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明朝·輝煌的華陰盛氏

元朝末年,華陰南寨村盛氏先祖盛聚,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建立明王朝以後,盛聚因戰功著著被封為六品潼關衛指揮使,世代承襲。自盛聚始,延續七代承襲潼關衛指揮使。《盛大謀墓誌銘》

「原創文章」明朝·輝煌的華陰盛氏

盛世家譜殘片

一天,在和盛氏後裔南寨村盛來存聊天時,盛來存告訴我:“我們先祖盛聚是明朝潼關衛指揮使,世襲七代。”我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呢?”盛來存講:“前些年修地時,祖墳被拋開,發現墓誌銘,我用鉛筆將其拓下來,並將其摘抄書寫成稿。我們還有家譜,雖然散失很多,但還保存了五十餘頁殘本,從中也瞭解了許多情況。”我接著問:“能否讓我看看你收集的這些資料嗎?”盛來存說:“可以。”

隨後,盛來存把他掌握的資料全部拿來讓我看。我看了後非常激動,也非常好奇。接著,我將他所拓印的墓誌銘內容核實整理基本成型。然後查閱《潼關衛志》,研究整理盛氏資料,現在對南寨盛氏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盛聚是安徽滁州定遠縣人,明朝初年,被賜封為潼關衛指揮使。從此之後,歷代名人輩出,榮耀華陰鄉里。七位指揮使,五位將軍,三位進士,兩位太學士,一位舉人。第八代孫盛訥官至吏部右侍郎(正三品),以弘官至禮部尚書(正二品)。

《潼關衛志·人物誌》載:“盛德,本衛揮使。嘉靖二十九年(1550),礦寇猖獗,公摔兵擊之。兵潰,公奮力擊之,遂為賊害。蔭子加一級。後以子孫貴,贈太子太保、禮部尚書。祀鄉賢。”

「原創文章」明朝·輝煌的華陰盛氏

潼關老城門

南寨盛氏官職表

「原創文章」明朝·輝煌的華陰盛氏

盛德死後,他的兒子盛愈謙襲任潼關衛指揮使。盛德之子盛訥,官至吏部右侍郎,其孫盛以弘官至禮部尚書。

盛訥(nè),辛未進士,吏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幼從馬文莊公學,性仁孝。年十七,洛南盜起,父都尉德戰賊被害,公勺水不入口,力請兵剿賊,勢不欲生。為銓曹,銓政肅清,主試最稱得人。封倭之議,抗言內治,上嘉納之。所著有《玉堂日記》《定敏軒集》。贈太子太保。諡“文定公”,諭祭葬,有蔭。祀鄉賢。

盛以弘,訥子。萬曆中進士,以翰林院檢討歷官國子祭酒。神宗末,引疾歸。光廟起吏部侍郎。以史才為己任,核名實,抑躁競,啟用廢棄諸賢。熹廟充日講官,因事開導,上《帝鑑圖說》於講筵。時有奉天母教進自鳴鐘者,力疏訴之,公正色立朝,故不得以閣臣用。晉禮部尚書、太子太保。歸裡,卒。公性孝友,嚴取與,一介不苟。兩世宗伯,家無長物,人嘆稱之。祀鄉賢。著有《紫氣亭集》《風毛館貼》。

盛氏後裔第十代逵之隨同另外兩族人移居他鄉,逵之移居南寨,另外兩人一個移居紅旗村,一個移居渭南高塘原上。這三處盛氏都屬於盛聚後裔。盛來存是盛氏第十九代孫。

先祖盛以弘,曾在太華書院(華山青柯坪)就讀。盛繼之在華山上留有墨跡,如石門的“空山疊翠”《華山摩崖題刻》(荊勤學)。

「原創文章」明朝·輝煌的華陰盛氏

盛繼之筆墨

「原創文章」明朝·輝煌的華陰盛氏

潼關老城內

明朝期間,潼關衛一直由盛氏襲任。盛氏先輩官至禮部尚書,潼關地處華陰,華陰縣人也感到非常榮耀。盛氏一脈的聲望,轟動黃河三角區。


嚴富餘,1963年8月生,華陰市華山鎮王道一村人。大專學歷,中共黨員。工作單位,華陰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華陰市作家協會會員。愛好寫作,酷愛民俗文化。曾在《陝西宗教》《渭南日報》《華山風》等刊物及網站發表百餘篇文章。編輯出版《華陰民俗》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