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最後階段,俄國的相對損失並不大,為什麼卻宣佈停火?

在中國近代史上,雖然各個列強都在加緊地侵吞蠶食中國。但是,真正對中國侵略得最賣力,得到好處最多的,只有日本和俄國。畢竟別的列強隔得很遠,就算把中國給打下來了,他也拿不走,守不住。而日本與俄國都與中國相鄰,只要把中國打下來了,就可以劃入他的地盤。

既然日本和俄國都有這個想法,發動日俄戰爭,也就在所難免。

日俄战争最后阶段,俄国的相对损失并不大,为什么却宣布停火?

(日軍的營地)

1904年到1905年在中國東三省與朝鮮發動的這場戰爭,最終以俄國的失敗和日本的慘勝結束。

雖說兩國打得勢均力敵,但是,這場戰爭對兩國接下來的走勢是完全不一樣的。日本在戰後的信心爆棚,讓他產生了“我是亞洲之主”的狂妄想法,走上了佔領中國,佔領東亞的稱霸之路。

而俄國則每況愈下,沙俄的統治力越來越弱,最後被革命者推翻,俄國改朝換代,成為了蘇聯。

嚴格地說,日俄戰爭最後階段,俄國在當時其實還有足夠的力量與日本較量,為何俄國最後選擇放棄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戰前準備不充分,戰爭打得捉襟見肘。

俄國人口基數雖大,達到了1.41億人,兵力也達到375萬。但是,大部分都囤積在西部。雖說,當時俄國與西部各國已經處在一種比較穩定的狀態下,但是,這些兵力都還沒有運送到東部,(其實也是不敢運送到東部),東部的兵力只有9.8萬人。而日本人口基數小,但是用到中國戰場上的兵力卻不少,直接投入戰爭的達到20萬。另外,兩國殺傷力強大的武器,日本也是明顯多餘俄國。

日俄战争最后阶段,俄国的相对损失并不大,为什么却宣布停火?

(俄軍在作戰)

二、俄國的軍事補充明顯不如日本,後勤跟不上。

俄國的地盤大,戰線拉得太長,而且當時通往遠東的鐵路線還沒有修建完善。俄國本來是希望各種準備工作都做充分了,再和日本人打的。但是日本人不給俄國時間,不宣而戰。因此在戰爭中,俄國的後勤保障一直跟不上,打不下去了。

三、俄國國內的意見不統一,反對戰爭的意見佔據主導。

俄國國內都認識到,佔領中國的東北及朝鮮,對於其遠東發展戰略,十分重要。但是在攻打的時間節點上,一開始就分成兩派。一派以財政大臣維特,還有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為代表。他們認為目前俄國困難重重,不適合倉促發動戰爭,希望做好準備再打。另一派以御前大臣別佐勃拉佐夫、內務大臣普列維,還有遠東總督阿列克塞耶夫為代表,極力主張開戰。沙皇的態度比較中庸,不過還是偏向支持激進派。同時,俄國國內還有不少革命者,都在呼籲停止不義戰爭。

隨著戰爭的推進,日俄戰爭已經打進了泥潭之中,俄國累得氣喘吁吁,因此保守派的勢力佔據上風,沙皇不得不考慮停戰的問題。

日俄战争最后阶段,俄国的相对损失并不大,为什么却宣布停火?

(俄國內亂)

四、俄國希望通過發動戰爭,統一國內思想,壓制革命者的反抗,結果適得其反。

由於俄國四處爭霸,俄國內部統治的腐朽,造成了俄國國內人心不穩。眾多的革命者,參與到尋求救國救民,推翻沙俄統治的行列中去,搞得俄國國內人心惶惶。

俄國希望宣傳日本對俄國的威脅,主張熱血青年應該保家衛國,流血犧牲,希望用“愛國主義”來聚集民心。

但是,由於戰爭的推進。這種目的不但沒有實現,而且適得其反,讓更多的青年看到了沙俄的腐朽,讓更多的青年參與到推翻沙俄的行動中。所以,沙俄最終不得不宣佈停戰。

日俄战争最后阶段,俄国的相对损失并不大,为什么却宣布停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