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水滸傳》中的江湖義氣?

想個名字咋枕難類


水滸中的“義”字到底是不是我們平時說的“正義”?

比如魯智深聽說金翠蓮父女被鄭屠欺負,氣得飯都吃不下去,不但仗義疏財,還將鄭屠打死,這確實是正義之舉。

不過我們許多讀者總是覺得有點不對,不敢輕易給所有水滸英雄們下一個“正義”的結論,那是很多水滸英雄的行為確實夠不上一個義字,按照漢學家夏志清對《水滸》的看法,他說梁山好漢們的所以“義”,其實是一種朋黨道德。

【魯智深】

我們舉個例子,“智取生辰綱”中,晁蓋七人“七星聚義”,管生辰綱叫“不義之財”。

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管生辰綱叫“不義之財”大抵是沒問題的,管自己七個人劫奪生辰綱,“圖一世快活”叫“七星聚義”,這就大有問題了,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劫財又不是為了別人,劫蔡京的生日禮物救濟自己恐怕也不能叫劫富濟貧嗎,可見這裡的“義”字根本不是正義的意思。

到了後來宋江給晁蓋通風報信,身為公務人員,宋江完全沒有任何猶豫,直接拋棄了他的公務責任,放過了犯罪的朋友,這恐怕也不是正義。

【七星聚義】

我們注意一下詞典裡對“義”字的解析,義,不但有正義的意思,也有假的意思,假肢叫做義肢,推而廣之,還有義兄弟、義父母等,當初項羽所立的楚懷王孫也叫義帝。

那麼結義,是因為正義而結拜的意思嗎?恐怕不能這麼理解,應該理解為通過儀式使大家成為了假的兄弟,那麼成為假兄弟有什麼好處?

筆者直接說了吧,就是抱團取暖

【聚義廳】

梁山最重視的就是一個“義”的字,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夠促進團結互助,我們可以看看水滸英雄們在單打獨鬥之時,經常遇險,他們的生存環境可謂惡劣,不管多強的人,都不可能獨來獨往,於是渴盼和同類相聚,這也是很正常的。

在元明時期,已經出現了異姓兄弟的準血緣圈,當時最普遍的團結方法就是建立不論血統的親屬關係,尤其在南宋末年,義軍蜂起,他們之間許多人都是結拜兄弟,也因此許多兄弟聚集在一起,就叫“聚義”,書中有“七星聚義”,七十一回叫“大聚義”,議事廳叫“聚義廳”,都是源自於此。

所謂的“聚義”,也就是團結合作的意思,連宋江要改,也只會加上一個忠字,絕不會把義字去掉,因為這是梁山生存的根基。

我們平日在生活中,說一個人不講義氣,肯定不是在說他不正義,而是說他不盡心盡力支持同道中人,在水滸故事中,這些講義氣的故事尤其精彩,但我們仔細思考,那並非真的正義,如果我們明白了什麼叫做義氣,那也就可以理解武松為什麼要幫助施恩。

——蔣門神不正義,施恩也不正義,武松幫助任何一邊根本不能算作正義之舉,只因施恩對武松很好,兩人又結拜成義兄弟,那麼不管施恩做了什麼,只要他需要武松的幫助,武松自然就要兩肋插刀,這既無關正義,也不是武松被騙,只是江湖義氣本就如此。

【有點慘的蔣門神】

總結:水滸之中,義字最重要的意思,就是同道之間的團結互助和忠誠。


潯陽鹹魚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呢,小小的指出一下題目裡的紕漏。雖然我也很討厭吳用,但是關於宋江賺秦明上山這件事兒,和吳用確實沒啥關係。宋江當時在清風山,而吳用已經在梁山上。當時的宋江和吳用應該只有一面之緣,根本不熟,談不上兩人合謀陷害秦明,這件事兒從頭到尾都是宋江一個人的主意。涉事人物有及時雨宋江、霹靂火秦明、鎮三山黃信、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白麵郎君鄭天壽、小李廣花榮、清風寨文知寨劉高、劉高老婆、花榮之妹、青州慕容知府。

水滸傳裡的義氣,跟我們現在說的正義沒多大關係。其實就是一種幫親不幫理,我看你順眼,我就幫你支持你,你幹啥壞事兒了咱也還是兄弟。所以宋江能和李逵這種殺人魔王,王英這種色中餓鬼稱兄道弟。當然有些人也確實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最典型的就是我們的魯智深大師了。

今天就以梁山上的幾個大哥級人物為例,談談水滸好漢的義氣主要表現在哪兒。

梁山上有三個大哥級的人物,一個晁蓋一個宋江一個柴進,全部都是捨得花錢的主。晁蓋給三阮見面禮就是三十兩銀子,放在今天應該也有近萬塊了。宋江給武松送錢,給薛永送錢,給李逵送錢,出手都很闊綽,尤其是李逵,三天撒出去了八十兩銀子,放到今天都有兩萬塊了。柴進也很喜歡撒錢而且他確實非常有錢,但是他不會把錢用好,撒了錢也不能讓人家感覺到你對他的好。

捨得撒錢就是江湖好漢子,不捨得撒錢就是不爽利的人,比如史進的開手師父打虎將李忠,而撒錢大方的史進就和魯智深成為了生死兄弟,後來魯智深為了救史進不惜孤身犯險,而李忠的桃花山受到呼延灼攻擊的時候,二龍山出兵的時候多多少少有點端架子。

捨得花錢是江湖好漢講義氣的基本要求,但這只是講義氣的一個方面。江湖義氣更吸引人的是那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剛烈氣概。就以武松醉打蔣門神來說,我們現在來看,施恩也不是什麼好人,蔣門神做的是屬於黑吃黑,武松幫施恩奪回來也談不上多正義。但是在武松看來,他就是打抱不平,所以他要說“我從來只要打天下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見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


PS:武松那句話挺有喜感的,


扶搖郡主


謝謝!


本人以為,看待江湖義氣的辦法要從大環境的好壞來審視。大環境優越,講求生活生存質量,不需要存在江湖義氣,因為國人的劣根性太重,必然會造就重重矛盾出來,拉幫結夥達成自己的小目標,厚此而薄彼,增加了社會不和諧的因素!社會大環境優越了,就沒必要存在這種江湖義氣了!江湖義氣的存在只會增加社會不和諧因素的隱患!


《水滸傳》講述的故事是宋朝徽宗時期的事情,處於封建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中,民生疾苦,權力財富相對集中,社會存留有諸多不公平的特性!梁山大堂先前懸掛匾額“聚義廳”,後來宋江執掌大寨權力、晁蓋中箭身亡後,改為“忠義堂”。寨門懸掛“替天行道”的大旗,寨內兄弟108將打家劫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整個八百里水泊梁山充斥著江湖義氣的味道,從裡到外,幾乎人人身上都有江湖義氣、豪俠雲天的氣息,這對於整個社會及自身,都可說是一股匪氣,從頭至尾匪氣縱橫,無論梁山兄弟與朝廷及方臘對峙,錯對是非,極差的修養註定了極慘的結局。


梁山泊108將及眾兄弟們需要這樣的江湖義氣,因為他們或家庭或事業或情感上的坎坷經歷,註定了“忠義”二字所衍生的江湖義氣。這個時期,這群被逼上梁山的人,需要有江湖義氣來穩定心態!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而江湖講究一個“義”字,看待江湖義氣應該瞭解並適應當時的社會,這是一種無形無言的供需關係!因為這層關係是聚集穩定梁山108將的基石,失去了江湖義氣,《水滸傳》便不會存在,也不會有這個故事!江湖義氣應該從秋極正面周全方面去看待!
風行君帶你從細微處解讀不一樣的文史,歡迎欣賞


解悶日記


看了“施先生”的《水滸傳》,小編覺得梁山好漢的義氣,並不是為民、為國的大義。相反,梁山好漢多有為禍百姓,濫殺無辜之嫌,很多事都是流氓草寇所為。

舉幾個例子

江洲劫法場的李逵,這莽大漢不愧是宋江的忠實粉絲,為救大哥一命,殺害的無辜百姓數不勝數。所到之處,不論官兵、百姓,一律照砍不誤,真的是殺出一條血路。



武松血濺鴛鴦樓,張都監等人暗殺武松,武松確實應該報仇,應該殺掉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可是武松殺完這幾個人後並不滿足,把張都監的夫人、子女、養娘、親隨、丫鬟、婆子通通殺掉了。這裡面無辜的人太多了,丫鬟婆子什麼都不知道,死得不明不白。


秦明夜走瓦礫場,宋江為了賺秦明上山,叫手下帶人到青州城外,穿上秦明盔甲佯裝,害死秦明一家老小。並對沿途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全都嫁禍到秦明身上,斷了退路,不得不加入梁山。

還有很多不能接受的地方,比如孫二孃開黑店,做人肉饅頭,不知殺害多少好漢。李逵斧劈小衙內,連小孩都不放過,不是好漢所為。董平殺死岳父一家,娶其女兒為妻等等……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所以小編認為:梁山好漢所謂的江湖義氣,其實就是單純的兄弟情,就跟一些黑社會、古惑仔電影裡的義氣差不多。對百姓而言,他們是不折不扣的梁山悍匪,流氓草寇。


愛尚文史


心腹是任何組織都存在的人脈現象,也是特殊環境下解決特殊問題的渠道之一。當然,在中國尤甚。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老大有老大的很多難處,一些特殊事情,需要心腹來操辦。

古代時官員做官,往往都有謀士、師爺,到現代,就演化為秘書、辦公室主任、聯絡員等等,也算是與時俱進吧!

應該說,梁山眾多英雄中,大多與宋江或直接或間接有關係,且大多與宋江交厚,不然怎麼領導呢。不過,心腹是塊小地方,容不得太多人,也就只好挑近距離的說了。

李逵、劉唐、李俊、秦明、吳用等等,都算是宋江的心腹。不過,這些人在宋江心中的位置恐怕永遠超越不了一個人,那便是花榮。

要想深刻地瞭解到為什麼“小李廣”花榮會是宋江的第一死黨,我想只有翻開《水滸傳》細細品味才能夠理解。之所以花榮會是宋江的第一死黨,從《水滸傳》中的情節中歸納了幾條:

首先就是花榮明明知道宋江是殺了閻婆惜,是個逃犯,可還是要邀請宋江來找他避難;

第二點就是他為救宋江,不惜與自己的上級劉高鬧翻,捨棄自己的錦繡前程和舒適的生活;

其三就是在小說中他為了成全宋江的忠義,於是把自己的親妹妹由宋江做主嫁給了一介莽夫霹靂火秦明,而且還是二婚。

小說中花榮對宋江的拜服,有一段描寫的特別細緻。

宋江到了清風寨,見了花榮,花榮拖住宋江便拜,拜完了,【喝叫】手下替宋江拿了包袱,請宋江上大廳中間坐好,花榮又跪下,又拜了【四】拜。

由於施耐庵長期的在書中向我們灌輸宋江很有名氣的思想,所以我們看不出有什麼彆扭的。但實際上,這一點卻非常奇怪。就算宋江的名氣的確很大,那也僅僅是在江湖上的名氣大而已。現實生活中可不僅僅有江湖,還有官場。

在官場上,花榮相當於一個縣長,而宋江頂破天只是一個小科長,甚至連科長都算不上,現在的宋江僅僅是一個逃犯而已。在現實生活中,你能想象得到一個縣長給一個逃犯下跪,並且說道:聽說逃犯哥哥你很講義氣啊……

在上梁山的整個過程中,花榮已經成為宋江的第一副手。宋江不在,花榮就成為眾人的老大。

那麼,官二代花榮為何會對宋江忠心耿耿呢?

實際上,作為讀者,我們在書中找不到任何一條能夠讓花榮無條件對宋江忠心的論據。唯一能夠解釋得通的便是從作者施耐庵身上找線索。

施耐庵生於元貞二年(1296年),卒於洪武三年(1370年),人生最燦爛的年代反而是在元朝末年度過的。元朝官員的貪汙腐敗跟他們的初期武功一樣,在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1303年,元成宗(年號元貞)曾大力整頓官吏,一次竟然就有18473個貪官撤職。

然而,懲治貪官的做法卻沒有能夠堅持下去,以致每一個蒙古官員都是一個百萬富翁。蒙古帝國的官員特別多,一塊玉石的發掘或一張弓的製造,都會有若干官員管理,官員靠貪汙、勒索維持高消費和超級豪華享受。

宋江作為黑道老大,江湖大佬,梁山一百零八號土匪頭目的總瓢把子,集奸雄、梟雄、黑幫大佬於一身。黑白通吃,大小通吃,強弱通吃,籠絡人的手段,高超嫻熟,變化無窮。

逞兇時,霸狠邪毒,殺人不眨眼;行善時,忠孝信義,仗義疏財。宋江的個性,德藝雙謦的李雪健老師是演不出來的。

花榮忠於宋江,不如說是作者對那個時代的痛苦吶喊!


刀墓手札




餘象鬥先生則稱讚水滸群雄為“桓文仗義,並軌君子”,

這是一個很高的評價。我認為,《水滸傳》裡沒有正義可言,施耐庵寫了活脫脫的人和現實,只不過一個個現實不平的故事激起了讀者心中的正義感而已。

現在我們都是站在了異次元的空間裡看待《水滸》,比如有不少人抨擊施耐庵蔑視女性,書中充斥著大量有悖於傳統道德的女子。可是我們想過沒有,在古典文學裡探討女權主義,本就走錯了門,你就是喊破喉嚨都沒用,這些人應該更適合讀如今諸如霸道總裁俏佳人之類的網絡小說。



我們再回到題主的這個問題上來,如何看待《水滸傳》中的江湖義氣?不得不承認,江湖義氣非常濃郁,《水滸傳》的另一個名字就叫《江湖豪客傳》,這種江湖義氣是綠林好漢之間長期形成的一種江湖法則,它是不受法律約束的,甚至常常踐踏法律。

比如宋江,好歹也是一個國家公務員,體制內的人,但當他聽說晁蓋一夥黃泥崗事發時,第一反應是竟然如何搭救他,而不是讓他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你是縣長助理,當你的好朋友犯了法時,你會不會冒著天大的血海官司去營救他?我想肯定不會。



再比如燕青,盧俊義落難時他依然不離不棄,生死相隨,如果你的老闆落寞了,你能做這一點嗎?我看不落井下石已經仁至義盡了。《水滸傳》一部分寫實,道盡了世態炎涼和人心險惡,有些情節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

藝術源於生活,同時又高於生活,一部分又在寫虛,書中那種義薄雲天的江湖義氣在現實生活中簡直無跡可尋,寫出了很多我們內心想做卻堅決做不出來的事情,這是一部成人童話。

所以,不要妄圖在《水滸傳》中充當道德判官,有些人本就一肚子男盜女娼,卻非要裝成聖人婊,有意思嗎?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碼字不易,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史進的父親是有義的。王進惡了高太尉攜母1逃出了東京,急於趕路錯過了宿頭。投到了史太公莊上,陪著小心只求借宿一晚,該付錢銀依舊奏上。史太公義然道:“客人修這樣說,哪個趕路頂著房屋走。只住便了。”慷慨收留了王進母子。又搬出酒食招待。第二日,太公見王進屋中無動靜,便去探望。得知王進母親生了病,便使銀請來郎中看病抓藥。一連數日,直到王進母親病癒。不要一文錢。

史太公與王進素未平生。只是一顆菩薩心腸,扶微濟困,救人於危難,不圖半分回報,只是想著周全人予人方便,實是大義

宋江在揭陽鎮因施捨賣藝人葭勇銀子,被鎮上惡霸目春追殺,吩咐客店不許收容宋江葭勇。二人慌不擇路竟跑到目春的莊上,也是目太公慷慨收留又拿出酒食讓二人吃。同樣不要一文錢。老人家只是覺二人落魄便慈心相幫

魯智深路過桃花山,走頭無路投到了劉家莊,劉太公自家有難(被桃花山小霸王周通逼婚)卻依然收留了魯智深並予以酒食也是分文不取。同樣是覺的趕路僧人孤身一人不容易

三位太公德行高尚,不知幫助了多少人。積德行善。幫人危難。實是大義

至於梁山好漢,每天打家劫舍,搶奪來往客商錢物殺人性命。開的酒店也是謀人性命取人錢財。哪有什麼義,要知這都是無辜的性命。

為了自己活便要別人的命,義在哪裡


拿錯碗的勺子


《水滸傳》中所謂的義氣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稱分金銀,這種義氣歷來為人們所向往。

可是,我們客觀中立地來看,小說中真正有“義”氣的人又很少。宋江在江湖中平日裡廣交天下友,仗義疏財,因此在江湖上得了一個名號“及時雨宋江”,其實宋江的動機不純潔,而是帶有很強的功利主義在裡面,結交朋友是希望結交的這些人物以後能為自己所用。在《水滸傳》的三十九回“潯陽江宋江題反詩,梁山泊戴宗傳假信”中,宋江因為被刺配江州,他在酒店裡寫了一首反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由此可見宋江想造反的心其實早就有了,結交天下英雄只是想把他們作為自己的馬前卒。比如宋江和李逵的兄弟義氣,但是在宋江眼裡,利益和名聲才是第一位,所以李逵最後的結局就是喝下了自己哥哥親自給的毒酒。還有宋江上了梁山以後,為賺一眾英雄上山入夥,比如李逵斧劈滄州知府的愛子小衙內,逼得美髯公朱仝被刺配滄州,宋江讓盧俊義等英雄上梁山的方法手段也談不上“義,很多英雄好漢與其說是被朝廷逼上梁山,還不如說是被宋江逼上梁山”。又比如白日鼠白勝和晁蓋等人一同劫了生辰綱,可是後來被抓住後,受不住刑就把所有參與劫生辰綱的人供了出來。以上所舉種種,哪一件稱得上“義”氣了?

真正稱得上“義”氣的太少了,魯智深可以算得上一位。其餘之人很難算得上“義”氣。

其實在《水滸傳》中,“忠”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很多英雄本想為國盡忠,可是卻官逼民反,被逼上梁山,林沖就非常典型。梁山的大堂原本叫做“聚義廳”,宋江做了梁山的一把手後,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在“忠”排在第一位的情況下,“義”其實有時候是有些變形的,《水滸傳》中的所謂的“義”也大抵如此。


文史小論壇


水滸,打死了人,無奈入水泊梁山,犯了罪,投靠梁山,走頭無路,入梁山,梁山文武工匠,做賊說謊,吹拉彈唱,經商漁業,大官平民,人才濟濟,各行各業,應有盡有,不過,其宗旨是多數人對當時的社會不滿,他們都不是平庸之輩,多數皆好漢,以義氣為重,從而水滸就以義為核心,以義氣為梁山標籤,這的確是影響了好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為了犯罪的哥兒們也兩肋插刀,倒置自已也走上了犯罪道路,所以水滸中的義氣在某些地方是絕對不可取的!


泥人161


水滸裡的江湖義氣大多都是偏離了它本身的意思的。宋江仗義疏財,人稱及時雨,是因為他好結交朋友,以便為我所用,並非是無私的講義氣,用錢堆來的義氣可取嗎?

武松講義氣,替施恩奪回了快活林,但是別忘了施恩本身也是當地的黑社會,武松充當了人家的打手,演變成現在就是所謂的哥們義氣,一人受欺負,其他人嗷嗷叫著去報仇打群架。

個人覺得代表江湖義氣的當屬魯智深。為人義氣,又不失原則,把一個人當兄弟,那就是不求回報,從他跟史進和林沖的相處就能看出來。而且為人灑脫豪氣,水滸裡的江湖義氣在魯智深身上才是合適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