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三人賣水餃35年成最佳搭檔,一人擀麵皮速度頂三人


柴大媽今年70歲,在皖北老街經營水餃及小吃已有35年,周邊的住戶都在她這兒用過晚餐。柴大媽有個習慣一直令人稱讚,那就是在盛碗前,一定要先用開水將碗燙一下,再將開水倒入垃圾桶中,這一細節為小攤贏得了不少回頭客。

不忙的時候,柴大媽與弟弟以及他們的搭檔一起坐下來聊天,與過往的行人打著招呼,也有周圍的住戶經常到這兒說說話,小攤頓時充滿了歡聲笑語。

除了水餃之外,還有鋼化蛋、滷雞蛋、鵪鶉蛋、羊蹄子、花生米等小菜,以及一些價格便宜的酒水,都是最受當地群眾歡迎的小吃。柴大媽介紹,他們每天傍晚出攤,最晚的時候幹到過凌晨2點,其他飯店都已經打烊了,在這兒還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

很多食客自年輕時就在這裡吃水餃,吃著吃著就步入了中年。有的老街上的原居民,已經到外地上班多年,只要一回到家鄉,還下意識地到這裡下一碗水餃,回味記憶中的味道。

三姊妹分工明確,柴大媽負責下水餃,為食客盛菜,收錢等雜活。弟弟負責擀麵皮,和另外一位大媽一起包水餃。他們三人配合默契,堪稱最佳搭擋。據介紹,每工作一晚上,他們平均每人可盈利一百多元,雖然不多,但足夠補貼家用了。

柴大叔擀麵皮的速度簡直比機器還快,他一手擺麵皮,一隻手擀,一次可擀出幾十只麵皮,這速度相當於普通人3人的速度。即使這樣,才勉強包得夠賣的。

很多顧客把這裡當成自助餐廳,自己動手挑選小菜、盛湯、算帳、掃碼付款,不用大媽操心,他們一分也不會少算。這位老兄笑著說:“在這裡吃飯,就如同在家一樣,非常舒服自在。”你有這種在地攤吃飯的經歷嗎?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