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虎將多早亡,後期僅存十良將!

劉備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

卻也憑藉獨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其中不乏頂尖的猛將和謀士。

武有:關 張 趙 馬 黃 陳到 魏延 吳懿 傅肜 張嶷 霍峻 馬忠 姜維 關平 關興 張苞 廖化 張翼 劉封 嚴顏 向寵 馬岱 吳班 陳式 吳蘭 雷銅 傅儉 羅憲 王平 霍弋 句扶等。

劉備虎將多早亡,後期僅存十良將!

文有:諸葛亮 龐統 法正 許靖 李嚴 馬良 董允 蔣琬 費禕 郭攸之 廖立 來敏 向朗 楊洪 胡濟 彭恙 樊建 伊籍 糜竺 馬謖 鄧芝 楊儀 李恢 費觀 費詩 焦周 郤正等。

前期一敗塗地的劉備在赤壁之戰後,終於開始擁有屬於自己的地盤。

尤其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這位大咖,確定未來的軍事戰略計劃。

在法正、黃忠等人協助下,拿下漢中,達到勢力的巔峰時期。

劉備拿下漢中稱王,本來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加之關羽坐鎮荊州,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已經實現大半。

然而危機總是存在於狂歡之後。

萬萬沒有想到,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打出了威震華夏的戰績,遭到曹操和孫權的聯合夾擊,最終兵敗荊州,落得一個身死他鄉的下場。

因為荊州丟失,關羽的死亡,被憤怒衝昏頭腦的劉備興兵伐吳,開啟了三國時代最後一場大戰——夷陵之戰。

在東征伐吳的軍隊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此人捨命救了劉備,如果不死,諸葛亮北伐將多一員虎將。

那就是劉備麾下的虎將,傅肜。

傅肜是荊州義陽人,跟魏延來自一個地方,生平記載也十分簡短,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在劉備荊州的時候,就投靠了。

他在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中任別督,是伐吳大軍的分部指揮官之一。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中說:

備從巫峽、建平連圍至夷陵界,立數十屯。以金錦爵賞誘動諸夷,使將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前部,輔匡、趙融、廖淳、傅肜等各為別督。先遣吳班將數千人於平地立營,欲以挑戰。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劉備夷陵之戰,先勝後敗。

劉備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開始恃強冒進,犯了兵家之大忌。

在具體作戰指導上,他又不察地利,將軍隊帶入難以展開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之中;

同時在吳軍的頑強抵禦面前,未能及時改變作戰部署,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安營紮寨,終於陷入被動,最終慘敗。

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及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

劉備見全線崩潰,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山據險自衛。

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又殲滅蜀軍近萬之眾。

至此,蜀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

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

就在這時,傅肜捨命斷後,為保劉備而死戰吳軍,最後傅肜手下兵士全部戰死,吳國將領令傅肜投降。

傅肜罵道:“吳狗!怎麼會有投降的漢將軍!”終戰死沙場。

夷陵之戰,讓劉備的荊州軍和武將幾乎傷亡殆盡。

劉備虎將多早亡,後期僅存十良將!

劉備一生中所匯聚的主力軍,隨著傅肜的吶喊,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傅肜的忠誠,天地可鑑。宛如曹操之典韋、孫權之周泰。

劉備後來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開始執掌蜀漢天下,南征北戰。

尤其是數次北伐,每每看到70歲高齡的趙雲還征戰沙場,常嘆息蜀漢人才之凋零。

“五虎上將”死後,蜀國後期的將領名氣都沒那麼大,也就給人產生了錯覺,說蜀國後期無大將。

其實不然,蜀漢後期雖然相比前期要顯得人才凋零。但是良將還是有一批的。

個人總結蜀漢後期十大良將:

1.姜維

首推的自然是姜維,姜維本是魏將,後降蜀。

生為諸葛亮的軍事接班人,大家貌似對姜維是貶多贊少,像《三國演義》篇末的長詩就有“

姜維獨憑力量高,九伐中原空勳勞”之說。

實際上姜維北伐表現得不錯,咱們來看他的戰績: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劉備虎將多早亡,後期僅存十良將!

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部隊損耗也是魏重蜀輕。邊境線由諸葛時期北移至金城一帶,成果明顯。

姜維一人要擔當起統帥,大將,顧問的全部職責。說他沒能耐的,你行你來試試!

2.王平

王平在蜀國後期的表現絕對優異,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就力勸馬謖,展現出了卓越的見識;

在敗退時又能穩住局面,表現可謂相當的不錯,所以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重用。

諸葛亮去世後,在楊儀和魏延之爭中,站在了楊儀一方,從而得以誅殺了魏延,雖然此舉是有非議的,可是也算是穩定了諸葛亮去世後,蜀國陷入動亂的局勢。

蔣琬執政初期,王平、吳懿防守漢中,後升為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成功防禦了魏將曹爽的大規模伐蜀行動。

3.馬忠。

在三國演義中,有個生擒關羽父子、又射殺黃忠的馬忠。撿了個大便宜,蜀漢兩元大將都栽在他手裡。

蜀國這位叫馬忠的將領,其能力遠比東吳的馬忠強。

諸葛亮開府治事,以馬忠為門下督。

南中叛亂,馬忠任牂牁郡太守,別領一軍討平牂牁郡的叛夷。

後任庲降都督,剿滅夷首劉胄叛亂。官至鎮南大將軍,平尚書事。

馬忠是蜀漢第四任庲降都督,在南中時期,穩定秩序,處事果斷,威恩並立,深受百姓的愛戴。

4.張嶷

張嶷是無當飛軍的第二任統帥,隨馬忠多次平定南蠻叛亂,因功封為越巂太守。

劉備虎將多早亡,後期僅存十良將!

延熙十七年(254年),帶病與魏將徐質交戰,最終寡不敵眾,戰死沙場,但殺敵過倍。

張嶷死後,越巂郡民無不流涕,併為其立廟,四時祭祀。足見其不僅勇猛而且甚得民心。

5.霍弋

霍弋的老爹霍峻很厲害,曾以數百人頂住了劉璋上萬人的進攻,不過死的太早了。

兒子霍弋也厲害,是蜀國後期鎮守南方最傑出的將領之一,連司馬昭都讚揚他,劉禪降魏後,司馬昭以霍弋能保全一方,舉郡內附,仍委以舊任,官拜南中都督。

6.廖化

廖化是蜀漢活躍年數最長的將軍,初為關羽的主簿,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

在蜀漢的北伐戰爭中,隨諸葛亮及姜維都屢立戰功。一直活到了蜀國滅亡,他才去世。

7.張翼

劉備虎將多早亡,後期僅存十良將!

張翼是蜀漢第三任庲降都督,由於執法嚴厲,不得南夷歡心。

在北伐上,張翼認為國小民疲,不應濫用武力,是蜀漢朝廷當時極少敢當朝和姜維爭辯北伐問題的大臣。

8.句扶

句扶,蜀國後期四大將之一,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句扶繼向朗後成為蜀漢的左將軍,功名爵位略低於蜀漢名將鎮北大將軍王平。

當時的人們以句扶與王平相提並論。

延熙十三年(250年),姜維北伐,魏將郭循降蜀,即被劉禪任命為左將軍。

後來張翼和廖化分任蜀漢的左右車騎將軍,人們說道:“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可見句扶的地位。

9.傅僉

傅僉是個有能力的權二代,父親傅肜在夷陵之戰劉備戰敗後留下斷後,不願降吳而戰死。

景耀元年(258年),姜維提拔擢用傅僉,隨姜維北伐。傅僉很有膽勇,很受姜維的器重。

長城鏖兵傅僉陣殺魏朝大將李鵬,活捉王真。姜維屯田避禍,司馬昭興兵伐蜀,鍾會兵發漢中,傅僉與蔣舒守共守陽安關。

可惜蔣舒降魏,傅僉戰敗身死。

10.馬岱

劉備虎將多早亡,後期僅存十良將!

馬岱,在演義中表現出色,堪稱諸葛亮北伐時最重視的將領之一。

不過正史裡記載並不多,最出彩的一次諸葛亮死了以後,魏延、楊儀爭權,馬岱奉楊儀命率軍斬殺魏延。

魏延是當時蜀漢第一將,馬岱能斬殺他,應該能力不俗。

為什麼沒有魏延?

魏延是諸葛亮死後事實上的蜀軍第一人,只可惜在和楊儀的鬥爭中,因他不能團結同事而失敗,最終被馬岱所殺。

魏延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不過其主要事蹟發生在諸葛亮去世之前,其實算不得是蜀漢後期的將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