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之獬是誰?多數人沒聽過,他是清朝第一個提出“剃髮令”的人!

孫之獬也許好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誰,他就是個小人物,孫之獬其實是明朝天啟的一名進士,他當進士的時候正是魏忠賢在掌權,那時候閹黨比較吃香,於是孫之獬就成了閹黨中的一員,真的是過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可是清軍入關之後孫之獬立即俯首投降,還和全家人一起留起了辮子,而且還換上了滿裝,大清朝為了收攬人心讓他做了禮部侍郎。

雖然孫之獬留了辮子換了滿族的服裝,但是滿臣們還是看不起他,認為他不是忠臣,處處排擠他,就是因為孫之獬的穿著和服飾,漢臣也排擠他,認為他是漢奸,就這樣孫之獬被孤立了,這樣的孤立讓孫之獬特別憤恨,於是就相處了壞主意,像順治皇帝上書,說應該頒佈“剃髮令”。

孫之獬是誰?多數人沒聽過,他是清朝第一個提出“剃髮令”的人!

那時候的順治皇帝僅僅7歲,孫之獬花言巧語的說了一些慷慨之詞,說的是7歲的順治皇帝熱血沸騰,孫之獬也得到了攝政王多爾袞的鼎力支持,多爾袞也覺得應該頒發“剃髮令”,就這樣“剃髮令”開始了。

“剃髮令”規定:只要是清軍控制的地區,十天之內,盡行剃髮蓄辯;凡不剃者,遲疑者,上表章請求保存者,一律殺無赦。“剃髮令”一出,天下譁然,因為儒家思想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孝之使也”,所以反對清償統治者的這個“剃髮令”的人太多了,但是沒辦法怕死就得剃,不怕死就留著。

孫之獬是誰?多數人沒聽過,他是清朝第一個提出“剃髮令”的人!

當時朝廷下令各級官府之後,官府就下令“剃匠”挑著挑子走街串戶的去剃頭,其實說是剃頭匠,其實是強行剃頭的,都是頭戴紅纓帽的八旗兵,她們四個人一組,三個人拿著大刀,一個人負責剃頭,要麼剃頭,要麼頭就被刀砍掉,致使很多人再不願意剃頭也沒辦法,為了自己保命在捨不得頭髮也剃掉了,所以說怨氣連天,但是迫於強勢都不敢說什麼。

其實一個王朝的出建主要是要穩定民心,民心要是不穩定怎麼都不行,得民心者得天下,大清“剃髮令”的實施給大清帶來的是動亂,原來反對大清的人都是明朝的舊部,但是這樣一來,就連老百姓都開始反對了,老百姓都覺得這個大清朝不好了,還不如明朝的時候。

孫之獬是誰?多數人沒聽過,他是清朝第一個提出“剃髮令”的人!

次年“剃髮令”頒發到江陰之後,當地的百姓、鄉紳都跪在縣衙外面請求留髮,但是被官兵驅逐,第二天當地的秀才又聚集了一批人在江陰的孔廟立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人越聚越多,最後引起了大批人的造反,把縣令抓進監獄,關了起來,之後朝廷知道江陰造反之後,就派了大批的官兵鎮壓,百姓守城近81日,殺死清兵75000餘人,最終寡不敵眾,最後清兵攻進城裡10日內大批屠殺,導致殺害百姓17萬餘人,江陰城變成一座鬼城,這就是歷史上的“江陰十日”。

孫之獬是誰?多數人沒聽過,他是清朝第一個提出“剃髮令”的人!

在江陰東南面的嘉定,這裡的百姓也開始了反剃髮鬥爭,朝廷派了明朝降將李成棟派兵鎮壓,嘉定守城近10日,就連城裡面的老人孩子都組織起來守城,最後因為幾天的大雨,將土做的城牆沖垮最後清兵用大炮猛烈炮轟,這樣才攻破進城,之後屠殺百姓3萬,可是百姓並沒有因為這個害怕,清兵走後,四處逃散的百姓有聚集起來,反清義士朱瑛率領50萬大軍進城,連和百姓再次佔領嘉定,清軍又排除了大量兵力鎮壓,百姓聽了紛紛逃離,結果在郊外被大量屠殺,最後屍體堆積如山,草木盡毀,隨後前明朝的吳之璠在江東起兵,反攻嘉定,最後卻慘遭失敗,清軍惱羞成怒又再一次屠城,又有兩萬人被害,這就是歷史上的“嘉定三屠”。

孫之獬是誰?多數人沒聽過,他是清朝第一個提出“剃髮令”的人!

誰也想到不“剃髮令”的始作俑者是一個漢族官員,在大清頒發“剃髮令”的第三年,孫之獬因為貪汙受賄被革去官職,被遣返老家淄川,那一年剛好山東謝遷起義,謝遷帶領大軍進入淄川之後第一時間就把孫之獬全家殺了,臨死前還把孫之獬的頭髮種上了,說是為全天下人報仇。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因為髮型引起的血案,所以說就是這麼一個小人物就會影響大局勢,誰能想到一個小人物的提議就讓百姓受那麼多苦呢,但是真實實施的還是順治皇帝和多爾袞,但是小人物的下場也會比大人物更悲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