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入税吞掉30%利润,餐企面临挑战要如何度过寒冬?

社保入税,从9月份国家宣布这个消息以后,餐饮人就一片哀嚎:

“照章缴纳,明年30%的利润就没了”

“利润将被腰斩。” “如果要保持现在的利润水平,至少得涨价20%。”

“看看吧,找一下应对方法,不行的话就关门吧!”

如今不到二十天了,对于社保入税,餐饮人到底都是如何应对的呢?为此,记者走访了几名知名餐饮大咖,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观点。

张文富 国内智慧餐饮引领者 零距互联创始人

餐厅智能化 减少雇员 提升工作效率

在餐饮行业,智能化机器越来越普及,海底捞、京东、阿里都走在了前面。作为一个正规的餐企,适当的引入智能化的餐饮管理系统,比如收银系统、采购系统、等位系统,对餐厅进行智能化提升,都能从源头减少雇员人数,从而减少用人成本。

社保入税吞掉30%利润,餐企面临挑战要如何度过寒冬?

比如一个做连锁快餐的客户,在广州门店试着进行前厅无人化的改造,前厅顾客自助点餐、付款、结账。这家店改造后正式营业1个月,店内营业额同比增长超过40%,门店员工省掉后厨分单员、服务员,门店员工数也由之前的8人,减少至5人,“以每人5000元月工资计算,省掉的3个员工,一年可节约18万元”,顾客的反应评价也比较好,而老板觉得效果不错,就把旗下其他4家快餐店也进行了改造。

目前肯德基、麦当劳、五芳斋等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前厅由顾客自助完成,在保证菜品口味的基础上提升工作效率,这种智慧餐厅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节流,还可以为餐厅提升管理效率,提升营业额。比如高峰期顾客排队的问题,很多餐厅都因此不可避免的流失大量客源,但这个问题通过餐饮管理系统的预约取号功能就可以解决。如零距互联有一家做盖式蟹煲的客户,高峰期顾客流失率在50%,流失掉的就是营业额,在接入零距互联的客来云智能餐饮系统后,顾客通过系统的小程序预约取号后就去逛街了,快到他的时候手机程序就会有提醒,不用坐在餐厅门口干等,用户体验就上来了。这样一个月内顾客流失率降低到25%以下,高峰期也有所延长,实现了营业额的提升。

而这种餐饮系统成本不高,市场上智能餐饮系统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千元,餐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即可。

乐才创始人 金财

多雇佣小时工 精细化排班

国外餐饮业小时工比例远高于中国,日本占比为67%,美国为50%-55%,而中国只有不到10%,多数餐企在这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空间。

比如海底捞的一个门店为例,之前使用钟点工之前原有的编制是185人,使用钟点工之后,店的面积837平米,65张桌子,155人,钟点工使用7人,节约的正式工30人,假设平均工资每月每人2200元,则节省6万多元;假设钟点工平均工资每月每人1800元,7人是12600元。而且,最重要的是,钟点工不涉及住宿、社会保险,福利费用也相对较低。

社保入税吞掉30%利润,餐企面临挑战要如何度过寒冬?

麦当劳小时工占比达到70%

不过兼职有时候并不靠谱,人员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人员实在无法减少的情况下,精细化的排班,也能提升时间利用效率。

举例说,进客高峰期,服务员在前厅服务,而在接近餐尾收市等前厅相对清闲的时候,可以安排部分服务员去其它需要的岗位帮忙,比如后厨,这样就可以高效利用这部分的工时。

井格、绿茶等品牌使用合理排班的方法,使全职员工总数减少了6%左右,节约人力近400人;而嘉和一品、比格披萨、旺顺阁在优化排班之后,使员工总工时降低至原有工时的80%。

目前,大多数餐饮企业的用工结构和排班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可以在这方面多花点心思,有很大潜力可挖。

刘风雨

餐动力创始人 企业动力规划师

采取合伙人制,为企业进行创收

让员工内部创业,成立小微企业,和总公司保持相对独立又相对合作的关系,总公司的资源和资金可以给小微企业用,小微企业给集团创造营收 ,这叫内部创业。

内部创业实现了员工身份的转变。过去,他是员工,所有收入都是工资收入,现在他是合伙人、是股东,薪资可以调节。把员工变成合伙人,可以大幅降低社保入税增加的成本,也可以提升企业动能。

社保入税吞掉30%利润,餐企面临挑战要如何度过寒冬?

在餐饮业,其实也有不少企业早就开始施行合伙人制。比如2015年,西贝独创了合伙人计划(即创业分部+赛场制),门店和业绩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中国餐饮业里面除了海底捞之外的另一面旗帜。在西贝,每开一家新店,总部占股60%,团队自己投40%,利润也是六四开。西贝总部给了他们最大程度的股权下放,他们只需要向总部上缴60%的利润,余下的40%由管理团队自行分配。

所以说,合伙人制既可以实现人力成本节流,也能够实现开源,激活组织动力,提升企业效率 。

这些餐饮大咖从开源、节流的角度为餐企提供节省人力成本的方法,他们还认为,社保入税对餐饮是危机也是机遇希望,就像“国八条后”高端餐饮衰落,中端餐饮品牌崛起,未来如何很难判断,但走出困境的一定是时刻保持危机感,不断自我进化的餐饮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