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鲤城的南俊巷,横亘于东街、打锡街之间,在宋时,曾住着一家“一门三世五进士”,郡人赞称其为“南方之俊”,因而称为“南俊巷”。千百年的岁月悠然走过,历史积淀赋予的儒雅气质,全写在临街斑驳砖瓦上、寺庙残柱间、老宅天井里……

经市区旧城改造后,这巷又成为一条繁华热闹的商业性大街道,这种古韵与兼具现代的感官,反倒有了另一番情致。

周末一日,躲进这通幽巷道,慢走慢看,遇见嘉美风景,触摸鲜活的闽南日常。

于南俊巷的闲暇一日

// 1. 古宅沉默幽,馆阁妙趣丰

(怀旧)

于九一街头,拐进南俊巷,一席阴翳延伸在两里巷道,清森绿意、静默老屋、古雅门面,无尽的光斑,一同营造了这通透盎然的巷子。

巷口,举人宅第林府沉默静幽,红砖墙面之外,珍豪呷又有着“小型古董间”的独到,两者生出了独妙的怡然腔调。

举人宅第,

半生繁华半生静谧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一堵红墙隔断车水马龙,留给林府大院一派幽静闲适。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这是清末举人林资美的旧居,宅第处处可见“老古董”,天井里盆栽掩映的石构件、门柱对联,旧时摇篮木椅等,苍华气息,恬静悠远。

百年岁月,林家后人倾力保护着华屋,时光在此缓缓流转。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珍豪呷,迷你“古董间”里的古早闽味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林府大院之右,珍豪呷满溢古老情调,巧置的古木桌椅、古式蓑衣、东西塔小石雕、旧式竹篓等,透着光阴成就的婉转。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店里土笋冻、芒果爽、黑猪肉香肠皆别有滋味,搭配自制酸辣调料,香嫩清脆,侵占着口腔的每一根神经。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9:30-21:30

// 2. 沿街好风景,千年佛光与人文肌理

(赏古)

出店,几米之外,施琅夏园、承天寺、开闽三王祠蕴蓄数百年,一线“人文之境”逶迤而来,在这匆忙的主街边上形成一道温情屏障。

快与慢的结界,轰隆作响的时间忽而变得潺潺轻缈,依着石埕拾级而入,以短暂抽离,来一场深呼吸。

承天寺,闹市中难得的清幽之地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承天寺里,少了市井喧嚣与红尘俗念的窥探,这座“闽南甲刹”更多几分沉静与幽深。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飞来塔”

跨进月台,古经幢与古榕交错其间,“榕径午荫”是甬道的诗意名称。7座石塔唤作“飞来塔”,以鼓形石制成,5.4米之高,拙朴苍华。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其旁的绿榕高大茂盛却从不越出墙外,由此便造就了“榕不过墙”之奇观。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过石道,寺中布局精巧,建筑群装饰巧妙华丽。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虽细节不同,却做到了“张扬不失庄重,绚烂又不失典雅”的统一。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廊腰缦回,绿榕成荫,这绝伦的园林之境让人倾心也醉心。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文殊殿前另有一石经幢,是现今保存较好的北宋遗物,岁月洗练,虽已雕饰漶漫,却是平添了几许厚重韵味。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沉静的力量,能使近者悦远者来,弘一法师先后四次挂锡于此,最终也选此为荼毗之地。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月台别院是他弘法时的旧居,厅堂素朴,匠心布置有法师蜡像、纸墨笔砚及其书法遗墨,是瞻仰弘一大师的重要之地。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辗转承天寺中,不管听经意禅与否,都能得到心灵与性情上的净化,领略“心远地自偏”的妙处。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开闽三王祠,千年古祠蕴功绩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开闽三王祠是遐迩名闻的檀越祠,也被海内外王氏裔孙奉为家族祖祠。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开闽三王”指的是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王氏三兄弟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为统一闽疆、开发福建,谱写了一曲太平盛世的千古绝唱,也为世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三王文化”。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红砖筑砌起的这祠宇像极了一卷厚重典籍,用着绚丽色彩镌刻富贵吉祥,用神秘图腾铭记家族春秋。主祠外石埕西侧画廊,

12幅“五代闽国三王史画”青石影雕,生动而形象,关于“三王”的历史功绩都镌刻在这些微凉的石头之上,引人怀古感叹。

// 3.延伸而出,小街老巷相当丰趣

(拾趣)

南俊巷延伸出来的纵横巷陌,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古巷深深,滋养了一段厚重的历史人文,也有着恬阔怡然的市井百态。

纵然苍旧,却更显深沉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月台”山门外,百米路程间,还能接连走过一座基督教福音堂,起源与神灵不同的信仰,在这里以奇妙的姿态共存。由此为承天巷,沉淀着多元的人文景观和鲜活的闽南日常。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与其比肩而立的的镇抚巷,巷口热闹巷尾寂静。巷内,黄宗汉故居早已为人熟识。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一墙之隔,37号结合“美好生活”的理念蓄势新生,成为泛文艺聚集之地。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自南俊巷主道,拐入新府口巷,这仅300米长的寸地里,古迹遍地,望族辈出,大抵是旧时的繁华地了,但当下已满是缄默的内敛。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新府口巷头直行数米,状元街上,石构牌坊、墙塑壁画、胭脂红厝恣意舒展,又汇集多种休闲业态,形成了一种别于其他街区的传统艺韵与雅趣,成了颇受喜爱的步行文化状元街。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而街口的对立面,又有一巷——何衙埕。明时名臣何元述曾择地于此建造府第,人称何衙,如今府邸遗址已遍寻不得,但巷也由此留名。巷内幽静安然,也似老者般透着些许沧桑。

// 4. 闲散气质,鲜活的闽南风味好食

(品食)

两里南俊巷,既有着闽南人长情记忆的“老口味”,与那本地人也时来饕餮的美食好店。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庄阿姨芋头饼咸甜两味,食之馥郁回甘。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丽云肉燕,不设堂食,只做食材,藏于巷弄,却止不住人流窜动。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涂门贡糖则是源自1884年的传统“老味道”,恰到好处的甜润,勾人回味。

南俊巷,喧嚣中的古雅情怀,干了这碗面线糊!

醇厚口感,晶莹汤汁,曾氏老记面线糊饱含承传百年的诚意与十足风味。

// 不以艳遇为噱头,却古老而充满活力,恪守与传承着自己的传统文化,随心踏入,不必知道终点在哪,“巷中韵”永远有故事在等着你去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