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的「幹王」洪仁玕,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比洪秀全小九歲,兩人早年的經歷基本一樣。讀書直到30歲,屢考不中,只好在農村當塾師餬口。

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之初,經常與好友馮雲山和族弟洪仁玕密議,三人時常捧著1836年洪秀全在廣州街頭,由中國第一個“華人牧師”梁發免費派發的《勸世良言》玩命鑽研。

之後,洪秀全和馮雲山到廣東、廣西四處傳教,洪仁玕因家人勸阻未能成行,轉而前往清遠一帶教書謀生。

1847年,因拜上帝教四處搗毀佛堂孔廟,馮雲山被紫荊山團練頭目王作新抓捕後投入大牢,洪秀全逃回廣東,準備向兩廣總督耆善上書求情,救出馮雲山。

太平天國的「幹王」洪仁玕,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此期間,洪秀全與洪仁玕相會,見這位族弟在清遠教書混得還不錯,說不動他一起去廣西,便沒再堅持。

金田起義前夕,洪秀全派人回老家花縣接家眷,洪仁玕因身在清遠,沒有隨同族人去往廣西。金田起義爆發後,洪秀全被清政府列為“逆首”,廣州府差人到花縣抓捕族人,洪仁玕這才感到害怕,前往廣西尋找洪秀全。

1851年,洪仁玕到達廣西潯州(今廣西桂平市),太平軍卻已經打到永安州(今廣西蒙山縣)。清軍沿途設卡,嚴加盤查,只好折返廣東,一路上東躲西藏。

太平天國的「幹王」洪仁玕,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1852年,洪仁玕為避禍逃到香港,在教堂給洋教士做中文教師。1853年,聽聞太平天國在南京定都,急忙前往上海,卻因戰事吃緊,道路不通,加上上海的“小刀會”兄弟不相信他是太平天國“洪天王”的弟弟,根本不予理會。

無奈之下只好在上海洋人學館以學習天文歷數為名,磨蹭了一段時間,最終又返回香港。四年之後的1859年,洪仁玕在洋教士的資助下,再次向南京進發,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天京。

洪秀全見之大喜,先封“幹天福”,半個多月後又加封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幹王”,簡稱“幹王”並總理朝政。

太平天國的「幹王」洪仁玕,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自石達開率部出走之後,洪秀全發誓“再不封王”,但卻為洪仁玕破了例,為了平息眾怒,不久後加封陳玉成為英王,李秀成為忠王。

洪仁玕在香港生活多年,精通英語,作風洋派,愛喝葡萄酒,用刀叉吃西餐,但對於政務一竅不通,更別提行軍列陣了。為了向“天王”哥哥顯示才學,也為了平息太平天國高層將領對他的不服氣,自然要玩點真格的。

到天京沒多久,洪仁玕就呈上《資政新篇》,當然,這其中不少內容都是他早在香港就擬好的。

太平天國的「幹王」洪仁玕,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資政新篇》主要有三大類:風風類、法法類、刑刑類。風風類,主要講移風易俗,大力推廣基督教的宗教善意。洪仁玕建議以西方“有用之物為寶”,如火船、火車、鐘錶、千里鏡、連環槍等物。

法法類,主要講西方政治經濟制度,洪仁玕建議仿效西方各國制度,發展生產,開拓經濟,開拓交通,興辦銀行,鼓勵發明,設立嚴謹的基層鄉官制度,增設監察機構,對洋人通商來往堅持“信義”二字。

刑刑類,主要是指西方司法制度,建議實行西方法制,矯正從前“有法無依”的弊政,提出“禁朋黨之弊”《資政新篇》很快經洪秀全詔準頒行全國。

洪仁玕提出的這些制度無疑是進步的,如果能得到有效實施的話將對當時的中國社會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在洪仁玕實際執政時期內(1859-1862年)這些根本就是一紙空文。

太平天國的「幹王」洪仁玕,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因為,軍務和戰爭是當時太平天國最迫在眉睫之事,在外大將如陳玉成、李秀成又從心理上瞧不起他這個“書呆子”,所以他的建議沒有一條落實到實處。

1862年9月,由於援助安慶失利以致被湘軍攻陷,洪秀全將洪仁玕、陳玉成革職,基本不再信任他。直到1864年洪秀全臨死前,因託付無人,才想起這位族弟,臨終託孤,讓他力扶幼主。

天京陷落前夕,洪仁玕前往丹陽、常州、湖州等地催兵解天京之圍,7月19日,天京失陷,洪仁玕率部在返回天京時遇到幼天王一行,一路護送到江西石城縣,被清軍席寶田部趁夜劫營被俘。

太平天國的「幹王」洪仁玕,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洪仁玕被俘後不失氣節,供詞中自稱“本藩”,提到“天王、幼天王、主、上帝”等處均空格或提行,表示愧對我主託孤之恩,願效法南宋文天祥,以盡人臣之本分。

總體來說:洪仁玕學貫中西,身懷理想與抱負,卻用錯了時間與場合;能力有限,是理想家而不是實幹派,難以擔當一國之重任;晚節可嘉,被俘後堅貞不屈,頗具氣節。1864年11月23日,洪仁玕在南昌被英勇就義,年僅4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