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如果能夠出來抵抗八國聯軍,有多大勝算?為什麼?

大成筆墨


面對八國聯軍,袁世凱的小站新軍根本不頂用。當時清朝最強大的一支陸軍,是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原武毅軍)。聶士成軍的戰鬥力是袁世凱軍的4倍以上,最後全軍覆沒。

1,慈禧太后仰仗的武衛軍

慈禧太后之所以敢跟萬國開戰,依靠的就是榮祿統帥的武衛軍。

武衛軍是新軍化還不徹底的軍隊,當時的總兵力大約6萬人。

1899年6月,武衛軍整編成軍:

武衛前軍是聶士成的淮軍武毅軍,駐軍蘆臺,兵力2萬,整編德械師,其中戰鬥人員1.5萬,後勤人員5千;

武衛右軍是袁世凱的新建陸軍,駐天津小站,兵力7千4百人,乙種師編制;

武衛後軍是董福祥的甘軍為後軍,駐薊州,約1萬多人;

武衛左軍是宋慶的毅軍,駐山海關,約1萬;

武衛中軍由榮祿親統,駐南苑,1萬多人,主要是抽調八旗和綠營兵組成的,戰鬥力最差。

1900年春,榮祿將江蘇的武衛先鋒左右軍各擴編為10營,袁世凱指揮的武衛右軍先鋒隊擴編為20營,武衛軍擴充到8萬人。

這些武衛軍戰鬥力最強的是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其次是袁世凱的武衛右軍。

其他的幾路武衛軍要麼主管人軍事思想不行,要麼士兵不行,要麼武器不行。

當時袁世凱的武衛右軍被安排在山東,監視防備山東膠州灣的德軍和威海衛的英軍。

武衛左軍駐紮山海關,防備遼東的日軍(甲午戰爭後,日本在遼東有駐軍),只派馬玉昆率3千人支援天津清軍。

所以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清軍作戰的主力是聶士成的武衛前軍。

2,聶士成的武衛前軍是李鴻章淮軍的後起之秀

其實教科書裡面提到的廊坊大捷,主要是聶士成的功勞。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在廊坊打垮了八國聯軍的先頭部隊。

現在教科書把廊坊大捷說成是義和團的功勞,其實義和團在廊坊的功勞主要是扒鐵路和充當炮灰。

1900年6月11日至18日,八國聯軍先頭部隊共兩千人進攻廊坊,死傷近400人,其中戰死62人,負傷332人,大部分是被聶士成的武衛前軍消滅的,其中有7個八國聯軍先頭部隊的士兵在撤退時,被董福祥的武衛後軍和義和團襲擊打死。

聶士成與義和團早就在河北和天津結下了樑子,聶士成曾為了保護鐵路槍殺了一批義和團。

在廊坊,聶士成又驅使義和團充當炮灰衝鋒陷陣,被八國聯軍的機槍打退。聶士成說,你們不是刀槍不入麼,不準逃跑。聶士成下令用機槍掃射義和團逃兵,逼迫他們繼續衝鋒。義和團對他恨之入骨。

廊坊大捷後,聶士成圍攻天津租界,並殺了一批到處放火的義和團,義和團對他已經恨之入髓了。

7月初,聶士成正與八國聯軍作戰。義和團卻去抓害聶士成的母親妻子及家人,聶士成帶兵去救,被軍隊中參加義和團的士兵開槍射中聶士成,身中數彈。

7月9日,聶士成在天津城西八里臺中炮陣亡。

八國聯軍稱讚聶士成“自與中國交兵以來,從未遇此勇悍之軍”。

聶士成軍的裝備:

七生半(生是釐米,75mm)的十二磅克虜伯火炮16尊;

六生的七磅後裝克虜伯炮32尊;

五生七的六磅格魯森速射炮32尊;

三生七的兩磅克虜伯速射炮、八生七的二十磅後裝炮若干。

共計約90門大炮。

兩挺馬克沁機關槍。

德國最新的GEW98步槍數百支;

奧匈帝國斯太爾-曼利夏騎兵步槍1400支;

奧匈帝國斯太爾-曼利夏M1895步槍1萬支,武衛前軍的制式主力步槍;

德國舊毛瑟槍1萬支,作訓練用。

3,庚子年的袁世凱軍隊

袁世凱的大炮只有60尊,其中接應炮隊領官張懷芝有格魯森五生七陸路快炮18尊。

1900年,榮祿的武衛中軍沒拿到天津武庫的大炮,拿到了估計也不會開炮,袁世凱派張懷芝率領接應炮隊和部分步兵共700多人去給榮祿的武衛中軍幫忙。

攻打東交民巷使館時,榮祿傳授給張懷芝秘訣“橫豎只要宮裡聽得見炮聲就是了”,戰後張懷芝的大炮完整歸隊袁世凱。

4,天津武庫被八國聯軍繳獲的大清軍用物資報告單,應該是準備裝備榮祿的武衛中軍的,但榮祿對戰和猶豫不決,還沒拿到手,被八國聯軍搶到了。

(根據網上資料)  

36門克虜伯大炮,口徑87毫米(1897年埃森製造),摺合3.41英寸,其中大部分仍裝在箱中。   

60門克虜伯大炮,口徑70毫米(1897年埃森製造),摺合2.75英寸。   

42門諾爾登費爾德式速射機關炮,口徑57毫米,摺合2.24英寸。   

42門諾爾登費爾德式機關炮,口徑47毫米或1.85英寸。   

42門大炮,其中一部分為諾爾登費爾德式,一部分為上海機器局製造,口徑37毫米摺合1.45英寸。

10門速射機關炮,口徑37毫米,摺合1.45英寸。   

20門小口徑的速射機關炮。   

3萬支具有最新標記的毛瑟槍和曼裡徹式來福槍。   

3萬把刺刀、軍用品及其他。   

約值二百五十萬英鎊。

4,八國聯軍的大炮編制

英軍只有28門大炮,後來從南非調來可怖號巡洋艦,拆了4門12磅的海軍列低炮

,採用苦味酸炸藥。苦味酸炸藥的威力是黑火藥的幾十倍,清軍的克虜伯大炮都是黑火藥。這幾門列低炮是當時的攻堅利器。

日軍人數是最多的,是第五師團,2萬多人,大炮大約20門。

一直到1938年,日軍的第五師團才裝備到52門大炮。

我們再對比40多年後國軍張靈甫的整編74師,3萬人,共裝備105毫米榴彈炮12門、75毫米山炮36門,迫擊炮有幾百門(八國聯軍那時還沒發明迫擊炮,一戰時才有真正的迫擊炮)。

而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大炮是90門,力壓40年後的日本第五師團的52門大炮,國軍整編74師48門大炮啊!

人和制度要作死,誰也攔不住啊!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開宗明義,基本沒有勝算!

1895年,袁世凱接替胡燏棻,開始在小站督練新軍。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這個時候北洋新軍還沒有真正成形。

到了1914年,北洋軍放眼當時的中國,已經罕有敵手。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隨後派出海陸軍兩萬餘人在山東龍口登陸。

為了應對日本人的行動,袁世凱召集所有內閣部長和參事開會商討對策。顧維鈞在回憶錄裡記錄了本次會議中,袁世凱與陸軍總長段祺瑞的一段對話——

袁世凱轉向陸軍總長段祺瑞,他想從陸軍總長那裡瞭解為了保衛國土,中國軍隊能採取哪些行動。段回答說,如總統下令,部隊可以抵抗,設法阻止日軍深入山東內地。不過由於武器、彈藥不足,作戰將十分困難。總統直截了當地問他抵抗可以維持多久。段立即回答說四十八小時。總統問他四十八小時以後怎麼辦。
他望了望總統說,聽候總統指示。

段祺瑞的意思很明白,我們陸軍拉出去跟日本人死磕,最能多堅持兩天。兩天以後,我老段估計也不在了,後面的事情袁大總統你就自己看著辦。

換言之,袁世凱小站練兵,練到最後,頂日本人兩天的進攻,就要全軍覆沒。跟八國聯軍對壘,結果應該差不多。


月下沒有花


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沒有一點勝算。

首先要明白八國聯軍侵華是因為滿清惹了眾怒,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嚴重違反了國際法。殺人家僑民,攻擊大使館,那一條放在今天也是會被群毆的。所以,八國聯軍出兵中國是有理有據的,絕不僅僅是簡單的侵略,既便前期滿清能抵抗住不到2萬人的八國聯軍,甚至消滅聯軍,但是列強絕對不會善罷甘休,後面還會有10萬甚至20斤的聯軍,以一國之力挑戰全世界的列強這是後來的戰爭狂人希特勒也不敢的。所以就有了後來的東南自保。作者在這裡絕不是為八國聯軍洗白,只是想說明滿清的愚昧無知才是招來侵略的根本。

其次,我們看看當時的新軍,北京附近能調動的新軍,只有袁世凱的武衛右軍,武器裝備雖然並不落後,但人數只有幾千人,同八國聯軍開戰就是去送死,這正是袁世凱不出兵的原因。即使沒有當時的東南自保,全國能夠一條心打八國聯軍,就算第一波贏了,能抗住第二波第三波嗎?

同時能向十一國宣戰,這種豪邁的勇氣也只有慈禧這位在老婦人能做的出來,這是真正的無知者無畏,1900年己經進入20世紀了,我們領導人的思維方式卻還停留在幾千年前的古代,這樣的政府不亡還有天理嗎?


雲臺山閒人


打是打不過的,但這並非是貶低袁世凱的新軍的戰鬥力,而是因為當時的袁世凱的新軍只有7000多人,而進攻北京的聯軍總兵力已經超過18000人,主要由日軍,俄軍,英軍為主,從紙面上看也是處於劣勢的。


但這不代表就不能取得一定戰果。


當時守備北京的武衛軍一共約為5萬餘人,分為五支軍隊,由榮祿集中指揮,除了袁世凱的“右軍”外,其他的四支軍隊都參加了戰鬥。


實際上,如果袁世凱的武衛右軍當時參戰了,雖然最終會敗,但在戰爭前期殲滅八國聯軍的上千先頭部隊是可能的。但我們知道,武衛右軍在戰前幾個月因為防備德國而被調到了山東,從而躲開了這場戰爭。


如果武衛右軍留在小站,參加了抵禦八國聯軍的戰爭,那會是相當有紀念意義的一回事,因為屆時中國軍隊將很有可能在陸地上消滅一支超過千人的歐洲列強軍隊,這意義和鎮南關之戰不同(鎮南關之戰能取勝是因堆了10倍的兵力利用絕地死守,而法軍又錯誤的分兵一半),大概會震驚世界。


戰場上表現最好的是 聶士成的前軍和 宋慶的左軍,這兩隻軍隊都參加過甲午戰爭,算是有過戰爭經驗的精銳部隊。


在戰爭第一階段,1900年6月10日,八國聯軍約2000多人,由英國中將西摩率領下由天津向北京進犯 。結果遭到前軍和左軍的圍攻,經過15天的激戰,聯軍傷亡慘重 , 剩下能夠錢斗的不足千人。最後不得不退回天津。


可見這時的清朝精銳部隊與1840,1860,甚至1880年相比,已經大幅縮小了與西方軍隊的差距,過去是堆了優勢兵力照樣打不過,但現在已經有打勝的可能了。


如果袁世凱的右軍能和左軍前軍一起加入戰鬥,總兵力達到3萬,那很可能能預先吃掉聯軍的這2000多先鋒隊,而後面的聯軍進犯北京必然要拖延一段時間。


實際上聶士成和宋慶已經打得很不錯,我們看當時法國軍方的報告就知道了。


閉家鎖的紅楓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時,袁世凱已經編練新軍五年,麾下新軍兩萬餘。而且是當年清庭擁有的最強大的陸軍部隊。聶士誠部雖然武器與袁世凱齊平,但軍力只有6500人。

袁世凱新軍編練開始即有七千五百人。到袁世凱因出賣維新黨同志(戊戌變法失敗前袁世凱加入維新黨人的強學會)深得慈禧信任。

1898年3月6日,德國強行與清廷簽訂了《中德膠澳租借條約》,規定將膠州灣及南北兩岸租與德國,租期九十九年。此後,又不斷侵擾日照、沂州,妄圖將勢力範圍向內地滲透。為了阻止德國的進一步擴張,1899年5月,榮祿派袁世凱率領新軍八營前往德州一帶進行軍事演習,向德國“秀肌肉”。

5月20日,袁世凱到德州軍演才幾天的時間,袁世凱就給慈禧遞上了《時局艱危亟宜練兵折》。在這份奏摺中,袁世凱從歷史和現狀兩個方面陳述了山東局勢:前年德人首發難端,襲據膠澳,嗣是俄人取金旅,英人佔威海,法人索租廣州灣,交迫迭起,不一而足。近日意大利謀索三門,德人復進踞日照,焚殺要脅,種種欺侮,條約不可行,公法不可詰,情理不可諭。

四天之後,慈禧太后要求袁世凱將平日訓練情況詳細奏陳,並將各種操法繪圖貼說,進呈備覽。袁世凱接到命令後,親自擔任主編,不久便將《訓練操法詳細圖說》給朝廷呈上。

同年7月,袁世凱的軍事演習任務完成,回到了他的大本營小站,並再次向清廷遞上了第二份奏摺《強敵構釁侵權亟宜防範折》。

在這封奏摺中,袁世凱對山東局勢講得更加具體:德人窺伺山東,蓄志已久,分佈教士,散處各邑,名為傳教,實勘形勢。短短26個字,將德國帝國主義的野心表露無遺。而且對德國以怎樣的方式挑起事端也作了說明:而構釁之由,亦即陰伏於此……日照之事甫息,高密之變又起,接踵而至,竟成慣技,這也就是當時比較盛行、德國藉機擴大勢力範圍的教案事件。並且,進一步指出:且東省居海北要衝,海程陸路悉由於此,倘滋他族逼處,我之漕運餉源勢必梗阻,利害所關殊非淺鮮。

這封奏摺令慈禧太后非常賞識,立刻命人將奏摺抄送給當時的山東巡撫毓賢閱看,並且責令他照此辦理。從這一點不難體會到,慈禧對袁世凱的賞識,以及對現任山東巡撫的無能做法極其不滿意。

從上述兩封奏摺來看,袁世凱是何等的對列強警惕,又是何等的對國家因外敵入侵而寢食不安!

至此,既有山東義和團運動、教案事件不斷,又有駐華公使的強烈呼籲,再加上袁世凱的兩封充滿了對列強擔憂的奏摺,從而使慈禧太后認為袁世凱是抵禦列強入侵的不二人選,下了更換山東巡撫的決心,袁世凱也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山東巡撫。為加強袁世凱部軍力甚至將張之洞所創“自強軍”一部、山東駐軍全部交由袁世凱統領。

然而,袁世凱當上山東巡撫後,所做的卻是鐵腕剿滅反抗列強殖民統治的義和團、縱橫捭闔理順清廷與列強的關係藉機擴充“袁家軍”到兩萬餘人。其實力寇絕榮祿所統帥的前、後、左、右、中武衛五軍(袁世凱部為武衛右軍,聶士誠部為武衛前軍,五軍中也就袁聶兩軍裝備最佳,但袁世凱部兵力為聶士誠部的三倍多)。

當1900年6月10日列強聯軍入侵中國,清庭被迫於1900年6月21日宣戰時,袁世凱卻加入其恩師與侵略者所達成的漢奸性質的“東南互保”,近在咫尺、擁兵坐觀列強入侵。

而聶士誠部的五衛前軍僅6500人,就從1900年6月17日,在聶士誠錯誤的邊抵抗外敵邊鎮壓“義和團”的軍略下(因此聶士誠受到了清庭的責難),尚能抵抗到1900年7月14日才戰敗身亡。如袁世凱能真以國家民族大義為重,率兵到天津與聶士誠共抗外敵,而非坐觀列強入侵,必勝於否且不說,至少會讓列強付出遠要比兩千多人戰損要大得多代價!

庚子事變無論最後勝負,袁世凱加入李鴻章與列強達成諒解所組織的漢奸性質的“東南互保”,近在咫尺擁兵坐觀外敵入侵的行為就註定了袁世凱是個漢奸賣國賊!更何況還有後來為稱帝尋求列強支持而接受倭寇“21條”訛詐、簽訂數個賣國條約創“59國恥”的漢奸行徑呢?




史可見證


袁世凱的七千新軍只是同時期編練的五支新軍之一,其規模,裝備遠不及另一支新軍聶士成部。八國聯軍侵華時,袁世凱部正在山東積極剿滅義和團,其清楚的知道義和團對國家的危害,同時由於義和團扒倒電線杆,致使與京師的電報中斷,袁部並未參與京師救援,也使得山東沒有受到侵擾。而聶士成部在對抗八國聯軍中損失殆盡,聶士成本人也壯烈殉國。由此可見,即便袁世凱參戰,也無勝算。

袁世凱與聶士成,董祥福雖都是愛國將領,但他相對比較開明務實,對世界有更多的認知,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不是簡單服從朝廷的舊軍人。這也是維新派要拉攏他的原因。袁世凱若無後來的稱帝,客觀的說還是做了很多好事的,對國家的現代化多有助益,今人對於歷史人物評價應客觀,不宜臉譜化,非黑即白。


九霄劍氣


很遺憾的告訴你打不贏的,清朝軍隊打仗都是要看為誰而打。實際上當時軍閥體系已經成熟了,比如李鴻章的軍隊也就是為李鴻章賣命的。比如說當時的東南互保,這個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違抗朝廷的命令。也就是說中央的軍隊在打仗,地方的軍隊在看熱鬧。袁世凱當時也參加了東南保的,他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找想。當時他的軍隊口號就是吃袁大人的飯,拿袁大人的錢,穿袁大人的衣。如果袁當時聽了上面的命令,去和八國聯軍打必定會輸,因為當時才建軍不久,軍隊沒有實際上的打過多少仗,雖然是先進武器,雖然是新式訓練也最多能抵抗一些時間,實際上就是有行無神的一支軍隊。當然他也不會這麼傻,把自己的軍隊和八國聯軍血拼,這些都是他的家底啊!和八國聯軍幹哪樣太傻了。哪個義和團也是瞎胡鬧,慈禧太后居然也信了,我也是醉了。認為我說的對的可以關注我我對歷史也有些研究大家互粉,共同進步,共同探討。


仁壽羅海


看了很多回答,無非就是從人員、裝備、訓練等來說,如果是這樣比,歷史上就不會出現那麼多以少勝多的戰例了。這些回答無非是為那些不敢亮劍的軟骨頭的人找藉口,所以,不禁說兩句!

今天是9月9日,是毛主席的忌日,我們就以毛主席的真實經歷來看看結果。毛主席在他的一生中多次遇到這種敵強我弱的情況,看看他是如何面對的?

毛主席面對任何對手有一句名言:“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我們從戰略上來看:

1、八國聯軍不論多強,他們不遠萬里來中國,不論藉口多麼冠冕堂皇,但本質來說就來是多搶點東西。如果你讓一步他會進兩步,如果你不讓呢,他們真的會拼命到底?之前的美國獨立戰爭,中法戰爭;之後的抗美援朝,越南戰爭已經告訴我們武器、士兵素質、軍隊數量並不是決定最後勝利的關鍵!

2、八國聯軍並不是鐵板一塊,後來在中國發生的日俄戰爭、日德戰爭就說明他們利益是有衝突的,只要時間久了,我們採取正確方式,分化敵人並非不可能!

3、而對中國來說,要麼退讓成為人家殖民地,要麼能夠保持民族的獨立!從當時義和團這種低水平的組織都能夠發動起一場大規模的從上至下的反洋運動來看,當時萬眾一心的條件已經具備了。差的只是一個振臂高呼的人,以及正確的思路,否則中國可能提前N多年超英趕美!

義和團當初儘管是烏七八糟,但如果朝廷像中法戰爭中用黑旗軍一樣用好義和團,戰爭結果還真的不得而知。而袁世凱當初不僅按兵不動,最後還在後面捅義和團一刀。

從戰術上來說,像僧格林沁那種硬剛的當然不會有好結果!

從1927年開始毛主席遇到的敵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實力懸殊遠超過當時袁世凱新軍與八國聯軍的差別!但毛主席沒有一次退讓,而且當時也是大部分人反對,比如:打過長江當時斯大林就強烈反對;在南京炮轟英國軍艦,基本上所有政治局領導都不敢;而抗美援朝更是沒有獲得當時一個政治局常委的同意。

但毛主席堅持的結果告訴大家,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而其所用的無非就是游擊戰、持久戰、埋伏戰等,避敵鋒芒,抓住時機一舉殲滅敵人的戰術!


張蓋群


沒有勝算!最關鍵還是軍心問題。在現代,拿著啤酒瓶罐裝汽油的阿富汗民兵都可以趕跑美蘇兩個武裝到牙齒的超級大國。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那八個國家聯合起來也比不上現在的美國跟俄羅斯。但是由於清政府不得民心使得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出現了大量的漢奸,很多北京天津人甚至自願給八國聯軍當嚮導,主動給八國聯軍做後勤。這幫著外國的漢奸比為本國人服務的愛國人士還多的時候,想打勝仗完全就是水中撈月。就算調十個袁世凱也是不夠打的。

其次,當時的清軍不論從軍事裝備到人員素質以及戰術指揮水平都遠遠跟不上八國聯軍,尤其是指揮,完全就是不入流的水平。我們的歷史書總是給我們一種錯覺說清軍裝備差,武器不行之類的,其實這不是事實!真實的情況是,清軍同樣裝備火槍步槍甚至大炮,只是從質量上跟八國聯軍有代差,畢竟這些武器就是從這八國中進口的。這就造成一種情況,雙方用同樣的戰術對打,但是八國聯軍的武器不論從射程上,威力上,戰術配合上都碾壓清軍,這是清軍戰敗的主要原因。袁世凱是清朝冷兵器時代的將領,在指揮所謂新軍的方面同樣是穿新鞋走老路,並沒有在指揮上面有什麼建樹。

當然,也不是說清朝就沒有機會!要想在對陣八國聯軍中取得勝利,只要把清軍的武器裝備交給後來的解放軍,解放軍分分鐘教八國聯軍怎麼做人。


優己


清末的中國成為了世界各國待宰的肥羊,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興起後,迅速的開始了和列強的鬥爭,這些列強迅速以保衛領事館為名,發起了瓜分掠奪中國的戰爭,出兵攻打北京。



而此時袁世凱任山東巡撫,訓練的新軍也編入了榮祿的武衛右軍,但是在整個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袁世凱統領的武衛右軍按兵不動。究其原因就是根本打不過八國聯軍,杯水車薪,絲毫的勝算也沒有。



裝備的代差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前前後後的軍隊達到了5萬人,而且聯軍的數量一直維持在了在了2萬人以上。這些軍隊雖然是雜牌軍拼湊起來的,但是相對於落後的清朝,可以說是裝備精良。

很多人根據清朝的海關提供的數據,聲稱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之後大量的購買了國外的先進裝備,所以沒有行成代差。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圖為侵華中的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攻陷了天津的武庫,共計繳獲了價值250萬英鎊的新式武器,換算成白銀相當於1600多萬兩,這些武器確實比八國聯軍的武器都要先進。但是他卻是封存在了武庫之中。當八國聯軍繳獲時,這些武器基本上都是嶄新的。

由此可見,大多數的軍隊根本沒有裝備上這些先進的武器,袁世凱根本就沒有可能在裝備上趕上八國聯軍。

(圖為八國聯軍繳獲的評論炮彈↑↑↑)

袁世凱人員戰力不足

很多人說袁世凱新軍戰力強悍,但那是相對於清朝的其他軍隊。實際上對抗八國聯軍根本不行。

袁世凱最初在天津小站練兵時,只有4000多人,到了1899年調任山東巡撫之時也只有7000人,這些人被編入了武衛軍,而武衛軍擁有8萬人。



這8萬人的武衛軍以武衛前軍戰力最強,有2萬人,且每個營都裝備有兩部馬克沁機槍。其次是武衛中軍。再之後才能排的上袁世凱的武衛右軍。

而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武衛前軍、中軍和後軍直接被打到了取消了番號。由此可見位於武衛軍戰力第三的袁世凱就算是去了也是白給。



綜述;袁世凱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期裝備落後,人員不足。而且戰力遠高於袁世凱右軍的前軍和中軍一敗塗地。所以袁世凱獲勝的希望為零。

經過了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清王朝最後的家底都被打光了,而留下的袁世凱雖然在此期間拒不奉詔,但是最終卻保留了實力,成為了清末最強的軍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