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黑除惡進行時」山西掃黑掃出個博物館:追回五千多文物

最近,山西博物院舉行的一場特殊文物展震撼了許多人。

參展的4000多件文物中,等級文物300多件,不少是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青銅“國寶重器”。它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被盜文物。它們都是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由警方費盡心力、輾轉多地從犯罪分子手中奪回的,有的甚至是從國外追回。山西省委有領導感慨:“山西‘掃黑’這一戰,掃出個博物館!”

「掃黑除惡進行時」山西掃黑掃出個博物館:追回五千多文物

盜墓賊“發現”保護區

位於山西省襄汾縣的陶寺北墓地,2017年入圍了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這座面積24萬平方米,從西周、東周之交延續到戰國時期的貴族墓地,卻是盜墓賊多年瘋狂盜掘後的“殘留物”。

“因為被盜嚴重,我們2014年開始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陶寺北墓地考古領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王京燕說,保守估計有一萬座墓葬的陶寺北墓地,目前共發掘了大小墓葬250餘座,大中型墓葬19座,其中一半被盜,被盜時間集中在2013年左右。

「掃黑除惡進行時」山西掃黑掃出個博物館:追回五千多文物

半月談記者在陶寺北墓地看到,盜墓賊探墓時用扎杆扎出的密密麻麻的洞,佈滿整個墓地。王京燕痛心地說,這座墓地本可為研究當時社會層級結構、婚姻狀況、家族形態等提供珍貴線索,但因盜擾,一些棺槨只剩下痕跡,環環相扣、銜接緊密的歷史資料都被破壞了。

陶寺北墓地專屬於某座墓葬的玉石器、動物祭祀遺存在全國東周考古中是首次發現。但因墓葬被盜擾、破壞,有關墓主人的重要信息喪失殆盡,對相關喪葬制度的研究是重大損失。“一處墓地就是一部靜默的區域社會史,就這樣被盜墓分子毀掉了。”說到此,王京燕几欲落淚。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地下文物豐富。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經濟利益刺激下,地下文物盜掘犯罪逐漸猖獗,一批能佐證歷史、填補歷史空白的文物被破壞或流失海外。除陶寺北墓地外,解決夏商周斷代的晉侯墓地、首次在晉南發現的晚商貴族墓地的酒務頭墓群等均被盜掘破壞。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始後,今年3月,山西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了文物安全和打擊文物犯罪工作,山西公安向文物犯罪“亮劍”。隨後山西開展了為期3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力度最大的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作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重要組成部分。長期在酒務頭墓地進行盜掘的山西聞喜“盜墓黑幫”案成了山西掃黑除惡第一案。

國寶重器回家

在“守護文明,利在千秋:山西公安機關打擊文物犯罪成果宣傳”展上,一套四件珍貴的一級文物鎛鍾,被廣泛關注。而這組商代晚期的“定音器”是幾經坎坷才得以與三千年後的子孫面對面對話。

這套鎛鍾裡最小的一件,曾是專案民警在偵辦聞喜“盜墓黑幫”案中收繳的一件贓物。警方和專家分析研判後認為,它應為一套文物中的一件。警方循線調查,發現其餘3件早已被4次高價倒賣,最後流失到一名香港古董商人手中。專案民警反覆工作,才使境外文物販子主動交回。

“這是常態。”一位辦案民警無奈地說,文物犯罪普遍存在被盜文物轉運快、銷贓快、出境快的現象。“一些重要文物一旦出國,幾億元都買不回來,打官司起訴也不一定能勝。”

“在打擊犯罪的同時,還要不惜代價將遺失的國寶重器追回來。”山西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劉新雲說,山西打擊文物犯罪專項鬥爭首先明確追逃犯、追文物、追資產和深挖犯罪、剷除保護傘的“三追一挖”基本要求,在時間上一打3年,採取專案偵查、異地用警、直接調度、掛牌督辦和重點推進等方式將專項打擊推向縱深。

劉新雲親自擔任打擊聞喜“盜墓黑幫”專案組組長。截至目前,此案已抓獲犯罪嫌疑人472名,追繳各類文物3038件。

“掃”出個博物館

截至今年9月底,山西共破獲各類文物犯罪案件38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43人,追繳文物4666組5730件。抓獲犯罪嫌疑人數、追繳文物數均超過2013年至2017年之和,有效遏制了盜掘古墓文物犯罪勢頭。

在追繳回的文物中,等級文物有511件,其中33件為一級“國寶重器”文物。許多專家學者在鑑定、觀看這些文物時甚至感慨流淚。部分珍貴文物承載著重要的民族歷史文化基因,或將成為一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專案民警追回一盞西漢彩繪青銅雁魚燈,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信立祥說,這盞雁魚燈與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中出土的長信宮燈有異曲同工之妙,既有藝術感,又體現了祖先的“環保”思維。

山西網警巡查執法

網警網上巡查執法,網絡犯罪防範警示提示,網上違法行為告知警示。網上違法犯罪信息舉報網址:www.cyberpolice.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