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以氣候因素推脫,歐佩克減產規模成疑,國際油價重挫近5%

12月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齊聚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第175屆歐佩克大會。在歐佩克年會開始前,各國官員已經開始密集會晤。目前OPEC+聯合部長級減產監督委員會已經與俄羅斯就2019年上半年減產達成共識,但具體減產幅度和各國的配額等關鍵問題尚未獲得重大突破。

週四國際油價盤中跳水,一度重挫近5%。此前沙特方面曾提出希望各方達成減產130萬桶/日的目標,然而沙特石油部長法利赫(Khalid al-Falih)早間表示,目前為止尚未達成減產協議,OPEC+減產100萬桶/日就已足夠,出乎各方意料。法利赫稱,俄羅斯此前同意減產,問題是何時和多少,不管最終能否達成協議,沙特已經準備好承擔任何結果。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WTI原油下跌4.2%,報50.72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下跌4.1%,報58.95美元/桶。

俄羅斯只同意有限“減產”

按照日程安排,週四(6日)歐佩克成員國部長將進行會面,期望確定最終的減產幅度和各國配額,俄羅斯不會參加這次會議。作為歐佩克最大產油國,沙特將承擔大部分減產任務,但為了達成最終協議,中東石油王國需要得到其他國家的減產承諾。歐佩克如今正努力避免四年前油價暴跌一幕的重演,當時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了市場份額,維持原油產量並壓低價格,希望以自己的低成本優勢打壓美國頁岩油行業。此後18個月,國際油價就從107美元/桶跌至27美元/桶,下跌了近3/4,低油價也讓不少產油國財政狀況出現了嚴重惡化。今年10月份之前國際油價一路走高,創下近四年來最高記錄,不過10月份之後油價已從最高點回落超過30%。

俄羅斯的態度將是歐佩克的減產計劃是否能順利實施的關鍵。12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阿根廷二十國集團(G20)會議期間與沙特王儲薩勒曼會晤後宣佈,同意將OPEC+減產協議延長至2019年。雖然同意減產,俄羅斯在減產配額問題上態度卻異常強硬。歐佩克希望俄羅斯能減產25-30萬桶/日,而俄方堅守14萬桶/日的底線。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週四表示,與中東國家不同,冬季俄羅斯減產將面臨巨大困難,極寒天氣條件下控制產能將對油氣田設施造成損傷。

俄羅斯第二大石油公司盧克石油已為減產做好了準備,公司首席執行官阿列克佩羅夫(Vagit Alekperov)表示,也許減產並無必要,但如果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公司將應政府要求開始削減產能。他認為,60美元/桶的油價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可以接受。俄羅斯能源部最新數據顯示,該國11月原油日產量達到1140萬桶,創蘇聯解體之後的最高水平。

俄罗斯以气候因素推脱,欧佩克减产规模成疑,国际油价重挫近5%

沙特在減產問題上也面臨著兩難的境地,最新數據顯示,沙特11月原油日產量達到1130萬桶,較10月上升65萬桶,創歷史最高紀錄。近期油價下跌正在嚴重影響政府的財政收入,為了爭搶亞洲市場份額,沙特阿美石油計劃明年1月起下調其面向亞洲銷售的各類原油價格,沙特高品級超輕質原油與重油間的升水已縮小至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進入以價換量的階段。

沙特作為美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盟友之一,近些年雙方在石油和軍火貿易的合作始終未曾停止,各自的利益需求讓一切變得心照不宣。但卡舒吉事件無疑讓兩國關係面臨重大考驗,即使面臨國內的巨大壓力,美國總統特朗普依然表達了對沙特政府的堅定支持,作為回應沙特在減產問題上可能會有所顧慮。

從第一財經記者彙總的多位市場分析師觀點看,普遍預期歐佩克將在十月產能的基礎上削減100萬桶~140萬桶/日。在上週的歐佩克年會準備會議上,各國代表認為需要減產130萬桶/日,以應對全球需求下滑和美國頁岩油產量增長的衝擊。阿曼石油部長拉姆希(Mohammed Al Rumhy)週三表示,各方最終可能同意減產100萬桶/日,相當於目前全球日產量的1%,但也有個別成員國代表認為更小規模的減產就已足夠。

特朗普繼續喊話打壓油價

畢馬威全球能源研究主管梅耶爾(Regina Mayor)表示,市場熱情期望歐佩克能宣佈減產決定。目前各國的生產缺少規劃,像美國、沙特和俄羅斯,每一個國家都有能力隨時“踩踏板”減產,關鍵是想不想這麼做。

美國總統週三發表推文表示,希望歐佩克能繼續保持現在的產量水平,而不是限產。全世界不想,也不需要看到更高的油價。但這一次歐佩克可能不會改變屈服於白宮,正如美聯儲那樣,他們需要做出的是現階段最合適的決定。剛過去的11月,國際原油市場幾乎一路單邊下跌,布倫特原油月內跌幅超過20%,WTI原油一度跌破50美元關口,月內累跌22%,雙雙刷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美國幾乎主導了此輪油價的高臺跳水,除了總統特朗普的喊話,對伊朗制裁“偏軟”和美國國內庫存高企加劇了市場對全球供需失衡的擔憂。隨著美國頁岩油產能的不斷釋放,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上週美國原油庫存上升357.7萬桶,至4.505億桶,已連增10周,繼續刷新2017年3月份以來最長連增週數,日產量維持在1150萬桶的歷史高位,連續兩個月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目前美國原油庫存已經創下近一年新高,距離2017年3月創下的5.35億桶歷史高點並不遙遠。美國的原油儲量也在大幅增長,2017年美國原油儲量新增64億桶,增幅19.5%,達到392億桶,創1970年以來最高紀錄。

低油價也開始影響下游煉廠的運營狀況。目前亞洲及歐洲地區成品油提煉的利潤率已經降至七年低點,隨時可能陷入虧損的境地。

油價的風險隱患

伊朗是今年將國際油價推升至四年高點的主要原因,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讓外界擔憂國際市場會出現巨大供應缺口。由於正遭受美國製裁,這一次伊朗將不會出現在減產協議中。根據普氏能源的最新數據,伊朗11月原油日出口量下滑至80萬桶/日,較今年上半年240萬桶/日下降近七成。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教授巴特勒(Nick Butler)認為,隨著特朗普開始為2020年大選做準備,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伊朗能有所讓步,美國並不願陷入另一場代價高昂的中東衝突中。面對巨大的經濟壓力,伊朗有可能在歐盟的協助下作出一定退讓,將美國帶回到談判桌前。

俄罗斯以气候因素推脱,欧佩克减产规模成疑,国际油价重挫近5%

伊拉克是目前歐佩克成員中產量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沙特。伊拉克原油儲備約佔中東地區的18%以及全球儲備的近9%,在全球排名第四。今年以來,伊拉克原油產量同比增長6%,11月已經達到450萬桶/日,並承諾將繼續增產,石油收入對戰後重生的國家而言至關重要。預計到2025年,伊拉克原油日產量將達到600萬桶。費氏全球能源諮詢公司(FGE)研究總監巴里(Michael Barry)表示,雖然伊拉克可能對減產協議投贊成票,但考慮到國內情況會尋求豁免,並繼續增加產量。

與伊拉克類似,利比亞、尼日利亞在經歷多年國內戰火後,也希望能夠儘快恢復產能。值得一提的是,歐佩克在2016年11月30日維也納總部達成的凍產協議中,利比亞和尼日利亞已經得到了產能豁免。這一次兩國已同意減產,不過普遍預期讓步的幅度可能很有限。

卡塔爾本週一(3日)宣佈明年起退出歐佩克也引發了各方關注。卡塔爾給出的理由是希望未來能專注於天然氣開發領域,但與沙特間多年的不和被普遍視作是“退群”最主要的原因。雖然不是全球主要產油國,卡塔爾想證明自己離開歐佩克也能活的很好,即使其成員國曆史已經長達57年。歐佩克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繼續維持組織團結一心和對油市供應的掌控力,否則卡塔爾“退群”的影響恐怕不僅僅是失去一個成員國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