另五人是武将。而且,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属于第二代的勋臣,他代表的是已经亡故的父亲,个人的功绩根本不能和其他几位国公相比。

剩下的四公,个个战功显赫。但总体来看,不论是资历还是战绩,徐达都远远超过李文忠、冯胜和邓愈三人。而这三位旗鼓相当,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又曾是朱元璋的养子,这在勋臣当中是惟一的一个,属于嫡系中的嫡系,所以他的排位靠前。

冯胜、邓愈都和常遇春一样,是独立起兵,但比常遇春更早归附朱元璋,都属于实力派。冯胜年纪大,排在邓愈前面。

剩下的问题是,在朱元璋的心里,李善长和徐达二人,谁的分量更重一些?

当初,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之后,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为平章政事。当时,朱元璋还沿用元朝的做法,以右为尊,所以李善长的地位在徐达之上。

灭掉张士诚之后,朱元璋只封了三位国公,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可见三人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朱元璋靠武功战胜群雄,夺得天下,那么,他为什么把文臣李善长放在徐、常二人前面?

第一,兼重文治与武功。李善长是定远人,比朱元璋年长十余岁,通晓文史,比徐达投奔朱元璋的时间稍晚。早期他一直充当朱元璋的参谋,兼管政务。后来朱元璋帐下刘基一样的人才越来越多,李善长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政务上。朱元璋率军亲征时,他一般留守后方,统筹粮草,支援前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完全有资格充当众多文臣的代表性人物。

第二,朱元璋需要一个有资历、有威望的人物,总理群臣,在自己之下统摄朝政。

常遇春死后,合适的人选只有李善长和徐达。此时,残元势力还非常强大,西北、东南、西南、南方各地还没有完全征服,徐达为首的武将还有许多艰巨的任务。徐达的精力主要放在军事上,无暇顾及其他事务。所以李善长更合适。

第三,此前,李善长很好地扮演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至正二十四年初,李善长、徐达等人劝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朱元璋不肯,李善长等人坚持劝进,朱元璋也就不再推辞。

至正二十七年七月,李善长等人进一步劝说朱元璋登基称帝,被朱元璋否定。消灭张士诚之后,李善长率领文武百官再次劝进,于是朱元璋登基。

几次劝进之外,李善长还主导制订了新朝的法律、礼制等重要的文件,很好地贯彻了朱元璋的治国理念。

在推重李善长的同时,朱元璋用他的方式强调了徐达的功劳,给他五千石的年禄,高出李善长的四千石。

综之,在朱元璋看来,李善长和徐达的开国功勋一样大,二人各有千秋。


于左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随着李文忠追击北元,徐达、冯胜、邓愈西征甘肃两方面战事都告一段落,明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已经基本稳固,于是朱元璋进行了一次大封功臣的行动。

这其中,朱元璋一共封了六个公爵。

位居第一的是文臣李善长。

他获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韩国公,参军国事”。

而位列第二,但是武臣第一的是徐达。他获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魏国公,参军国事”。

位居徐达之后的本来应该是常遇春。但常遇春已于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病逝,所以由其儿子常茂前来领受其父应得的爵位,所以封号短了很多,仅为“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郑国公”。

再之后是“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曹国公,同知军国事”的李文忠。

“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宋国公,同参军国事”冯胜第五。

“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卫国公,同参军国事”邓愈第六。

要问这六个人里谁的功劳最大?

朱元璋已经给了答案了。

这六位公爵中,只有徐达和李善长是“左柱国”,其他四位都是右柱国。明朝以左为尊,徐达在朱元璋出身微末之时就坚定跟随,一路出生入死,李善长则是朱元璋的首席幕僚之一,朱元璋南下滁州即主动跟随。显然,在朱元璋的心目中,李善长和徐达一文一武在其所有臣子里的功劳最大。

至于这两个人谁的功劳更大,毕竟是一文一武,其实朱元璋也没啥标准了

所以他这里搞了一个平衡,李善长是位列功臣表第一,徐达是第二。但封爵的食禄上,却是徐达超过了李善长。徐达为五千石,李善长为四千石。


冷兵器研究所


徐达最大!朱德似的功劳!



迪特比斯巴达克威尔逊


谈论这个没什么意思啊,因为功劳大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好处啊!反而是灭顶之灾,那是灭族的悲剧啊!

朱元璋就是如此狠毒。明朝第一个皇帝开始大杀功臣,因为大臣功劳太大。最后一个皇帝大杀大臣,因为大臣功劳小。最后又怨恨没有忠臣。

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歌颂这种罪恶。一个文明社会,应该是嫉恶如仇的,5000年文明如果换来的是对这种人的歌功颂德,那还真是可悲可笑了。



木府木初


进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封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遇春子茂郑国公。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其中开国公爵六人。据《明史》记载,这六个开国公爵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和常茂。如果要说这六个公爵中,谁的功绩最大,我认为是徐达。

从《明史》记载的这个公爵榜顺序来看,李善长是开国六公爵第一位,按说也应该是功绩最大的一个,也是在朱元璋心目中地位最高的一个。

就像现在单位里面开会,主席台上面领导的座次是有讲究的,台签绝对不能放错,更不能乱放。地位高的一定比地位低的顺序更靠前。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下面我来慢慢分析。

先来看一下洪武三年,李善长和徐达所授官职。


李善长,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国柱、太师、中书左丞相、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国柱、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封魏国公、年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从所授官职来看,李善长和徐达差不多,应该说李善长稍高些,因为明朝以左为尊。李善长是左国柱、左丞相,而徐达是右国柱、右丞相。不过,徐达的俸禄比李善长多一千石。

再来看看李善长和徐达所做的功绩。

徐达,自然不用多说。用朱元璋赐给徐达的一副对联来说明,“破虏平蛮,攻贯古今第一人;出将入相,才兼武德世无双”。在朱元璋心里,徐达是真正文武双全第一人。徐达死后,朱元璋把其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为中山王。

而对于李善长的功劳,朱元璋是这么说的“善虽无汗马劳,然事朕已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意思是说,李善长虽然没有领兵打仗的功劳,但是跟随朱元璋时间长了,而且还负责粮草、军械等后勤工作,功劳也很大,所以封为国公。不可否认,行军打仗中,后勤保障也是重中之重。另外,朱元璋还将李善长与萧何相比,认为萧何比不过李善长。

但是,我认为这是朱元璋在夸大李善长的功绩,目的是安抚其他人。

因为,朱元璋说过一句话:“他(李善长)的功劳,朕独知之,其他人未必尽知”。

好吧,就你一个人知道,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咯。

如果说,李善长的功绩在徐达之下,为什么公爵榜上,李善长为第一,徐达居次呢?有一个原因很重要,就是要平衡文臣武将。

我们可以发现,公爵榜中除李善长外,其他都是武将。都是在用性命帮你朱元璋打天下,而且是公认的一代名将(除了常茂,他是子承父爵),不封为公爵实在说不过去。但如果将李善长放到第二位之后,似乎又对文臣来说不太公平(就连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也只是个伯爵诚意伯)。朱元璋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重武轻文,所以将李善长排在公爵榜第一位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个公爵榜,煞费苦心啊!

文献参考《明史》等。


喧嚣平原


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即位后的朱元璋大封诸位功臣,其中有六人被封为公爵,并成为“开国六公爵”,他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和郑国公常茂。

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自元至正十四年起就追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功劳颇多,被朱元璋誉为汉之萧何,朱元璋登基后任命他为左丞相,封宣国公,洪武三年进爵为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在明朝开国六公爵中名列第一,后来他的儿子又娶了朱元璋的女儿,晋升为皇亲国戚的李善长可谓位极人臣、如日中天。可惜的是功勋卓著的李善长并没有善终,洪武二十三年因牵涉到胡惟庸案,李善长被朱元璋下令处死,年七十六岁,他的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也一并被处死。

魏国公徐达

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元朝末年出身农家的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并屡立战功: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北伐推翻元朝统治等等,明朝建立后官拜太傅、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洪武十七年,徐达因病去世,死后被朱元璋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并赐三世皆王爵。

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明朝开国名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十二岁时跟随父亲投奔朱元璋,被收为养子,并经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被封为曹国公,子孙世袭,岁禄三千石。洪武十七年李文忠因病去世,年四十七岁,被追封为祁阳王,谥曰武靖。

宋国公冯胜

冯胜,明朝开国名将,元末随其兄冯国用一起投奔朱元璋,在平定四方分裂势力中屡立战功,明朝建立后被封为宋国公,参与军政大事,并被授予世袭凭证,在朱元璋晚年因受猜忌被赐死,崇祯十七年追封为宁陵王,谥号武壮。

卫国公邓愈

邓愈,明朝开国名将,原名邓友德,天生勇武过人,十六岁就领兵抗元,公元1355年率所部万余人投奔朱元璋,任行军总管,并被赐名邓愈。在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占集庆、太平,等战役中屡立战功,后转战浙西屡败元军,洪武三年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并招降吐蕃等部,因功晋封为卫国公、右柱国、荣禄大夫。洪武十年,邓愈病逝,朱元璋停朝三日,亲迎灵柩祭奠,并追封其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郑国公常茂

常茂,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常遇春的长子。常遇春是明朝开国时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元顺帝至正十五年投靠朱元璋,自请为前锋,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因此又被称为“常十万”,在征讨四方割据势力、灭亡元朝的诸多战争立下了不世奇功。洪武元年,常遇春同徐达领军北上,一举攻占大都,此后常遇春又率军驰救北平,大获全胜,并攻取了元上都开平,洪武二年常遇春率军自开平南归至柳河川时突然暴卒,年仅四十岁,朱元璋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亲为致祭,追赠其为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常遇春长子常茂荫父功被封为郑国公,洪武二十年因罪被安置于广西龙州,四年后去世。


历史AB面


朱元璋圣旨上的排名就是贡献排名,原因?原因就是朱元璋这么排的


小疯子的小疯子


被朱元璋杀的越狠的贡献越大。


行行且行行


刘伯温最大 朱元璋的智多星


野埊


朱元璋杀谁,谁功绩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