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十大元帥之一,抗戰結束後官職卻越來越小

1896年3月22日出生於湖南桑植縣洪家關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賀龍因家境貧寒,只讀了幾年書。在家鄉艱苦地渡過了當佃戶、趕騾馬(跟隨馬幫販運鹽、桐油和藥材)的童年和少年時期。

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下,於1914年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在桑植、石門、沅陵等縣從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裝鬥爭。曾三度入獄,威武不屈。

他是十大元帥之一,抗戰結束後官職卻越來越小

賀龍(1896─1969),原名文常,字雲卿,湖南桑植人。1914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曾任縣討袁護國軍總指揮,湘西護國軍營長,靖國軍團長,四川警備旅旅長,混成旅旅長,建國川軍師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一師師長,第二十軍軍長。1927年7月共產黨決定組織南昌起義。7月28日,周恩來再度會見賀龍,當時,還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賀龍向周恩來表示:“共產黨叫我怎麼幹我就怎麼幹!”周恩來向他下達了率領二十軍參加起義的決定,賀龍表示堅決執行命令。周恩來為起義爭取到這樣一支有生力量而高興,於是任命賀龍擔任起義軍總指揮,與周恩來、朱德、葉挺、劉伯承共同領導起義活動。賀龍一參加革命,就成為軍隊中的最高指揮官。

他是十大元帥之一,抗戰結束後官職卻越來越小

在起義部隊南下途中,經周逸群、譚平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紅軍時期,賀龍經過幾起幾落,仍然是軍隊中三大主力部隊之一,紅二方面軍的總指揮。到了抗日戰爭事情,八路軍成立三個師,新四軍一個軍,賀龍是120師師長,成為四大主力部隊的總指揮之一。從此以後,賀龍在軍隊中的地位一降再降,已經不能獨立成為一個方面軍的總指揮了。

1924年至1927年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賀龍積極擁護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高舉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的旗幟,率部參加北伐戰爭。1926年夏,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時,已成為北伐軍中著名的左派將領。1927年6月,由於戰功卓著,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他不斷追求真理,在北伐戰爭中,逐漸由信仰三民主義轉變為信仰共產主義。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革命轉入低潮,賀龍無所畏懼,堅定地站在共產黨和工農大眾一邊,率部參加並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擔任起義軍總指揮。在起義部隊南下途中,經周逸群、譚平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是十大元帥之一,抗戰結束後官職卻越來越小

南昌起義後,賀龍根據黨中央的指示,於1928年初由上海回到湘鄂西,領導發動荊江兩岸年關暴動和湘西起義,與周逸群、段德昌等創建了紅二軍團和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他反對黨內“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所搞的肅反擴大化。1934年10月,率部與任弼時、肖克、王震等帶領的紅六軍團在黔川邊境會師,由他和任弼時統一指揮,發起湘西攻勢,在十萬坪、浯溪河重創敵軍,兵圍常德,有力地策應了紅一方面軍突圍長征。1935年2月至8月,他和任弼時指揮紅二、六軍團反“圍剿”,在陳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園連獲大捷,殲滅了整師整旅的敵人,粉碎了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剿”,開闢了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地。1935年11月,賀龍、任弼時領導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他們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圍追堵截,轉戰湘鄂川黔滇康青甘。1936年7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二、六軍團在甘孜組成紅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與朱德、劉伯承、任弼時、關嚮應等對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維護了黨的團結,促進了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

他是十大元帥之一,抗戰結束後官職卻越來越小

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成立三個師,新四軍一個軍,賀龍是120師師長,成為四大主力部隊的總指揮之一。但從此以後,賀龍在軍隊中的地位一降再降,已經不能獨立成為一個方面軍的總指揮了。

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120師與其他兩個師相比,無論戰鬥業績,根據地面積還是部隊的擴充發展數量,都不如八路軍的其他兩個師,這與賀龍的領導是有關的。其實,賀龍在1942年就已經完全不負責120師的指揮了,這一年,賀龍被中央調回延安,擔任一個閒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就已經宣告賀龍軍旅生涯的逐步結束。而這一切,始於1939年賀龍在部隊中最後親自指揮的一場齊會戰鬥。這一年的四月下旬,日軍第二十七師團第三聯隊吉田大隊八百多人,攜帶山炮兩門,機槍四挺,擲彈筒四具,還有幾十輛裝滿彈藥的大車,進行遊擊性掃蕩,尋找八路軍主力作戰。

賀龍得到情報後認為,這一帶八路軍集中了七個團的兵力,六千多兵力,他一個大隊,又是孤軍深入,能夠吃得下來!他下決心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在這方圓一百四十餘平方公里的地域內打一場殲滅戰。經過三晝夜連續作戰,在數次陣地交換的激烈戰鬥中雖然殲滅七百餘日軍,卻讓吉田帶著一百多名日軍從層層包圍圈中脫逃回去。這一場戰鬥,八路軍傷亡近二千人,賀龍本人也在戰鬥中由於日本人使用毒氣彈而負傷。

他是十大元帥之一,抗戰結束後官職卻越來越小

在三年解放戰爭中,一個曾被蔣介石出十萬大洋買其頭顱的軍事統帥,卻悄無聲息,激戰的戰場上已經看不見賀龍的身影了,人們甚至不知道他身在何處。賀龍在這幾年中,主要是做前方戰場上急需的糧食、彈藥、被服、金錢的籌集工作,當起了軍隊的後勤供應部長。

建國後,賀龍任西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任。但對他從1952年起擔任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大家的是最深刻的。1954年後,他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委主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直到文革前,真正由賀龍主管的工作是國家體委主任這個職務。1955年,由於賀龍在南昌起義和紅軍中的歷史地位,賀龍被授予元帥軍銜。

他是十大元帥之一,抗戰結束後官職卻越來越小

但是終究賀龍是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他一生追求真理,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獻給了黨和人民。戰爭年代,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善戰,歷盡艱險,百折不撓;和平時期,為社會主義建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遵守黨的紀律,自覺維護黨的統一和團結。他對敵人恨,對人民愛,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忠心耿耿。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他大公無私,剛直不阿,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平易近人,豁達大度,愛護戰士,關心群眾。他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品德深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崇敬和愛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