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正在撤出上海,給新中產騰地方

老外正在撤出上海,給新中產騰地方

上海市勞動局從 1996 年開始全面管理外國人就業。到了 2009 年,時任外國人就業中心主任的孫漢德在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的時候說,13 年來外國人數增長了 13 倍,從 5000 多人增長到 6.86 萬人。

到了 2016 年,這個數字大概是 17.5 萬,又翻了兩倍多。從 1990 年代改革開放打開的龐大市場到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獨步全球的經濟環境,上海在過去三十多年裡成為跨國公司的樂土。

開疆擴土的外企高管在這段時間接踵而至。外資對上海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上個月上海商務委主任尚玉英在表彰在滬外商投資企業大會上表示,改革開放 40 年來上海利用外資實現了 “跨越式發展”。

中新網引用數據稱,實到外資用了 18 年時間達到 500 億美元,而下一個 500 億僅花了六年,緊接著兩個的 500 億均只用時三年。截止到今年 10 月底,上海累計引入了 2375 億美元。

中國經濟時報 2014 年一篇報道稱,外企對上海 GDP 貢獻超過百分之二十。

2016 年之前應該是外資外派高管在上海子過得最舒服的日子。根據匯豐銀行 2015 年外派人員調查報告,當年中國工作的外籍人士年均工資為 15.8 萬美元,遠高於全球均值 10.4 萬美元。根據 CNN 的一份調查,當時超過四分之一的外籍在華員工年薪為 30 萬美元以上。

不僅如此,公司還會提供包括住房和子女教育在內的補貼方案。06 年的時候,歐美跨國公司給基層的房補就有 1000 美元每月,有家室的中層有 4000~5000 美元,而總裁級別的就超過 1 萬美元了,當時一名國際物業顧問告訴東方網。

“這是個對外國人來說很棒的城市”,一名姓謝的房產公司主管在 16 年對 BBC 說,即使是當時已經顯著上漲的生活成本也會被其它好處掩蓋,“付出和倫敦一樣的價格,但是房間是兩層的,而且還是精裝修的”。

但彼時上海的生活成本已經是亞洲熱門外派城市中的王者了,國際學校集中的浦西是很多外國家庭選擇定居的地方。普遍情況下,每月 1500 美元的子女就學成本和 3500 美元左右的服務型公寓足夠讓普通人望而卻步。

還是東方網 06 年的採訪數據:外籍人士租了上海 90% 的高檔住宅。隨著外派人員增多,高檔住宅的平均租金已經從 2000 年的 18 美元/平方米/月,上升到目前的 25 美元/平方米/月。其中,盧灣區(已撤銷)的平均租金最高,達到 37 美元/平方米/月。

按照當時大約 8:1 的匯率,一套 100 平米高檔住宅平均租金大概在 20000~30000 元左右。今天,在一個專門做外國人服務型租房的網站上,可以看到浦東新區、徐匯和閔行等地外國人較為集中的小區裡,80~110 左右的主力戶型的月租基本上也在 20000 元上下。

鏈家去年的上海外籍人士在滬居住報告統計,在新天地、碧雲和陸家嘴等歐美外籍高管最喜歡的住宅區,適合家庭居住的大戶型月租均價基本都以三四萬的月租金起步。

老外正在撤出上海,給新中產騰地方

(圖表來源:www.shine.cn)

從 2014 年開始,這些富裕的外籍高管開始離開,之後每年的外籍人士總數量大致保持穩定。根據提供全球搬家服務的 UniGroup Relocation 公司的數據稱,2104 年搬出中國的人數和搬入的人數比例是 2:1,美國作為主要外派國,2014 年的進駐高管人數比上一年少了 22%。

其中當然包括有工作合同到期的原因,一般來說,外企高管兩至三年後就會調回總部或者另駐他處。但是經濟增速逐年下降導致跨國公司營收下降、其它地區經濟復甦、公司削減福利和惡化的空氣環境使得外企高管這一消費主力開始撤出上海。

生活成本直逼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空氣質量又不如這些地方,留在上海的利弊天平也就自然傾向於後者了,環球時報英文版的一篇文章如此評價。

具體的數據呈現很難找到,但從個體案例不難看出生活成本是很多外國人離開上海的原因之一。

專門服務外國人的門戶網站 SmartShanghai 曾發現,由於公司福利的削減,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難以負擔外籍子女學校高昂的學費,更多的人傾向於前幾年的興起的民辦雙語學校,兩者的花費之差最高可以達到 15萬元左右。

華爾街日報稱上海最有名的國際學校,上海美國外籍子女學校去年的比五年前的高峰期減少了 17%。在 SCMP 的一篇報道中,來自印度的受訪者就有好幾個朋友因為學費過高而離開上海,“雖然他們很喜歡留下”。

萬寶盛華旗下子公司 Experis 的一名主管也告訴 SCMP,佔整體外派人員多數的跨國公司外籍管理層正在打包回家,此類公司的工作崗位數量也在下降,從之前佔這家招聘公司八成的業務份額降到了一半左右。

可是前幾年由這批 “高端” 外國人推高的國際學校學費和房租市場並沒有隨他們離開而下降,國內新中產階級近年來的爆發和海歸人群填補了空白,托起了上海的生活成本。事實上,外籍主管原來的崗位上也更多地出現了黃皮膚黑頭髮的海歸,比起前者,大多數海歸沒有拖家帶口的煩惱,安置成本不能說低但一定不會超過前任。

如前所述,在滬外籍人員的總數並沒有很大的變化,但結構發生了變化,高級人員撤出,替代他們的是來尋找普通工作機會的外國人。

在 shine.cn 的統計中,大約 50% 的外國人是主動來到上海尋找工作機會的。經理人、IT 工作者和設計師等是薪酬較高的工作崗位,但是市場營銷、人力資源、品牌推廣和語言教師等對技術要求略低的工作卻是最好找的。垂直諮詢網站 ExpatArrivals 對上海評價說:“工資和搬遷補貼不再像以往那麼具有吸引力…..更多的駐上海外派人員開始接受比以往薪水更低的工作。”

老外正在撤出上海,給新中產騰地方

(圖表來源:www.shine.cn)

在招聘網站和社交平臺上,外國人找工作和住房的要求也愈發 “接地氣”。在平均薪資上這些外國人可能高過中國同行,但沒有大企業的員工福利、獨立務工的外國人負擔上海的生活成本顯然不易。高管可以選擇回調總部,但打工的個體最好的選擇是前往其它城市。

加上這幾年二線城市加入到對人才的爭奪中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像杭州、成都和合肥這樣也越來越受到外資歡迎。以合肥為例,觀察者援引數據顯示,2012 ~2017 年五年間合肥 GDP 增長率達到 73.22%,其中 2017 年外資直接投資額 203.8 億。

在杭州,峰會後亞運前的這幾年名氣大漲,疊加互聯網產業崛起,也吸引到大量外國資本。在街頭的外國面孔已經非常常見。同樣隨著中產的崛起,子女教育開支在杭州家庭支出所佔比例逐年提到,多年前上海的國際學校風潮在杭州再次上演的。

隨著多家國際學校落地,在錢江新城這種學校扎堆的中產聚集區,外教的身影越來越多。在 19 樓論壇上就有網友爆料,收費 20 萬一年的國際小學貝塞斯即將開業,旁邊的高檔小區中海御道 “被包租了十幾套房子當作外教宿舍”。

開頭提到的上海市外國人就業中心主任孫漢德當時接受採訪時說上海當時外國人佔比太少,只有百分之零點幾,按照當時的上海市人口數量 “一千六七百萬”,達到香港的一半 “到 5 %的話也要 80 萬人”。

兩年前的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確定要在 2040 年把常住人口控制在 2500 萬人。按照上海市 2017 年統計年鑑,2016 年常住人口為 2419.7 萬,外籍常住人數約為 17.6 萬。距離 2500 萬有約 80 萬的缺口,按照當初 80 萬年外國人的目標,不算自然增長和遷入遷出等因素,簡單粗暴地估算下其中大約 60 萬需要外國人補齊。

即使是被國家外國專家局連續六年評為最受外籍人士歡迎的上海,這看起來也像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