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中的基本戰術部隊 軍事知識—軍旅的 “團”

軍隊中的基本戰術部隊 軍事知識—軍旅的 “團”

團是由若干個營(或連)編成軍隊一級建制單位。通常隸屬於師(或旅)。屬於軍(集團軍)以上單位的稱獨立團。為戰術部隊,具有一定職能和權限的教育訓練、行政管理單位。設有領導機關,編有戰鬥、勤務保障分隊。由統帥部授予番號和軍旗,有的還有自己的獨特標誌。

中國公元6世紀的西魏、北周時期,就有團一級單位,隸屬於軍。隋朝軍隊的軍曾轄有步兵團、騎兵團、輜重團。以百人為隊,步兵20隊為團,騎兵10隊為團。

西方10世紀古羅斯國最早出現"團"的名稱。12世紀古諾夫哥羅德城的5個區分別建立了1個團的部隊。16世紀,法國、奧地利、德國、意大利等國軍隊將僱傭兵編成若干個團,以後團逐漸成為許多國家軍隊中的一級建制單位。法國先後組建了步兵團、騎兵團、火槍團、獵兵團、擲彈兵團等,每團轄4至6個營或直接轄8至10個騎兵連,並陸續組建炮兵團、工兵團。1919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通信團。一戰、二戰期間,先後出現了坦克團、機械化團、摩托化團、傘兵團等新型的團。

我軍從建軍時起就有團的建制,戰爭年代湧現出了許多以"團"命名的榮譽單位,如,塔山英雄團、濟南第一團、濟南第二團等。特別是建國前組建的野戰步兵團(包括後來一些坦克團、空軍航空兵團)都有正式番號和軍旗。營區設置大多也以團為單位,一般300畝(20萬平方米左右)。

軍隊中的基本戰術部隊 軍事知識—軍旅的 “團”

20世紀50年代美、英、印度等國家逐步撤銷團的編制,改由旅(或師)直接轄營,只保留一些兵種的獨立團。前蘇軍、日本、越南等國的軍隊仍以團為建制單,注重大力提高其兵種合成程度。

80年代前蘇軍的摩托化步兵團,轄3個摩托化步兵營、1個坦克營、1個炮兵營和其它直屬戰鬥、勤務保障分隊,編制2500人。

90年代,我軍的摩托化步兵團(我軍習慣稱為步兵團),分甲種、乙種。標準的甲種步兵團轄3個步兵營,每營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1個炮兵連;1個炮兵營,轄3個122榴彈炮兵連,1個雙37高炮連,1個105無後座力炮連;團直屬特務連(後改為警偵連)、通信連、工兵連、紅箭-73導彈連等,人員2300人。乙種步兵團轄3個步兵營,每營2個步兵連、1個機槍炮兵連;團直屬警偵連、通信連、機槍炮兵連等,人員1500人。

坦克團轄3個坦克營,94輛坦克。90年代末,全軍將多個步兵師整體轉為武裝警察部隊機動師,並實行師、旅並行制,陸續將乙種師改成旅,一些團開始撤編。至本次軍改,團(少量特殊部隊除外)作為一級單位,正式退出我軍建制序列。

軍隊中的基本戰術部隊 軍事知識—軍旅的 “團”

由於我軍長期實行師團制,各部隊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有趣的習慣。比如,陸軍第12集團軍,在集團軍內你問36師的人(轄106團、107團、108團等),你是哪個團的?他會說06團、或07團、08團的,一般不太會說106團(腰零六),絕對不會說一百零六團的(那樣說一定是假的),前面不加"腰"但要加上"0"。如何同樣的問題你問的是179師的人(535團、536團、537團),他會說5團、或6團、7團的(前面的53兩個號不加上)。而問34師的(100團、102團、103團),他會說100(一百團,不會說腰洞洞、腰零零團),102或103團(一般不會說02團、03團,要前面加上"腰"和"0"字)。

同一個團,習慣也有所不同,如,537團一般會把2營炮兵連稱為2炮連,3營機槍連為3機連。而106團一般會稱為炮2連、3營槍連。

但對集團軍、師的番號絕不會簡化稱謂,如54集團軍,不會說成4軍,但可以不說集團軍,而直接稱為54軍。師也是一樣,86師,不會說成6師,一定會稱為86師。

所以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一方問另一方,哪部分的?是有道理的,只不過這種敵我識別方法,一般人不知道是為什麼。像這種事例太多了,你如果不在這個集體生活過,說上三句話,就會露馬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