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公約》,日本又想幹什麼?

日本人捕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繩文時代,在近機與北陸地區,都曾出土過大量的鯨骨和鯨皮等物。

退出《公約》,日本又想幹什麼?

捕鯨船勇新丸號

在石油被大量開採運用以前,鯨油作為照明、食用、工業用油而被廣泛使用。因此全球範圍內的國家都或多或少參與過獵捕鯨類。

退出《公約》,日本又想幹什麼?

活躍於大洋上的日本漁船

19世紀40年代,全世界900艘捕鯨船中,有735艘就屬於美國。荷蘭和英國也曾組建過龐大的捕鯨船隊,挪威、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也都有過長短不一的捕鯨史。

退出《公約》,日本又想幹什麼?

然而,隨著石油的發現,鯨油的重要性逐漸被取代。同時人類環保意識開始覺醒,捕鯨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

退出《公約》,日本又想幹什麼?

歐洲的屠鯨場面

鯨是哺乳類動物,它們無法像魚類那樣迅速繁殖,母鯨必須餵奶育崽,所以種群增長非常緩慢,氾濫的捕獵行為,導致多個種類的鯨已滅絕或瀕危。

退出《公約》,日本又想幹什麼?

致使海洋成為紅海

1946年華盛頓國際捕鯨會議上,15國政府簽署了《國際捕鯨公約》,中國政府也於1980年簽字參與對鯨類的保護。目前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有61個成員國。

退出《公約》,日本又想幹什麼?

日本漁民

與別的國家不同,日本在“鯨肉”問題上包含了太多“感情”因素。二戰後,經歷重創的日本面臨著經濟崩潰,食不果腹的慘景,佔領軍頭目麥克阿瑟隨即放鬆了日本漁船的捕魚範圍,不少大型軍用船隻甚至被改為捕鯨船,開啟了捕鯨的產業化。

退出《公約》,日本又想幹什麼?

血腥場面令人震驚

據統計1957-1962年,在動物性蛋白的來源獲取上,日本國民對鯨類的依賴達到了70%之多,不少國民普遍迷信,鯨肉具有高超的營養價值。在此前景下,日本決定一意孤行,退出限制捕鯨的公約組織,即為了重啟罪惡的商業捕鯨之路。

退出《公約》,日本又想幹什麼?

日益枯竭的海上資源

日本藉口捕鯨為寶貴的傳統文化,別國不得干預。在地球生態鏈瀕臨危機之時,任何“傳統文化”都不能成為屠殺的藉口。

退出《公約》,日本又想幹什麼?

沒有對環境的憐憫和同情,人類將自受惡果

歡迎關注谷瑜茶業,來自景邁山的生態好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