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爆的《大帥哥》,管個鎮就成大帥?什麼人才有資格稱大帥

看張衛健演的《大帥哥》,有個叫蒙大帥的,讓他當個旅長,給個鎮給他管。張衛健就成了大帥了。 以往看電視好像旅長連個跟班都不如,怎麼就成了大帥了?真不知道這大帥和歷史上那些著軍的軍閥頭子有什麼區別?比如和張作霖比有什麼不同? 是不是就像電視裡演的,只能管一個鎮的居民?那時候的一個鎮,是現在所說的鎮嗎?照這麼說的話,一個市如果有幾十個鎮,那是不是光一個市就有幾十大帥了?

其實民國時期,只有北洋政府中才有“大帥”的稱呼,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大帥的稱呼也就消失了。

最近火爆的《大帥哥》,管個鎮就成大帥?什麼人才有資格稱大帥

民國時期的大帥是下級對領導的稱呼,這一稱呼實際上源自於清末。清朝時期,清朝軍隊的軍官中有很多“總”的稱呼,比如千總、把總、旗總等等,高級的還有總兵的稱呼。下級士兵為了阿諛奉承這些軍隊官員,所以經常稱呼他們也“老總”。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地方上的封疆大吏逐漸掌握大權,他們上馬管軍,下馬管政。所以一些總兵、千總為了區分自己,以及抬高這些地方大員,稱呼他們為“帥”。比如“香帥”張之洞、“左帥”左宗棠、“雪帥”彭玉麟等等。

最近火爆的《大帥哥》,管個鎮就成大帥?什麼人才有資格稱大帥

民國初期是北洋政府時代,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曾經的清政府官員,所以他們也承襲了“帥”的俗稱。但是“帥”也不是隨便就能叫的,必定是一方軍閥,首先擁有一省或者多省的政權。其次擁有一定的軍事實力,而且他們的軍隊只聽命於自己,別人或者中央無法調動。滿足了這兩點就可以稱為“大帥”了

民國時期能稱為大帥的寥寥無幾,最著名的應該算東北王張作霖了。他在升任東三省巡閱使後掌控整個東北的軍權和政權,從此之後被稱為“大帥”,又因為他字“雨亭”,所以被人稱為“雨帥”。

最近火爆的《大帥哥》,管個鎮就成大帥?什麼人才有資格稱大帥

另外像是張宗昌,字效坤,盤踞山東後被人稱為效帥,陸榮廷,字幹卿,成為桂系軍閥首領後被人稱之為幹帥。吳佩孚,字子玉,成為直係軍閥首領後,被稱為玉帥。

當然還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稱呼,比如搞復辟的張勳,因為已經到了民國時期,他的頭上還頂著一條辮子,所以被人取笑稱為“辮帥”。張作霖因為土匪出身,也被人取笑為“胡帥”。

所以由此看出,大帥這一稱呼並不是官銜或者軍銜,只是部下對長官的俗稱。基本上和三國時期部將對首領稱“主公”是一個道理,不論兵多兵少,只要有自己的根據地,而且獨立於中央政府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