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張忠謀的“第一桶金”哪裡來?原來有貴人提攜

臺積電張忠謀的“第一桶金”哪裡來?原來有貴人提攜

臺積電董事長創辦人張忠謀曾親口透露,在臺積電成立的第二年(1988年),美國半導體巨擘、英特爾共同創辦人安德路 葛洛夫(Andrew Grove)曾經親自到臺灣參觀,並在張忠謀親自介紹後決定下單臺積電,使得創業初期慘淡經營的臺積電,得以站穩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場。

2011年8月張忠謀在美國加州硅谷接受《聖荷西水星報》專訪時表示,臺積電在1987年成立時只是家小公司,一開始沒有競爭對手,也沒有引起半導體產業注意。1988年,英特爾創辦人葛洛夫訪臺,並臨時決定參訪臺積電。

張忠謀說:“我向他(葛洛夫)說明,我們在3微米(micron)製程的良率不錯,雖然比英特爾及德州儀器(張忠謀老東家)落後,但還是有良率。”

臺積電張忠謀的“第一桶金”哪裡來?原來有貴人提攜

葛洛夫對此印象深刻,並說“或許英特爾可以用上你們……”。

到了1990年代初期,Fabless(無晶圓廠的IC設計業者)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它們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他們。”

實際上,臺積電成立第一年(1987年)幾乎顆粒無收,當時半導體行情低迷,訂單不好找。當時半導體行業都是IDM模式,也就是芯片設計製造自己全包了。

到了葛洛夫參觀臺積電的時候,Intel正在經歷改革,砍掉內存業務,向計算機處理器轉型。其重心也從製造轉向了設計。

儘管英特爾認證時,一口氣提出了200多個刁鑽的問題,但臺積電24小時不眠不休地克難攻關,最終把單子搞定。

有了英特爾的背書,臺積電開始高歌猛進。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設計公司,開始依託臺積電的製造能力,心無旁騖的進行研發。

臺積電張忠謀的“第一桶金”哪裡來?原來有貴人提攜

AMD(超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騰出手來專注於研發設計,和英特爾纏鬥至今;高通、蘋果也是大樹下面乘涼,臺積電也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雙贏。

點評:

英特爾共同創辦人葛洛夫決定下單臺積電,使得創業初期慘淡經營的臺積電,得以站穩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