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宿科技與巨頭“廝殺”帶給B端金融科技企業的一點啟示

2005年,網宿科技在時代浪潮中捕捉先機,經過多年發展,一舉成為國內行業巨頭。但隨著BAT三大巨頭的強勢介入,如今的發展已經大不如前——2017年,網宿科技全年淨利8.30億元,同比下降33.59%。

與網宿科技命運相似,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人口紅利逐步減弱,互聯網金融巨頭們紛紛調整自身組織架構及戰略,以期攻佔ToB市場。筆者不禁在想,互聯網金融巨頭此番進軍ToB市場,與網宿科技當年面臨的情況似曾相似。簡單回顧網宿科技的歷程,或對中小金融科技企業應對本輪挑戰有所裨益。

一、網宿科技:2016年登峰造極

1998年,CDN(內容分發網絡)自國外引入,網宿科技靠前期對市場機會的敏感捕捉和對市場的深耕,經過幾年時間的發展,一舉成長為國內CDN的龍頭企業。當時整個市場形成了以網宿科技和藍汛雙寡頭壟斷的格局體系。之後,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CDN規模快速增長,騰訊及阿里以價格戰強勢切入戰場,延續到今日。

實際上,阿里及騰訊自2015年進入CDN市場,攪起了行業的驚濤駭浪。但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網宿科技在2015年初至2016年中旬依然保持了強勁了上漲勢頭,但時至今日,網宿科技股價較巔峰時期已經跌逾70%。

网宿科技与巨头“厮杀”带给B端金融科技企业的一点启示

圖1:網宿科技300017月線級別走勢圖 資料來源:雪球

二、價格戰:網宿科技的法寶

網宿科技創立於2001年,於2009年10月12日在深交所的創業板上市。2000-2004年出現了巨大的互聯網泡沫,CDN服務商一下從2000年的50家銳減到10家。2005年,第二波互聯網浪潮來臨,網宿開始發力,當時這一塊市場可謂是一片藍海——競爭少,潛力大:國內專業CDN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市場普及率非常低。當時只有不到10%的互聯網企業和網站接受CDN服務。很多互聯網公司,尤其是中小互聯網站,對CDN缺乏瞭解,沒有認識到CDN服務的重要作用。之後在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國內專業CDN市場規模保持年複合增長率100%的快速增長,分別為0.9億元、1.6億元、3.6億元(網宿科技招股說明書),但整體市場規模仍然較小。

2006-2008年,網宿科技實現收入896.53萬元、2,522.92萬元、8,568.83萬元,其中,2007年、2008年分別同比增長181.41%、239.64%,一路高歌猛進。值得注意的是,在2005年網宿科技進入CDN市場時,行業老大還是“藍汛”,網宿科技用不到藍汛一半的價格搶佔了大部分藍汛的市場——藍汛市場份額最高的時候達到了90%。網宿科技無疑是一家優秀的企業:不以奪取地方,而是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前提進行市場搶奪。此後藍汛再也沒有登上過CDN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之後,藍汛於2010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三、2008-2015年市場容量擴大,中小機構紛紛融入

時間來到2008年,視頻應用、直播平臺的爆發式增長、奧運會的播出及手機的普及帶來了大量CDN需求,讓整個行業登上了時代的風口。據諾達諮詢數據研究,2016年市場規模將達120億元左右,相較於2008年增長近10倍(圖2)。

网宿科技与巨头“厮杀”带给B端金融科技企业的一点启示

圖2:CDN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搜狐

在此期間,不少中小機構紛紛進入,由於巨大的市場潛力,不少企業基於自身的差異化模式或低成本優勢,或者通過提供其他的服務等模式,在網宿科技及藍汛之下找到了些許生存空間,也逐步形成了有利自身發展的一套體系。

四、2015巨頭入場,網宿科技營收、淨利增速下滑

2015年,BAT強勢入場,CDN市場格局發生鉅變。入場之初就上演了一場與當年網宿科技爭奪市場一樣的戲碼:價格戰。這也是互聯網巨頭們最慣用的伎倆。

2015年,阿里宣佈旗下“急速”CDN產品降價,降價後價格僅相當於網宿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隨後騰訊雲加入戰局,宣佈CDN服務最高下調25%。此後各路CDN廠商紛紛跟進降價,CDN行業開啟一輪又一輪的降價潮。憑藉著低價甚至負毛利競爭,阿里及騰訊清退了業內不少前期技術積累不夠硬、資源實力不夠強的玩家,相繼進入CDN服務商第一陣營。

與此同時,行業龍頭網宿科技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速開始下滑。2015年網宿科技營業收入29.32億元,利潤8.3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3.4%和71.7%;2016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44.47及12.5億元,同比增速分比為51.67%和50.42%;2017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53.73和8.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降至20.8%及33.6%,見圖3。

网宿科技与巨头“厮杀”带给B端金融科技企业的一点启示

圖3:網宿科技營收淨利圖 數據來源:wind·零壹財經

另一方面,2017、2018年,叫得出名字的CDN服務商已不足10家。而存活下來的中小型服務商依靠自身差異化路線和合作共贏,在這個領域繼續生長著,並繼續接受著挑戰。

五、如今:網宿科技不再“一家獨大”、中小機構或將合作共贏

(一)網宿科技——仍是老大,但不再“一家獨大”

就網宿科技2016年及2017年的財報來看,2016年營收44.47億,毛利27.86%,2017年營收53.73億,毛利15.5%。據2018年三季度報表,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6.32億,毛利14.11,毛利近三年下滑嚴重,但整體營收規模仍較為可觀。

傳統CDN企業比如網宿科技,在行業中佈局較早,在存量市場的覆蓋率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目前,仍是行業老大,但不再是一家獨大。據賽迪網在今年3月發佈的《2017年中國CDN市場規模及行業分析報告》統計,2017年網宿科技市場佔有率目前約為40%。

網宿科技之所以不再“一家獨大”,客戶流失乃主因。筆者分析,其客戶流失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第一,網宿價格不佔絕對優勢,在阿里及騰訊的價格戰攻勢下流失部分客戶;第二,內部有客戶分級機制,小客戶服務不到位導致流失;第三,騰訊及阿里自己做CDN的友商的外包業務不可能再做,導致部分客戶流失。第四,由於其他CDN服務商技術差距與網宿逐漸縮小,出現更多選擇,“性價比”逐漸佔優。

當然未來互聯網流量仍會持續增長,並且市場將持續擴大。但這一塊屬於增量市場,而增量市場是屬於在競爭中勝出的玩家的。增量市場的出現催生了新的CND服務需求,我們甚至可以預見,如果網宿保持這樣的戰略不做出應對的話,市場份額將來甚至會進一步被互聯網巨頭及其他服務商壓縮。

看完了龍頭企業,我們來看看中小企業是什麼樣的情形。

(二)中小企業:合作共贏、差異化競爭或為選擇

上述,網宿科技在阿里和騰訊拉起的價格戰中仍然採取一種“少降價,專注服務存量市場”的競爭策略,憑藉其巨大的客戶存量,雖然毛利減少,但仍然在2016年及2017年獲得了豐厚的營收。其市場地位看似堅挺,實則不然。按理說,龍頭企業如何生存下去的問題應該不是最主要需要關心的問題,而是在互聯網巨頭強勢入場的擠壓下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浴血奮戰繼續擴大市場份額。但中小企業不同,中小企業需要關心才是生存問題。

價格戰打響,中小企業在技術,客戶存量,資源背景等層面相較巨頭都不具備明顯優勢。不主動參與價格戰,在服務好現有客戶的情況下保證企業的利潤成為了一部分服務商的選擇方向。另外,眾多小型服務商更多選擇了差異化競爭及合作共贏的路線,試圖在這樣的競爭中生存下去。在專注提煉差異化的價值,定製化營銷的同時,通過與其他企業聯合發展,綜合資源與技術,合縱連橫將是未來中小CDN服務商發展的核心。

六、小結

現如今,互聯網金融告別野蠻生長,監管逐漸趨嚴,加之C端用戶紅利減少,從服務C端獲取的利潤增速放緩,互聯網金融巨頭瞄準了一片新的藍海:ToB業務,從個人金融服務到產業鏈金融服務及向金融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等。

2014年螞蟻金服正式獨立,今年9月騰訊組織架構調整,11月京東金融改名京東數科——各大獨角獸企業不約而同地做出改變,確立了以ToB服務為核心的科技公司的定位。除此之外,蘇寧、美團、滴滴等也在嘗試把用戶、數據、流量跟商戶打通,推出ToB行業金融解決方案。ToB金融一躍成了行業新的風口。與此同時,在ToB領域中深耕數十年的企業例如快錢、品鈦(目前已在美股上市)等雖然享受著時代風口的紅利,卻也正在面臨巨頭入場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生存及更好的發展成為了這些企業最需關注的問題。

從CDN市場的風雲變幻中我們可以看出,阿里和騰訊的強勢介入攪起了行業的巨浪,帶動了行業的洗牌:擠壓了網宿科技及藍汛等頭部企業利潤空間,搶奪了部分客戶。但傳統的老牌CDN巨頭在長期積累的客戶存量下的維護下,在行業中仍然具有不小的話語權。巨頭的進入加速了行業競爭,並淘汰了不少技術及背景不過關的企業。

時代風口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競爭和挑戰。技術和成本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但隨著同質化競爭的加劇,技術實力差距的縮小,中小金融科技企業在挑戰下如能更加專注為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及尋找更加優質的業內合作,或許能夠在這樣的浪潮和機遇下更好的生存,實現飛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