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那個“創始人”也被趕走了

終於,那個“創始人”也被趕走了

12月23日,胡瑋煒官宣離職,在內部信中表示“完成了階段性的使命”,可以回家輕鬆過個平安夜了。

王興在4月3日宣佈收購摩拜時曾承諾“這次收購不會改變摩拜的管理團隊,摩拜將繼續保持獨立品牌運營,每個人的職位依舊是原來的職務”。很快聯合創始人王曉峰這個曾經在收購中投反對票的人走人,據“尋找中國創客”報道,沒有人替王曉峰送行。而這次胡瑋煒也是在週末離開,摩拜員工大家週一上班時應該已經適應了向新任CEO劉禹彙報的心理準備了。


終於,那個“創始人”也被趕走了


也確實,沒有哪家公司的創始人能夠在公司被收購之後,依然長期活躍在公司,這是商業的常識。

胡瑋煒能夠留任這麼久,這可能與她在收購中投了贊同票,並一貫與“胡阿姨”自稱的佛系態度有關。

其實從中不難看出,2015年出局創始人在資本撮合下海能體面套現走人,並且高調開啟下一站創業,陳偉星成為區塊鏈投資界大佬,楊浩湧創辦瓜子二手車,實在沒有好的項目在手上,就去全資做投資人或者乾脆聯合幾個LP,創辦一家VC機構去找項目。

到了2016年之後,創始人與投資人之間的矛盾開始公開化,被收購創始人或有怨言情緒,或因為人事安排和利益衝突相互向媒體“抖料”,貢獻“標題”,基本上在權力的幾番暗戰之後,有一條不變的終局:“創始人的出局”。

這種“資本的強勢”在經過這麼多場教訓之後,幾乎所有創始人都知道了“資本的錢不好拿”,“合併之後的聯席CEO都是騙人的”,甚至開始防止投資機構安插人手“奪權”。2014年之前的資本與項目之間的蜜月已經翻篇了。

昔日與胡瑋煒在對面戰壕裡互撕的戴威此時應該最深有體會的,尤其是在2017年這麼多“前車之鑑”之後,他早就意識到如果摩拜與ofo之間合併,那走的大概率會是他,畢竟他這麼年輕、又有5個聯合創始人兄弟,不能全部留下來進董事會;如果ofo與滴滴收購,走的是還是他;如果被阿里巴巴收購,那結局更加可以預料,阿里“良將如潮”接管被收購項目走馬上任,幾乎成為一種內部升遷的通道。既然橫豎都得走人,還不如留下繼續死磕。


終於,那個“創始人”也被趕走了

其實任何一個理性的、堅持想幹出一番事業青史留名的創始人,站在戴威的位置都會做出相同的選擇,只是戴威高估了2018年會像2017年那樣一級市場上還能找到那麼多錢;也低估了投資者機構的心狠,會想盡辦法切斷補給,既然得不到,情願毀了它……這也是為什麼馬化騰最近點出ofo的罪魁禍首其實在“一票否決權”的原因,不接受收購連錢都融不到。

相比ofo面臨退押金擠兌潮幾乎被認定是“奄奄一息”,外界也期待奇蹟的降臨不同;胡瑋煒出局算得上是此前眾多共享單車的創業者中結局“功德圓滿”的一位。現在的戴威或許腸子都悔青了,如果當初賣了該又多好……

究竟是怪資本冷血無情還是我們的觀念需要更新,那種把企業當做孩子養的傳統是不是真正的“企業家精神”。當創業的項目作為一種經濟行為而非是一種人生事業時,總有人會做出最理性的選擇。

畢竟即使“出局”之後,還有更廣闊的天地,還有時間做其他的事情。陳道明有句話說的好:上山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