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据统计,2018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综合评价、高校专项获得降分的总人数,达到了惊人的6100人,占其计划招生总数6700人的92%!

也就是说,最极端的情况下,只有600人能通过高考裸考进入清北,其他人全部都有降分!可以预见,在未来,不拿到清北降分,基本就和清北无缘了。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重点大学招生方式变了,

高中的教育方式呢?

清华北大的招生方式变了,而不少高中学校的教育方式没变。2014年,我国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浙江和上海是首批试点省市,下图是近三年清华北大在浙江的录取数据: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这些数据代表了大学招生的一个趋势。清华北大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有着最高地位,它们的趋势,也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很多中学的校长、家长、考生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学校以前每年都会有一两个清华北大的学生,为什么最近几年都考不上了?因为2014年甚至更早之前,清华北大有70%--80%的名额都放在裸分里面进行招生,但现在裸分占比只有15%--20%。

清华北大的招生方式变了,而大多数高中的教育方式没变,仍然是全员刷题、全员背书,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发展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师专毕业的老师还在用20年前的方法企图培养出清北生,所以自然也就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了。

为啥裸分上重点大学越来越难?

重点大学录取规则变化的背后,是更深层的国家人才战略、高校选拔标准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变化。

1、对国家而言,教育战略就是人才战略。国家发展到现阶段,在世界领域面临着最迫切的人才竞争,也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用高考来衡量,就是学生现在某个学科的成绩,应该跟未来所学专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说他在高中阶段已经表现出显著的数学天赋,他就应该被选拔进数学与应用数学或相关的专业,那么他被培养成拔尖创新人才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2、对高校而言,目前高考选拔出来的往往可能不是它需要的。因为学生进入高校后,是按照专业培养的,学科特长很重要,而不是学科特短。

现在大学在高招录取的过程中,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比方说,国际会计专业录取了一个学生,但他的高考数学成绩并不高,英语成绩也一般,只是语文成绩很好,文综分数也很高;

但会计专业本身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未来职业发展更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加数学基础。这个学生只是因为总分高、自己或父母觉得国际会计将来很赚钱,就报了这个专业。而这个学生高校并不想录取到这个专业,他以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很可能会遇到瓶颈。

3、对个人而言,大部分人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考上一所好大学,就等同于有了一个好未来,这个观点起源于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包分配时期。当时我国的大学录取率是4.7%,100个人有4.7个人能上大学,那个时候确实是好大学等同于好未来。

到了2016年,录取率已经超过80%,对于90后、00后来说,好大学已经不能等同于好未来,这个时代对你的要求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得做到行业里面比较靠前。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在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时候,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符合你的性格、兴趣、能力特点。很多同学被父母逼迫报考或是被调剂到不喜欢、不擅长、不适合的专业,他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会比较困难。

所以,每一个高中生在顺应招生录取的新规则、新变化时,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只看裸分,

高中生有哪些捷径可以走?

“捷径”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自主招生、综合评价、专项计划。下面就对这三种不只看裸分的录取方式,进行对比解读:

自主招生

VS

综合评价招生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上表对这两种招生方式的对比很清晰,高中生和家长不难发现自己更适合哪种。这两种招生方式是并行不悖的,并不冲突。

比如大家都很关注的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其实针对的就是两类学生,而且可以同时报名。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要说哪种特殊类型招生方式更容易,从清华北大的数据来看,综合评价招生入选几率更大!比如下表所示的2017年清北自招和综合评价招生的录取人数对比表,从中不难看出综合评价招生人数一般是自主招生人数的2-3倍。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但这仅仅是指清华北大。因为综合评价招生目前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参加大学和招生范围目前都比较少(如下图所示)。两相比较,对大多数高中生来说,还是自主招生的适用范围更大!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2018年综合评价招生概况

参考:

但需高一高二学生尤其是已经进入新高考实施阶段省份的高中生,清华北大更倾向于综合评价招生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和趋势!这有可能成为今后顶尖大学招生的主渠道,综合评价招生的报考条件,值得大家深入仔细地研究!

国家/地方/高校

三大专项计划比较

专项计划是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招生方式。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又被称为“国家专项计划”;

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专项计划又被称为“地方专项计划”;

而“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学生。

其中,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不需要考生单独报名和递交其他材料,志愿填报开始后,按照省级招办的志愿设置及录取批次要求填报即可。也就是说这两项只是在招生计划安排环节有区别,与考生关系不大。

而高校专项计划实际上属于高校自主招生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考生需要按照各招生高校简章要求,在“阳光高考”平台里单独报名,并按照高校要求提交相应材料,经专家审核通过后,于高考后规定时间参加笔试和面试(有的学校不需要笔试和面试)。合格后享受该校一定的录取分数照顾。比如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就须经过初评、初试、复试和认定确认及公示等环节,入选人可获得30/40/50/60分不等的优惠分值。

高校专项计划一般要求单报志愿、单独录取,教育部要求在本科一批开始前完成录取。这种招生方式,是特定地区品学兼优的高中生,尤其是没有什么竞赛奖项和特长但成绩优异,进入顶尖大学的一个好机会。相关地区的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

自主招生

早做规划

综上所述,适合大多数高中生的还是自主招生。一些同学在高三下学期自主招生报名的时候询问,自己能不能参加自主招生,并常出现以下这样的对话:

你有竞赛吗?没有。

专利呢?没有。

文章发表呢?没有。

你的单科成绩怎么样?有没有统计过。

你想考哪个专业?不知道。

你为什么要报考这所大学?不知道。你好好参加高考吧。

所以说,自主招生一定要从及早开始规划、开始研究政策!

举个例子:有两个文科生,学习成绩差不多,都很爱好写作,作文写的都特别好,老师经常把他们的作文拿出来当范文读。其中有一个孩子就比较有心,家长也进行了一些政策学习,对自主招生有一定了解。只要老师把孩子的作文当范文读,家长就把文章投稿到杂志、报纸上,三年下来,这个孩子积累了七篇文章。

另一个孩子作文写的也很好,却没有这样的意识,在参加自主招生时就看出来差异了:你说自己作文写的很好,这是不行的,需要有证明材料;你高中三年发表了七篇文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你在写作、语文方面具有学科特长。

所以有没有这样的意识非常重要,很多孩子的遗憾在于,自己学科特长很突出,创新潜质很突出,但是没有注意积累一些相关的证明,没有参加一些活动和竞赛。可以说,是被父母给耽误了!

01

三句话帮你读懂自主招生

1、自主招生从流程上看,其实就是在高考前申报,高考后、录取前进行的一次考试,一般来说有笔试和面试。如果通过了可以给予10-60分甚至降至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政策。具体的报考流程如下: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2、自主招生到底有哪些学校?全国有90所院校有这样的资格,具体的名单如下图。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3、自主招生高校占全国招生计划的5%,比如说某个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的是3000人,那么它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是150人,是不是只给150个同学有降分呢?不会,它也许给300个同学。

为什么会高出实际招生名额?会有两种情况:1、比方说,给这个孩子降了20分,他的成绩还是不够,名额被浪费了;2、有的孩子裸分很高,他把名额放弃了。

02

自主招生,怎么脱颖而出?

1、当要决定自己参加自主招生时,首先要搞清楚喜欢什么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从提交推荐信到初审、笔试、面试,很重要的一点,你要展现给招生老师自己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预设跟要报考的专业相符。

2、争取获得相关大赛奖项。目前,高校普遍认可的大赛中,只要考生能满足一条或以上的条件,且报考的目标院校定位合理,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初审还是比较容易的。尤其是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笔试和面试中胜出。

3、平时综合成绩要优秀。综观高校自主招生条件,绝大部分高校都对各种奖项有所要求,但在高中生中,还有一大部分考生没有任何奖项。那么,这样的考生是否有机会参加自主招生?综合对比近年来自主招生相关数据发现,有很多考生凭借综合成绩优秀拿到自主招生资格。例如:

①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797人通过初审,其中依靠单科成绩排名通过初审的考生有165人,占比21%左右。

②2017年自主招生考试结束后,一部分考生没有任何奖项,仅凭借综合成绩优秀拿到哈工大、华南理工、川大等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

此外,在每年自主招生中,会有部分高校明确说明招收单科成绩或综合成绩优异的考生。所以,即使没有奖项,家长和考生也无需气馁,只要综合成绩优秀,依然有机会参加自主招生。

4、培养一项创新潜质。在每年自主招生中,有一部分考生凭借其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被高校所看中。例如:

2017年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孙洪涛,以折纸特长打动了自主招生考官,最终获得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模拟投档线降60分破格录取;

2016年风靡一时的湖北武汉“五道杠少年”凭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定认识,高中阶段在哲学思辨、逻辑推理、思想政治、组织协调、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出浓厚兴趣和有突出表现,而最终拿到武汉大学自主招生资格。

创新潜质很难以具体事项说明,综合而述,即考生表现的某一个方面的特长符合高校某一个专业的需求,即有可能通过自主招生初审。

写在最后

太多这样的事例: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刻苦学习、拼命学习,只会问孩子考试得了多少分。但自己却对高考政策、招生政策一无所知!

这些家长还给自己找了很好的借口:“我文化水平就这样,怎么会知道那么复杂的政策?不知道哪里看,也看不懂啊!”可是,政策真的很难找吗?关注一下“圣达信教育”,什么政策都能看到;

就是这些家长太懒!宁可打麻将、看抖音、刷群聊天,也不愿意关注一下关系孩子终身命运的考试政策!家长们请抽空多了解一下国家的考试和招生政策吧!不要让你的孩子,只凭裸分去赤手空拳地参加高考这场竞争!

只有“裸分”的高中生,进清北等名校到底有多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