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年互聯網產業十大邏輯

2018年,中國企業赴美國上市創歷史新高,中概股高達63只。其中,最引人側目便是成立僅3年的社交型電商拼多多上市了。騰訊等知名互聯網公司,紛紛調整組織架構,把業務經營重心,從消費互聯網轉入產業互聯網。

流量紅利結束了,互聯網和傳統產業互相擁抱,新零售線上線下激戰正酣,新物種層出不窮。國產硬件產品中,華為以25份商業合同,成為全球最大的5G供應商。在軟件產品中,TikTok(抖音國際版)一度佔據了北美下載排行第一。可圈可點。

值此新舊交替之際,我們來解讀一下未來十年互聯網產業進化的十大邏輯。

第1個邏輯:互聯網的軟件邏輯

互聯網的軟件邏輯主要包含這六大關鍵節點:信息上線、支付上線、交付上線、行為上線、數據上線、交易上線。

信息上線:早期,新浪、網易、搜狐等三大信息門戶,是集中式信息入口;企業紛紛建立自己的官網,是個性化的信息入口。於是,越來越多的企業資料逐漸從線下搬到線上。

支付上線:支付寶、微信支付,成為了中美消費互聯網的分水嶺。從移動支付開始,美國走科技驅動,中國走體驗至上,中美兩國在消費互聯網領域開始平分秋色。

交付上線:主要分為兩種:一個是成就了蘋果、騰訊。蘋果成為全球最大的音樂分銷商與遊戲分銷商,騰訊也成為全球最大的遊戲開發商。音樂與遊戲這些虛擬產品是可以在線交付的。另一個是誕生了知識付費。喜馬拉雅、得到APP這樣的知識付費平臺得以極大地發展,在線上可以完成整個生產消費和交付閉環。

行為上線:消費者整個購物過程全部上線,天貓、京東、淘寶這樣的平臺記錄了消費者購物全過程,還有購物車可以進行二次營銷。

數據上線:大數據營銷幫助阿里超越百度與央視,成為中國最大的廣告平臺。數字化門店,也成就了諸如寶尊電商等一批代運營商。

交易上線:產業互聯網中的找鋼網,消費互聯網中的美團外賣,都實現了線上交易,線下交付。

第2個邏輯:互聯網的硬件邏輯

硬件四大智能終端裡,筆記本電腦已經進入平臺期。智能手機也漸漸飽和。蘋果、谷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都在押寶下一代智能終端:車載系統。智慧家居將在車載系統大規模上市後再爆發,主要原因是智慧家居的核心解決方案和系統集成還遠未成型。小米押寶智慧家居可能押對了,好像也押早了。

第3個邏輯:傳統產業+互聯網的進化邏輯

傳統產業擁抱互聯網,首先不在於行動,而在於認知的轉變。最大的認知轉變,莫過於:以前以生產商為主,以“貨、場、人”的順序來組織生產、經營、銷售;現在要完全轉變為消費者為主,以“人、場、貨”的順序,以消費者為核心,以銷定產。

其中誕生了盒馬鮮生(生鮮商超餐飲)、三隻松鼠(互聯網休閒食品品牌)、紅領製衣(服裝個性化訂製)等新業態。傳統產業+互聯網的進化邏輯,尚在探索中。

第4個邏輯:互聯網產業進化邏輯:商業邏輯

互聯網產業本身沒有停滯,也在像生物物種一樣持續試錯、迭代、進化。

流量商業:早期的BAT、現在的TMD等巨頭已經把流量瓜分了,目前已經很難形成新的超級流量入口。抖音可能是國際化最好的一款產品,而今日頭條可能是距阿里、騰訊AT最近的第二代流量型平臺。

用戶商業:流量紅利結束後,大家都從流量轉為留量。通過激發老客戶,帶來新客戶,於是,用戶運營成了互聯網的標配。譬如,給星巴克帶來麻煩的新咖啡中,瑞幸咖啡(場景咖啡)、連咖啡(社交咖啡)都是從用戶關係下手的。

數據商業:數據有一個非常大的紅利,主要核心就是把經驗主義的商業因果關係轉化成可追溯、可視化、可複製的商業變量關係。商業智能領域的帆軟、用戶行為分析領域的神策數據等迅猛發展。

認知商業:國際上,IBM在全球率先提出了認知商業,重點關注在人工智能應用於商業經營。在國內,灰度認知社第一個提出認知營銷。


盤點2018年互聯網產業十大邏輯


第5個邏輯:互聯網產業進化邏輯:流量邏輯

互聯網有四大流量:搜索型電商、交易型電商、社交型電商、內容型電商。

搜索型電商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主戰場是交易型電商(天貓、京東、淘寶、唯品會),這類電商用戶增長的天花板已經到了。阿里提出新零售,京東提出無界零售,騰訊提出智慧零售,都是這類電商在痛苦轉型。

下一代電商是社交型電商與內容型電商。

社交型電商做平臺極難,目前拼多多算是一枝獨秀,還有云集發展得也還不錯,量級比拼多多要差不少。

內容型電商中的佼佼者,算是大眾點評(中國最大的餐飲消費口碑庫)、小紅書(中國最大的境外商品消費口碑庫),今年以來,淘寶也在強化內容生產。

隨著流量越來越貴,未來的商業,都是內容吸附流量或者社交裂變流量的商業。

第6個邏輯:互聯網2C業務進化邏輯:物流進化邏輯

次日物流:電商早期都是以賣貨為主,消費者可以接受隔日送達。京東物流的用戶體驗做得比較好,送貨快。

即時物流:消費者進入便利店時,是有需求希望立即交付,這叫即時物流。代表企業譬如7-11,號稱日配食品工廠。

30分鐘物流:在次日物流和即時物流之間,誕生了一個賣食品、賣餐飲、賣服務為主的30分鐘物流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其中以美團點評,以及阿里的“口碑+餓了麼”為代表。

1小時物流VS 2小時物流:未來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會逐漸長大,品類會拓展,成為小城鎮1小時物流生活圈和大城市2小時物流生活圈,像滴滴、順豐、閃送這樣的企業,都有機會來參與競爭。

類似地,我們看到了去年美國出行服務企業Uber送餐收入高達30億美元。

第7個邏輯:互聯網2C業務進化邏輯:社交進化邏輯

互聯網廣告:早期,大家把電視廣告直接搬到了互聯網。

新媒體矩陣:後來,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度百家號這些自媒體興起,大家都來做新媒體矩陣,爆發了巨大的商業勢能。

社會化傳播:杜蕾斯、江小白等品牌深諳社會化傳播的精髓,吃到了紅利。

社交裂變:拼多多、連咖啡等洞察到社交關係鏈的重要價值,玩轉了社交裂變。

超級IP:IP是最終目標,它自帶粉絲,自帶流量,商業勢能巨大。譬如羅輯思維。

第8個邏輯:互聯網2C業務進化邏輯:內容進化邏輯

內容型商業在中國還在摸索,剛剛起步。

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博主、網紅、明星為主,這些KOL先有流量,而後把流量變現,形成帶貨能力。

第二階段:未來會以專業買手、設計師為主,這些專業人士先有內容質量與專業性,再反向聚合流量,最終形成帶貨能力。

目前看起來這條路還比較長,讓我們拭目以待。

第9個邏輯:互聯網2B業務進化邏輯:2C業務中臺化

中國的互聯網已經從消費互聯網發展到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裡,好摘的果子已經摘完了。這時出現了一個有趣的趨勢,就是2C業務中臺化。

譬如新辣道分離出來一個專門做供應鏈的信良記;真功夫分離出來一個專門做供應鏈的功夫鮮食匯,這些或多或少都是衝著美國標杆Sysco西斯科(北美最大的餐飲服務商)去的。

同時,還出現一個趨勢,以增長黑客、認知營銷等為理論依據的大數據營銷、社交裂變也是如火如荼。譬如中信出版社出版楊飛的《流量池》,據說賣到了15萬冊。

第10個邏輯:互聯網2B業務進化邏輯:2B業務價值鏈重組

第一,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進步,推動傳統信息服務向數據服務、智能應用轉化。

第二,新經濟平臺化趨勢非常明顯。阿里的釘釘為企業開放智能營銷,科大訊飛開放了語音應用,美團給喜茶、奈雪の茶等提供了新茶飲系統。

第三,傳統企業平臺化趨勢也同樣明顯。譬如製造業的海爾、酷特智能,傳統軟件業的廣聯達,等等,都在向平臺化發展。

商業核心是決策,決策核心是認知。

傳統企業+互聯網,最難的不在於行動,而在於企業家認知的升級。

(作者為灰度認知社創始人)

中科網(208.com.cn)是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助力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和區域科技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