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叔小镇卖特色麻花,一块钱一根,酥得掉到地上拾不起来


金秋时节,在河南三门峡陕州大营村一家麻花老店里,店主刘兴茂正坐在一块宽大的木案板前搓麻花,麻花是刘师傅老家的特产,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他年轻的时候跟村里的师傅学得这门手艺,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麻花是传统的特色小吃,在天津、山西、陕西、湖北等地都有产出且配料和口味各不相同,三门峡的大营麻花由硬面和就,配料讲究,色泽柿红透亮,长尺许,久放而不干,和其他麻花相比,有脆、酥、香的显著特点。

刘师傅的店开在临街的门面房里,和村里其他众多麻花店一样,都是门口支锅,锅后放案板的格局,平常两三个人围着案板搓麻花,搓完之后就顺手丢进了旁边的油锅里,他们一般早上七点钟就开始坐在板凳上搓,一直忙到下午六点钟收摊。

吃过大营麻花的人,都会被它香酥的口感所征服,刘师傅说这主要是因为和面比较讲究,大营麻花用温水和面、发酵,兑入鸡蛋等调料,揉成面团后醒面,醒好之后揪成特定大小的面剂子,面剂被搓成长条存放,存放的同时再次醒面,同时还要抹上油防止风干。

说起搓麻花,刘师傅说这个手艺是需要长时间练习的,本来不到一拃的面剂条子,在他的手里瞬间被搓拉到一米多长,中间还要在案板上不停地摔打,之后两只手很巧妙地配合上劲儿,一根麻花就搓成了。

搓成一尺来长的麻花胚子,还要被收缩成不到一拃的长度,才丢进锅里。刘师傅说搓一根麻花只要几十秒钟,他们一天能搓出来一千多根。由于这手艺需要天天坐在冷板凳上,另外双手不停也颇费力气,所以如今肯安安稳稳坐下来搓麻花的年轻人很少,都觉得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省事儿。


丢进油锅里的麻花,要先用筷子快速拉伸,然后不停地翻动,按照前人总结的经验,炸的时候需“观颜色、快拉伸、勤拨动、定成型、巧出锅”,是否能炸出黄焦酥脆的好麻花,靠的就是多年练就的炸制经验。

据刘师傅介绍,大营麻花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掉在地上拾不起来”,因为它实在太酥脆了,这个特点也多少影响到它的网络销售,“当然也有人爱吃这个,不会介意寄到的是否有碎的,毕竟吃的时候也是要弄碎才吃。”刘师傅笑着说到。

刘师傅做的麻花分甜咸两种口味,咸味的里面放的有花椒叶,价格是一块钱一根,由于麻花的名声在外,经常有人开着车专门跑到这里买,所以并不愁销路,看着自己做的麻花跟着游客销往全国各地,刘师傅也觉得相当自豪。摄影记录|张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