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入稅吞掉30%利潤,餐企面臨挑戰要如何度過寒冬?

社保入稅,從9月份國家宣佈這個消息以後,餐飲人就一片哀嚎:

“照章繳納,明年30%的利潤就沒了”

“利潤將被腰斬。” “如果要保持現在的利潤水平,至少得漲價20%。”

“看看吧,找一下應對方法,不行的話就關門吧!”

如今不到二十天了,對於社保入稅,餐飲人到底都是如何應對的呢?為此,記者走訪了幾名知名餐飲大咖,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觀點。

張文富 國內智慧餐飲引領者 零距互聯創始人

餐廳智能化 減少僱員 提升工作效率

在餐飲行業,智能化機器越來越普及,海底撈、京東、阿里都走在了前面。作為一個正規的餐企,適當的引入智能化的餐飲管理系統,比如收銀系統、採購系統、等位系統,對餐廳進行智能化提升,都能從源頭減少僱員人數,從而減少用人成本。

社保入税吞掉30%利润,餐企面临挑战要如何度过寒冬?

比如一個做連鎖快餐的客戶,在廣州門店試著進行前廳無人化的改造,前廳顧客自助點餐、付款、結賬。這家店改造後正式營業1個月,店內營業額同比增長超過40%,門店員工省掉後廚分單員、服務員,門店員工數也由之前的8人,減少至5人,“以每人5000元月工資計算,省掉的3個員工,一年可節約18萬元”,顧客的反應評價也比較好,而老闆覺得效果不錯,就把旗下其他4家快餐店也進行了改造。

目前肯德基、麥當勞、五芳齋等用的就是這種模式,前廳由顧客自助完成,在保證菜品口味的基礎上提升工作效率,這種智慧餐廳模式不僅可以實現節流,還可以為餐廳提升管理效率,提升營業額。比如高峰期顧客排隊的問題,很多餐廳都因此不可避免的流失大量客源,但這個問題通過餐飲管理系統的預約取號功能就可以解決。如零距互聯有一家做蓋式蟹煲的客戶,高峰期顧客流失率在50%,流失掉的就是營業額,在接入零距互聯的客來雲智能餐飲系統後,顧客通過系統的小程序預約取號後就去逛街了,快到他的時候手機程序就會有提醒,不用坐在餐廳門口乾等,用戶體驗就上來了。這樣一個月內顧客流失率降低到25%以下,高峰期也有所延長,實現了營業額的提升。

而這種餐飲系統成本不高,市場上智能餐飲系統價格在幾百元到幾千元,餐廳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即可。

樂才創始人 金財

多僱傭小時工 精細化排班

國外餐飲業小時工比例遠高於中國,日本佔比為67%,美國為50%-55%,而中國只有不到10%,多數餐企在這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比如海底撈的一個門店為例,之前使用鐘點工之前原有的編制是185人,使用鐘點工之後,店的面積837平米,65張桌子,155人,鐘點工使用7人,節約的正式工30人,假設平均工資每月每人2200元,則節省6萬多元;假設鐘點工平均工資每月每人1800元,7人是12600元。而且,最重要的是,鐘點工不涉及住宿、社會保險,福利費用也相對較低。

社保入税吞掉30%利润,餐企面临挑战要如何度过寒冬?

麥當勞小時工佔比達到70%

不過兼職有時候並不靠譜,人員流動性大,不便於管理。人員實在無法減少的情況下,精細化的排班,也能提升時間利用效率。

舉例說,進客高峰期,服務員在前廳服務,而在接近餐尾收市等前廳相對清閒的時候,可以安排部分服務員去其它需要的崗位幫忙,比如後廚,這樣就可以高效利用這部分的工時。

井格、綠茶等品牌使用合理排班的方法,使全職員工總數減少了6%左右,節約人力近400人;而嘉和一品、比格披薩、旺順閣在優化排班之後,使員工總工時降低至原有工時的80%。

目前,大多數餐飲企業的用工結構和排班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可以在這方面多花點心思,有很大潛力可挖。

劉風雨

餐動力創始人 企業動力規劃師

採取合夥人制,為企業進行創收

讓員工內部創業,成立小微企業,和總公司保持相對獨立又相對合作的關係,總公司的資源和資金可以給小微企業用,小微企業給集團創造營收 ,這叫內部創業。

內部創業實現了員工身份的轉變。過去,他是員工,所有收入都是工資收入,現在他是合夥人、是股東,薪資可以調節。把員工變成合夥人,可以大幅降低社保入稅增加的成本,也可以提升企業動能。

社保入税吞掉30%利润,餐企面临挑战要如何度过寒冬?

在餐飲業,其實也有不少企業早就開始施行合夥人制。比如2015年,西貝獨創了合夥人計劃(即創業分部+賽場制),門店和業績都實現了快速增長,成為中國餐飲業裡面除了海底撈之外的另一面旗幟。在西貝,每開一家新店,總部佔股60%,團隊自己投40%,利潤也是六四開。西貝總部給了他們最大程度的股權下放,他們只需要向總部上繳60%的利潤,餘下的40%由管理團隊自行分配。

所以說,合夥人制既可以實現人力成本節流,也能夠實現開源,激活組織動力,提升企業效率 。

這些餐飲大咖從開源、節流的角度為餐企提供節省人力成本的方法,他們還認為,社保入稅對餐飲是危機也是機遇希望,就像“國八條後”高端餐飲衰落,中端餐飲品牌崛起,未來如何很難判斷,但走出困境的一定是時刻保持危機感,不斷自我進化的餐飲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