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2018年是古装剧撤退的一年,也是主旋律剧集崛起的一年。

纵观2018年,献礼剧成为了各大卫视布局的重点,并且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建国7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一直提倡“小正大”理念,鼓励“小人物、大主题、主旋律”的现实主义题材剧集创作。在市场和政策的双向推动下,献礼剧成为了今年剧集的重中之重。

虽然献礼剧扎堆,但献礼剧的剧集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西京故事》《啊,父老乡亲》等剧描绘的是农村巨变;《面向大海》展现了深圳四十年来的风貌,《外滩钟声》则反映了上海的巨变。


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而且,主旋律剧集的口碑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比如最近热播的《大江大河》,豆瓣评分高达8.9分。主旋律剧集在高口碑发酵,题材不断细分和多元化的情况下,剧集的观众也将覆盖各个年龄圈层。反观古装剧在资本的裹挟下,口碑却在持续下降。

2010年到2018年内地一共播出了300余部古装剧,但其中豆瓣评分在8分以上的精品剧仅有《步步惊心》《军师联盟》《虎啸龙吟》《琅琊榜》《大秦帝国之崛起》《天盛长歌》等16部,而且44部4分及以下的古装剧,全部产出自2010年之后。

在剧集质量不佳的情况下,古装剧在限古令以及整个政治风向的影响下,今年已经有多部古装剧延期播出。在古装剧市场趋冷下,2019年将迎来主旋律剧集的全面爆发。


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监管趋严下,多部古装剧延播

古装剧转战视频网站

2018年对于古装剧来说是寒冷的一年。先是年初的《巴清传》彻底被拖成了一笔烂账;随后《天下长安》曾宣布5月10日在央视一套开播,但却落空,7月13日再次宣布定档7月16日央视八套黄金档,又再次落空;之后根据同名网络人气小说改编的《大泼猴》原定7月17日登陆优酷,7月24日在安徽卫视上星播出,在开播前临时调整上线时间,上线遥遥无期。

于正剧《皓镧传》11月5日宣布定档于11月15日爱奇艺播出,一周之后其官微又宣布延播;近日网剧《东宫》宣布定档12月12日优酷上线,然而12日上午,其官微突然宣布延期:“因档期调整暂缓上线,上线时间另行通知。”


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古装电视剧被延播的原因,有一部分原因是近年来古装剧的审查政策趋紧导致的,广电总局针对古装剧下发的一剧两星政策依旧没有解除,“限古令”还在不断加强:“所有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当月和当年黄金时段所有播出剧目总集数的15%;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原则上不得接档、连续排播两部古装剧。”

也就是说一家卫视一年只能播109集古装剧,在如今的古装剧动辄就是“60集+”,像《如懿传》87集、《香蜜沉沉烬如霜》63集、《天盛长歌》56集,这意味着卫视每年两部这样的剧集长度就占满了份额。


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所以在一剧两星、限古令等政策下,卫视提供给这些大IP古装剧的份额已经十分有限。2018年上星的古装剧仅15部,而在今年10月的五大卫视的招商名单显示,2019年五大卫视目前已公布的排播古装剧仅有《知否》《大明皇妃.孙若微》《大宋少年志》《绝代双骄》《大宋宫词》《九州飘渺录》《庆余年》七部。


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在卫视名额有限的情况下,有不少头部古装剧如都选择了规则相对灵活的视频网站播出。但是在网剧审查越来越紧的大趋势下,即使顺利在网络开播,也有因审查原因被停播的风险,比如今年的《天乩之白蛇传说》《萌妃嫁到》等剧集都被临时下架整改。而且近些年一直有网络视听内容与电视台内容审查并轨的消息,近日更有消息称台网内容审查的并轨将于明年二月开始执行。其中要求网络播放平台进行成片合作,须采买已经取得上线备案号的节目,购买还未发放上线备案号的节目,可能存在不能上线播出的风险。若这些规定开始实施,必定会对古装剧的播出造成极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国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下,视频平台和各大卫视要响应在国家重大宣传期和宣传节点开展重点选题工作,所以剧集的播放重心还是要放到主旋律上,古装剧让道也是必要的。


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资本裹挟,注水严重

精品古装剧难出


除了政策收紧原因外,近年来古装剧制作上粗制滥造,剧情同质化、演员抠图、替身、演技差等弊病也在不断曝出,古装剧烂片越来越多,这也让市场开始退缩。从古装剧的豆瓣评分来看,中国古装剧的质量确实越来越差。


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在2010年之后,中国古装剧分数便开始大幅度走低,连续8年在6分的及格线徘徊,八年中内地一共播出了300余部古装剧,但其中豆瓣评分在8分以上的精品剧仅有《步步惊心》《军师联盟》《虎啸龙吟》《琅琊榜》《大秦帝国之崛起》《天盛长歌》等16部,而且44部4分及以下的古装剧,全部产出自2010年之后。

为何在市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资本还是热衷于古装剧的制作呢?从已经播出无望的《巴清传》就可以看出,古装剧的吸金能力是十分强大的。根据唐德影视2018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巴清传》在2017年确认收入6.17亿元,结转成本2.98亿元,2018年上半年确认该剧收入7086.65万元、结转成本3557.96万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剧累计实现毛利3.54亿元,尚有4174.83万元存货余额未结转完毕。


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古装大剧的吸金能力不仅表现在高昂的播放版权的收入,它的广告价格也高出了现当代剧50%左右,据虎嗅网报道,今年播出的《如懿传》的全程冠名价格高达1.2亿,就连中插广告价格也达到了2400万。因为古装剧超强的盈利能力,所以资本才热衷于古装剧的制作,而当下的古装剧为了迎合资本的利益,制作费用也越来越大手笔,但泡沫化始终非常严重,剧集注水现象也越来越多。


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古装剧有很多是经过网络IP改编而来,但在影视化改编之后,一些剧集出现了剧情背离原著、节奏拖沓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大量原著粉观众不满,造成剧集口碑下降。此外,当下网络IP小说尺度较大,对于历史的重现也不是很完整,比如以前热播的《甄嬛传》《寂寞空庭春欲晚》《陆贞传奇》,都曾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过。

因此,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要求:“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随意戏说曲解历史、贬损亵渎经典传统、篡改已形成共识和定论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玄幻、仙侠、架空演绎的古装剧也不能为增加娱乐性、吸引眼球而胡编乱造。”


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类型多元化、口碑提升

献礼剧开始崛起


在古装剧市场遇冷的环境下,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建国70周年,广电总局又在提倡“小正大”,鼓励“小人物、大主题、主旋律”的现实主义题材剧集,所以献礼剧成为了今年剧集的重中之重。

11月2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京召开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就在会上表示,“广播电视文艺工作者要聚焦主题主线,真情讴歌伟大时代,围绕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超前谋划、精心组织、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打造好重点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动画片、文艺节目,以对时代、对艺术高度负责的精神,推出一批能够在历史上打下烙印、在人民中留下口碑的精品力作。”

其实早在3月22日,广电总局就发布《关于做好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工作的通知》:“紧紧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宣传期和宣传节点开展重点选题工作。”所以“献礼剧”成为了今年Q4和2019年各大卫视排播剧目的重点布局。


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不难发现,在电视剧市场持续细分的情况下,献礼剧的内容也有向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在2019年五大卫视的备播剧中,《无名侦探》《艳世番之新青年》《隐秘而伟大》《老中医》《一步登天》《天衣无缝》《国宝奇旅》虽然都是主旋律题材作品,但它们大多都加入了谍战、探案、悬疑推理、革命战争、江湖传奇等商业元素,而且流量明星的融入也使主旋律剧集的热度得以提升。

所以在剧集类型多元化的情况下,虽然是献礼剧,也能取得不俗成绩,特别是由正午阳光出品的《大江大河》,在12月10日登陆北京卫视与东方卫视,两卫三网同播,北京卫视开播首日就取得收视榜单冠军,目前豆瓣评分8.9。艺恩数据显示,《大江大河》的受众覆盖各个年龄圈层,其中18-24的年轻群体也占据了19%。


主旋律当道,古装剧撤退



从口碑和播放量层面来看,献礼剧在不断向好的变化发展,主旋律剧集要用好这五大法宝:“拒绝假大空,以真实的故事传达人文精神;强调成长线,淡化感情戏;合理的戏剧冲突和快节奏的推进;精益求精的制作,增强代入感;实力派的演员阵容。”做到这些,像《大江大河》这样的主旋律剧集在高口碑的助力下,突破年龄圈层也不是问题。在古装剧落幕的情况下,2019年主旋律将成为市场最大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