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2018年是古裝劇撤退的一年,也是主旋律劇集崛起的一年。

縱觀2018年,獻禮劇成為了各大衛視佈局的重點,並且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2019年是建國70週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也一直提倡“小正大”理念,鼓勵“小人物、大主題、主旋律”的現實主義題材劇集創作。在市場和政策的雙向推動下,獻禮劇成為了今年劇集的重中之重。

雖然獻禮劇扎堆,但獻禮劇的劇集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比如《西京故事》《啊,父老鄉親》等劇描繪的是農村鉅變;《面向大海》展現了深圳四十年來的風貌,《外灘鐘聲》則反映了上海的鉅變。


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而且,主旋律劇集的口碑也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比如最近熱播的《大江大河》,豆瓣評分高達8.9分。主旋律劇集在高口碑發酵,題材不斷細分和多元化的情況下,劇集的觀眾也將覆蓋各個年齡圈層。反觀古裝劇在資本的裹挾下,口碑卻在持續下降。

2010年到2018年內地一共播出了300餘部古裝劇,但其中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的精品劇僅有《步步驚心》《軍師聯盟》《虎嘯龍吟》《琅琊榜》《大秦帝國之崛起》《天盛長歌》等16部,而且44部4分及以下的古裝劇,全部產出自2010年之後。

在劇集質量不佳的情況下,古裝劇在限古令以及整個政治風向的影響下,今年已經有多部古裝劇延期播出。在古裝劇市場趨冷下,2019年將迎來主旋律劇集的全面爆發。


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監管趨嚴下,多部古裝劇延播

古裝劇轉戰視頻網站

2018年對於古裝劇來說是寒冷的一年。先是年初的《巴清傳》徹底被拖成了一筆爛賬;隨後《天下長安》曾宣佈5月10日在央視一套開播,但卻落空,7月13日再次宣佈定檔7月16日央視八套黃金檔,又再次落空;之後根據同名網絡人氣小說改編的《大潑猴》原定7月17日登陸優酷,7月24日在安徽衛視上星播出,在開播前臨時調整上線時間,上線遙遙無期。

於正劇《皓鑭傳》11月5日宣佈定檔於11月15日愛奇藝播出,一週之後其官微又宣佈延播;近日網劇《東宮》宣佈定檔12月12日優酷上線,然而12日上午,其官微突然宣佈延期:“因檔期調整暫緩上線,上線時間另行通知。”


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古裝電視劇被延播的原因,有一部分原因是近年來古裝劇的審查政策趨緊導致的,廣電總局針對古裝劇下發的一劇兩星政策依舊沒有解除,“限古令”還在不斷加強:“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原則上不得接檔、連續排播兩部古裝劇。”

也就是說一家衛視一年只能播109集古裝劇,在如今的古裝劇動輒就是“60集+”,像《如懿傳》87集、《香蜜沉沉燼如霜》63集、《天盛長歌》56集,這意味著衛視每年兩部這樣的劇集長度就佔滿了份額。


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所以在一劇兩星、限古令等政策下,衛視提供給這些大IP古裝劇的份額已經十分有限。2018年上星的古裝劇僅15部,而在今年10月的五大衛視的招商名單顯示,2019年五大衛視目前已公佈的排播古裝劇僅有《知否》《大明皇妃.孫若微》《大宋少年志》《絕代雙驕》《大宋宮詞》《九州飄渺錄》《慶餘年》七部。


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在衛視名額有限的情況下,有不少頭部古裝劇如都選擇了規則相對靈活的視頻網站播出。但是在網劇審查越來越緊的大趨勢下,即使順利在網絡開播,也有因審查原因被停播的風險,比如今年的《天乩之白蛇傳說》《萌妃嫁到》等劇集都被臨時下架整改。而且近些年一直有網絡視聽內容與電視臺內容審查並軌的消息,近日更有消息稱臺網內容審查的並軌將於明年二月開始執行。其中要求網絡播放平臺進行成片合作,須採買已經取得上線備案號的節目,購買還未發放上線備案號的節目,可能存在不能上線播出的風險。若這些規定開始實施,必定會對古裝劇的播出造成極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在改革開放40週年和建國70週年的時間節點下,視頻平臺和各大衛視要響應在國家重大宣傳期和宣傳節點開展重點選題工作,所以劇集的播放重心還是要放到主旋律上,古裝劇讓道也是必要的。


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資本裹挾,注水嚴重

精品古裝劇難出


除了政策收緊原因外,近年來古裝劇製作上粗製濫造,劇情同質化、演員摳圖、替身、演技差等弊病也在不斷曝出,古裝劇爛片越來越多,這也讓市場開始退縮。從古裝劇的豆瓣評分來看,中國古裝劇的質量確實越來越差。


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從圖表中可以看到在2010年之後,中國古裝劇分數便開始大幅度走低,連續8年在6分的及格線徘徊,八年中內地一共播出了300餘部古裝劇,但其中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的精品劇僅有《步步驚心》《軍師聯盟》《虎嘯龍吟》《琅琊榜》《大秦帝國之崛起》《天盛長歌》等16部,而且44部4分及以下的古裝劇,全部產出自2010年之後。

為何在市場需求減少的情況下,資本還是熱衷於古裝劇的製作呢?從已經播出無望的《巴清傳》就可以看出,古裝劇的吸金能力是十分強大的。根據唐德影視2018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顯示,《巴清傳》在2017年確認收入6.17億元,結轉成本2.98億元,2018年上半年確認該劇收入7086.65萬元、結轉成本3557.96萬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該劇累計實現毛利3.54億元,尚有4174.83萬元存貨餘額未結轉完畢。


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古裝大劇的吸金能力不僅表現在高昂的播放版權的收入,它的廣告價格也高出了現當代劇50%左右,據虎嗅網報道,今年播出的《如懿傳》的全程冠名價格高達1.2億,就連中插廣告價格也達到了2400萬。因為古裝劇超強的盈利能力,所以資本才熱衷於古裝劇的製作,而當下的古裝劇為了迎合資本的利益,製作費用也越來越大手筆,但泡沫化始終非常嚴重,劇集註水現象也越來越多。


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古裝劇有很多是經過網絡IP改編而來,但在影視化改編之後,一些劇集出現了劇情背離原著、節奏拖沓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大量原著粉觀眾不滿,造成劇集口碑下降。此外,當下網絡IP小說尺度較大,對於歷史的重現也不是很完整,比如以前熱播的《甄嬛傳》《寂寞空庭春欲晚》《陸貞傳奇》,都曾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過。

因此,國家廣電總局明確要求:“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隨意戲說曲解歷史、貶損褻瀆經典傳統、篡改已形成共識和定論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玄幻、仙俠、架空演繹的古裝劇也不能為增加娛樂性、吸引眼球而胡編亂造。”


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類型多元化、口碑提升

獻禮劇開始崛起


在古裝劇市場遇冷的環境下,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2019年是建國70週年,廣電總局又在提倡“小正大”,鼓勵“小人物、大主題、主旋律”的現實主義題材劇集,所以獻禮劇成為了今年劇集的重中之重。

11月27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京召開全國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聶辰席就在會上表示,“廣播電視文藝工作者要聚焦主題主線,真情謳歌偉大時代,圍繞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等重要時間節點,超前謀劃、精心組織、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打造好重點電視劇、網絡劇、紀錄片、動畫片、文藝節目,以對時代、對藝術高度負責的精神,推出一批能夠在歷史上打下烙印、在人民中留下口碑的精品力作。”

其實早在3月22日,廣電總局就發佈《關於做好2018-2022年重點電視劇選題規劃工作的通知》:“緊緊圍繞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週年等黨和國家重大宣傳期和宣傳節點開展重點選題工作。”所以“獻禮劇”成為了今年Q4和2019年各大衛視排播劇目的重點佈局。


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不難發現,在電視劇市場持續細分的情況下,獻禮劇的內容也有向著多元化趨勢發展,在2019年五大衛視的備播劇中,《無名偵探》《豔世番之新青年》《隱秘而偉大》《老中醫》《一步登天》《天衣無縫》《國寶奇旅》雖然都是主旋律題材作品,但它們大多都加入了諜戰、探案、懸疑推理、革命戰爭、江湖傳奇等商業元素,而且流量明星的融入也使主旋律劇集的熱度得以提升。

所以在劇集類型多元化的情況下,雖然是獻禮劇,也能取得不俗成績,特別是由正午陽光出品的《大江大河》,在12月10日登陸北京衛視與東方衛視,兩衛三網同播,北京衛視開播首日就取得收視榜單冠軍,目前豆瓣評分8.9。藝恩數據顯示,《大江大河》的受眾覆蓋各個年齡圈層,其中18-24的年輕群體也佔據了19%。


主旋律當道,古裝劇撤退



從口碑和播放量層面來看,獻禮劇在不斷向好的變化發展,主旋律劇集要用好這五大法寶:“拒絕假大空,以真實的故事傳達人文精神;強調成長線,淡化感情戲;合理的戲劇衝突和快節奏的推進;精益求精的製作,增強代入感;實力派的演員陣容。”做到這些,像《大江大河》這樣的主旋律劇集在高口碑的助力下,突破年齡圈層也不是問題。在古裝劇落幕的情況下,2019年主旋律將成為市場最大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