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功臣最多可免死兩次,朱元璋為何許諾一個小官免死五次?

我們看電視劇經常會有“免死金牌”這樣的說法,但是在正史中確實存在免死鐵券和丹書鐵券,而“金牌”幾乎是沒有的。免死鐵券在明朝使用的最多,但是拿到鐵券的人最後下場都很悲慘。

明朝開國功臣最多可免死兩次,朱元璋為何許諾一個小官免死五次?

據記載,朱元璋為了表彰開國功臣,決定給功勳卓著者頒發免死鐵券。獲得鐵券的有三十四家,只有李善長一個人獲得了兩塊,其他人都是一塊。雖然都有了保命符,但是到最後大部分人也都沒能保住命。有人說保命符就是催命符,也的確如此啊,但是有一個沒有功勞的普通文臣,卻獲得了朱元璋賜予的“五次免死”機會。

明朝開國功臣最多可免死兩次,朱元璋為何許諾一個小官免死五次?

範文從是朱元璋時期的官員,為進士出身,官至御史且為人剛正不阿。有一次他直言進諫氣壞了朱元璋,當場就被判處死刑。後來要問斬的時候,朱元璋看到了範文從的檔案,大家猜怎麼著?原來這個老範竟然是一代名臣范仲淹的直系子孫。話說朱元璋很佩服范仲淹,看到這種情況就立刻命人將範文從帶來詢問。

明朝開國功臣最多可免死兩次,朱元璋為何許諾一個小官免死五次?

範文從見了皇帝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朱元璋當即叫人取幾匹綢緞來,揮筆在上面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並對範文從說道:“朕立刻下旨免你死刑五次,今後無論犯了什麼錯都可以使用。”就這樣,一個“死囚”依靠祖先陰差陽錯的就撿回了一條命,五次免死,比李善長都牛。

明朝開國功臣最多可免死兩次,朱元璋為何許諾一個小官免死五次?

不過從這件事情上我們也能看得出來,朱元璋雖然對官員不是太好,但是對老百姓還是非常關心的,更喜歡那些愛過愛民的人。所以在他的時代,老百姓最有說話權,官吏貪贓枉法欺負百姓,誰都可以直接將他拉到上一級官府進行處置,有冤在地方不能審也可以直接到朝廷告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