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卻的“武漢淪陷日”!80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佔領武漢

不能忘卻的“武漢淪陷日”!80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佔領武漢

圖為日軍進入武漢

1937年8月20日清晨5點,武漢首次鳴響防空警報,次日,日本戰機開始轟炸武漢。1938年10月25日當晚10點,侵華日軍先頭部隊進入漢口城區,武漢淪陷。在1年零2個月時間裡,武漢共遭日機空襲72次,炸死1651人、傷3147人,炸燬房屋3437棟。

2004年8月1日起施行的《武漢市人民防空條例》規定,每年10月25日進行全市人民防空警報試鳴。

“那年我13歲,一聽到空襲警報,老師帶我們躲到了張公亭”

——92歲武漢淪陷日親歷者徐明庭

“我當時正讀高小,老師帶領我們到中山公園遠足。上午8點出發,在公園吃完午飯準備回來時,突然就聽到了空襲警報。”令徐明庭記憶深刻的是1938年4月29日,他回憶說:“老師馬上帶我們在公園內找建築物隱蔽起來,我們就躲到了張公亭。”

“當時聽到外面炮聲槍聲‘噼裡啪啦’,不時聽到外面有人喊,又打下來一架。”徐老說,這是當時武漢空戰成績最好的一次,中國空軍和蘇聯空軍志願隊共擊落日軍飛機21架。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徐老說:“我當時只能休學在家。大部分生活在日佔區的武漢市民,苦不堪言。”今天中山大道南京路口的物外書店,是當時日本憲兵隊的駐地。這支憲兵隊常常隨意逮捕中國人,刑訊時拳打腳踢、鞭子抽,有時還將人的四肢反綁懸吊,或把人背起來往地下摔,或先灌大量鹽水,然後再在肚子上踩,或用電刑,或叫狼狗撕咬……周圍的居民,每當夜深人靜時都可聽到裡面傳出陣陣慘叫聲。

“2003年,我們提議:在每年的10月25日拉響警報”

——武漢市政協委員宋儉

武漢市民防辦工作人員介紹,2003年以前,武漢也曾數次鳴響防空警報,但時間並不固定。“我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學專業,專注於做黨史研究。”作為武漢市政協委員,宋儉考慮從熟悉的領域進行提案。“2003年是武漢淪陷65週年,武漢淪陷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轉折點。但對其相關歷史,大部分市民尤其是武漢青年,即使知道也並不清楚瞭解。”宋儉認為拉響警報,能提醒全民尤其是武漢青年勿忘歷史、珍惜和平、砥礪前行,也是一種國防教育手段。

在2003年初的武漢市政協會議上,他聯合趙俊新委員等提交一份提案:“在10月25日(武漢淪陷日)16時拉響警報,……並由此成為慣例”。2003年,武漢市首次在10月25日拉響防空警報。“拉響警報是一種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儀式感,值得年輕人去關注。”現在,宋儉聯合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希望在武漢建立“口述歷史中心”。

“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國家安全的觀念,民防工作是居安思危”

——武漢地方史志專家王汗吾

“民防工作任何時候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不止包括人民防空,還有抗震救災和核化救援等。要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王汗吾說,武漢抗日時,因為我們的防空能力特別是整體軍事能力都遠落後於敵人。面對空襲,只能通過傳統的電話相互通知、警報設備也比較陳舊,導致百姓大量傷亡。在和平時期,更要合理規劃、按步驟加強人防設備設施建設。“目前,武漢在城市建設中,比如地鐵、地下商場、地下停車場等都具有人防功能,可在特殊情況下保護人員的生命安全,這是最重要的。”王汗吾介紹,我們還要通過經常性的演習來檢驗、改進日常的人防工作。同時面向群眾開展人防教育,提高人民的防空防災意識。在武漢淪陷日拉響警報,也是一種教育手段。

王汗吾反覆說道:“要以史為鑑,現代軍事武器更為先進,信息化戰爭更難分前方後方,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保護國家安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意識。”

武漢:鑄就城市堅不可摧的護民之盾

不能忘卻的“武漢淪陷日”!80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佔領武漢

圖為地鐵建設兼顧人防要求防空

不能忘卻的“武漢淪陷日”!80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佔領武漢

圖為地下室配建人防停車位

第七次全國人民防空會議指出,人民防空是國之大事,是國家戰略,是長期戰略;要堅持人民防空為人民,鑄就堅不可摧的護民之盾;要提高防空襲鬥爭能力,有效履行戰時防空、平時服務、應急支援職能使命;要發揮軍政共同領導優勢,團結一心開創人民防空事業新局面。

2016年5月,武漢市連續第三次被評為“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城市”。沉甸甸的榮譽,見證了“十二五”以來,武漢人防建設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人防工程遍佈三鎮

構築起新“地下長城”

“十二五”以來,武漢市年竣工人防工程面積、審批面積不斷刷新歷史,總竣工面積超過前60年的總和。

結合民用建築修建的防空地下室成為新形勢下人防工程建設的“主體”。推進公用人防工程建設,全市人防工程佈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

特別是隨著長江過江隧道和地鐵兼顧人防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不僅有效拓展了武漢市地下空間的開發領域,更帶來地下防護工程面積的快速增長。天河機場、武漢中央商務區、武漢火車站、武漢國際博覽中心等重大建設項目和重要經濟目標依法落實了人防工程配建。

完善防空警報

組建新型人防專業隊

2012年,武漢市民防辦抓住城市地鐵建設的機遇,與地鐵集團合作,在全國率先提出在地鐵總體規劃和建設中同步敷設城市防空防災戰備通信光纜的戰略規劃。目前,已建成的民防戰備光纜連接了全市民防近80%的信息終端。

全市基本形成了固定和移動、手動和電動相結合的防空防災警報網絡新格局,防空警報的報知手段實現了多樣化;防空警報音響統控率和鳴響率均保持在100%。

在加強人防應急服務隊伍建設方面,組建了市、區兩級數萬人的人防專業隊伍,以及市民防應急救援直屬大隊及快速反應分隊。2017年9月以來,又先後組建了人防偽裝設障專業隊、人防心理防護專業隊組等新型人防專業隊。這些隊伍既是未來防空襲鬥爭的骨幹力量,也是平時搶險救災的突擊力量,將發揮協助政府搶險救災、應急救援、服務民生等作用。

宣傳教育全覆蓋

提高人民防空意識

2016年新學年開始,武漢市民防辦每年面向中心城區八年級學生髮放民防應急包,總數約12萬個。通過“小手牽大手”,為民眾配備防空防災必備的裝備物資,增強民眾的應急意識,普及民防知識與防護技能。“十二五”期間,武漢市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人防知識教育全覆蓋。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覆蓋黨校(行政學院)和大、中、小學生的人防知識教育網絡。全市開展人防知識教育的中小學校達600餘所,年受教育學生15萬人。

平戰結合

緩解“停車難”

2011年—2017年,武漢市累計新增人防停車位10.4萬餘個。

在重點抓好防空地下室配建人防停車位的同時,武漢市民防辦主動作為,投資建設、改造了一批地下公用人防停車場。僅在2017年,完成“金三角”公用人防工程建設,新增停車泊位131個;改造武昌廉政文化公園公用人防工程,開發利用停車位192個;市青少年宮人防停車場經翻新改造,重新面向社會開發使用,提供停車位132個。

目前,武漢市90%的人防工程已被廣泛開發為停車、倉儲、商場、餐飲、生產、科研教學、納涼等場所,形成了全方位、多門類、多項目開發利用的格局。

武漢市民防辦將堅持人民防空為人民的宗旨,有效履行戰時防空、平時服務、應急支援職能使命,加快轉變人民防空發展方式,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為建設強大鞏固的現代人民防空體系作出新貢獻,為鑄就堅不可摧的護民之盾不懈奮進!

【公告】

根據《武漢市人民防空條例》規定,今日下午16時進行防空防災警報試鳴。

具體時間和試鳴方法:(1)16時整預先警報,鳴36秒,停24秒,持續3分鐘;(2)16時15分空襲警報,鳴6秒,停6秒,持續3分鐘;(3)16時27分解除警報,連續鳴響3分鐘。

屆時請市民不必驚慌,注意辨別信號,保持正常工作生活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