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8年印度军力发展大盘点

2018各国军力大盘点,今天来关注以下我们的邻居印度。2018年2月27日,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以《印度公布未来十年军事技术需求》为题报道称,印度国防部已公布2029年以前印军对军事技术和能力需求的路线图,规划充分体现了印度要在军事技术与装备发展领域“全面开花”的雄心壮志。

虽不被看好,且屡被诟病,但2018的印度,正全方位地发展军事力量,并呈现出以下八个方面的特点:构建导弹防御系统、加强远程打击力量、注重尖端技术发展、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提升边境作战能力、增强海上作战能力、扩大军贸“朋友圈”、参与多国联合演习。本文全面且详细地分析2018年印度军力那些不容忽视的重点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聚焦|2018年印度军力发展大盘点

2018年印度军力发展大盘点

聚焦|2018年印度军力发展大盘点

一、 构建导弹防御系统

一是坚持购买S-400“凯旋”防空导弹。据印度斯坦时报网站2018年5月31日报道称,尽管遭到美国白宫方面的反对,印度国防部希望内阁安全委员会(CCS)能够批准从俄国购买5套S-400导弹防御系统,其总价值高达60亿美元。据俄罗斯《观点报》2018年9月28日报道,由印度总理莫迪担任主席的内阁安全委员会批准了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军购计划。印度将以54.3亿美元的价格购买5套S-400防空导弹系统。这样,印度将成为继中国、土耳其之后第3个购买这一防空导弹系统的国家。“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称,在签订合同后24个月之内,印度空军预计将收到第一套S-400防空导弹系统,其余则将在接下来的4年到5年内由俄罗斯交付给印度。

聚焦|2018年印度军力发展大盘点

二是秘密打造导弹测量船。据印度《经济时报》2018年7月19日报道,印度正在测试一艘神秘的1.5万吨导弹测量船,预计将于今年12月交付。该船既是“印度制造”计划的一大亮点,也将成为印度战略导弹测量、情报侦察和反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此前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等少数国家能建造大型远洋测控船。印度建造的导弹测量船,功能和用途有几分类似中国“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但其吨位有限,实际远洋航行能力有限。

三是发展拦截大气层内外核导弹目标的防空导弹。《印度时报》2018年7月29日报道称,印度正在积极引入新型防空导弹,逐步完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以保护首都新德里、孟买等大城市,防御敌方战机、导弹、无人机或是类似美国“9·11”事件那样的恐怖袭击。印度政府下属国防采购委员会批准采购美国与挪威联合生产的“挪威先进地空导弹”NASAMS-II系统,是印度首都防空反导网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印方进一步调整扩大新德里的“89号高级防护区”,保护总统府、议会等重要区域。

四是进行夜间反导拦截试验。据印度《经济时报》网站2018年9月24日报道,当地时间23日晚8时05分,印度在阿卜杜勒卡拉姆岛综合试验场发射了一枚PDV“大地反导”拦截导弹,PDV采用“动能摧毁”方式,成功拦截目标靶弹。地面遥测点和靶场站实时监测到整个拦截过程,即依靠雷达系统探测、发现和跟踪来袭靶弹,反导计算机系统根据雷达探测数据推算出来袭导弹的导弹轨迹,随后向PDV拦截导弹下达点火起飞指令。PDV主要用于拦截距离地面50公里以上的高空以及大气层外的来袭目标。印度上一次成功的该型反导拦截试验于2017年2月11日进行。

聚焦|2018年印度军力发展大盘点

二、 加强远程打击力量

一是进行延长“布拉莫斯”导弹寿命试验。新华社新德里5月21日电,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宣布,印度2018年5月21日成功进行了一次“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试验,目的是将其服役寿命从10年延长到15年。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目前已在印度陆军和海军使用。这是印度首次成功进行以延长“布拉莫斯”导弹寿命为目的的试验。这次试验的成功将使武装部队在更新库存导弹方面节省大笔费用。

聚焦|2018年印度军力发展大盘点

二是烈火-5导弹再次试射成功。据环球网军事报道,2018年6月3日,印度成功试射了烈火-5弹道导弹。之后,印度媒体最新透露的消息显示,再进行一次成功试射,该导弹将正式装备印度核指挥与控制中心的陆军战略部队司令部。2018年12月10日,印度再次成功试射烈火-5洲际导弹,表明该导弹正式列装在即!目前,印度已经装备了700公里射程的烈火-1,射程2000公里的烈火-2,而烈火-3和烈火-4射程分别为2500公里和3500公里。印媒强调,烈火-5射程最远,超过5000公里,可覆盖中国、巴基斯坦、欧洲以及非洲部分地区。烈火-6现正研制中,射程达一万公里且具潜艇发射能力。

三是第二次试射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据新华社新德里2018年9月20日电,印度20日在东部奥迪沙邦成功试射一枚地对地“普拉哈尔”短程战术弹道导弹。这枚导弹由一个机动平台发射并准确命中目标,整个飞行过程中所有参数运转正常,试射任务取得成功。该导弹射程150公里,弹长7.32米,可携带总重量200公斤的不同类型弹头,装备先进的制导、驱动和控制系统,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发射后可在空中进行多方向机动,命中误差不超过10米。本次试验成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填补了印度短程攻击能力的不足,其射程能有效填补“皮纳卡”多管火箭发射器和“大地”弹道导弹之间的缺口,打击战术和战略目标均可。此外,“普拉哈尔”导弹也可作为战场支援系统满足印度陆军在不同地形地貌下的要求。印度军方表示,“普拉哈尔”导弹再经过几次测试后将正式列装。

四是完成大地-2型短程导弹第二次夜间试射。据印度媒体2018年10月7日报道,印度近日成功进行了大地-2型地对地短程弹道导弹的第二次夜间试射。大地-2型导弹长8.56米,射程350公里,可携带500至1000公斤的核弹头。该型导弹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设计研发,属于“综合导弹发展计划”内容之一,此前曾在今年2月底成功完成第一次夜间试射。

五是加紧研发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为了满足未来空间任务以及导弹发展的需求,印度开展了多项高超声速研究计划。相关官员在2018年印度国防工业展上表示,印度未来将对“Shourya”导弹进行改装以扩大其射程。2016年8月,“Shourya”导弹试射飞行高度40千米,飞行马赫数7.5,飞行距离700千米。此外,印度与俄罗斯联合已突破“布拉莫斯-2”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技术。

三、 注重尖端技术发展

一是公布新军事技术发展路线图。2018年2月27日,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以《印度公布未来十年军事技术需求》为题报道称,印度国防部已公布2029年以前印军对军事技术和能力需求的路线图,旨在推动相关产业所希望的技术发展进程,同时引导相关产业规划或启动技术研发、合作及生产布局。

这份规划对武器装备数量、使用周期规定和首选技术提供了更多具体细节,明确列举了221项涵盖整个陆海空三军的防御能力需求。例如,印度海军提出了包括1艘航母、5~10艘下一代驱逐舰/护卫舰、6艘下一代濒海巡逻舰、7艘下一代轻型护卫舰在内的大型作战平台需求;印度陆军提出了包括各类装甲战车、导弹、通信等一系列装备和器材。此外,文件中还对很多高精尖武器装备提出了具体需求,包括约400架高空和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潜射无人机系统,以及短程、混合动力、隐身作战无人机系统。甚至还提出需要至少20部射程可达20公里以外能摧毁空中小型目标的战术高能激光系统、至少20部射程可达15公里高功率电磁武器系统。

聚焦|2018年印度军力发展大盘点

二是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有望掀起全球军事技术新变革。印度军方分析认为,在网络作战、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及后勤与供应链管理三大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极低的技术风险、极小的外界阻碍和较少的经济成本,且能够快速提高相关能力、短期内实现研发和部署,从而增强部队的任务效率。印度国防部2018年2月成立了“人工智能工作组”,负责为印度制定AI发展路线图,旨在将人工智能充分用到军事领域,以提高印度的防御和进攻作战能力。其重点研究方向包括模拟演习和训练、网络安全、航空安全以及发展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包括无人机、自动机枪、坦克、战斗机、轰炸机、巡航导弹、舰艇、潜艇)、无人监视技术(包括无人机群、周边防御)、智能侦察技术(包括面部识别、卫星地图、目标和模式识别)。该工作组的目标还包括建立起战术威慑,以了解未来的潜在变革性武器,以及监视非国家支持型攻击者。

三是测试智能反机场武器和空射反坦克导弹。2018年8月20日,印度国防部宣布,印度在本国空军坚登靶场成功完成本土研制的智能反机场武器以及空射型反坦克导弹“海林纳”的测试。印度国防部发言人称,智能反机场武器系统可准确制导摧毁各种地面目标,“海林纳”导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反坦克武器之一。智能反机场武器和空射型反坦克导弹“海林纳”,均由印度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开发研制,将装备印度空军和陆军。

四是与日本加强安保和尖端技术领域合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8年10月29日晚在首相官邸与到访的印度总理莫迪举行第12次日印首脑会谈。双方同意加强安全保障以及以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主的尖端技术领域合作,如双方将促进防卫产业和相关政府部门间交流,加强陆上无人驾驶车辆、机器人工程学等防卫装备和技术领域共同研发。

五是与俄继续探讨合研五代机。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8年8月19日报道,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总裁尤里·斯柳萨里在参加“俄罗斯1”频道节目时表示,俄罗斯和印度继续合作,讨论有关研制第五代战机的事宜。印度不仅将购买飞机,还将获得许可进行制造。

四、 大力发展航空航天

一是拟于2020年装备“鲁斯特姆”-Ⅱ无人机。印度国防研发组织(DRDO)披露,印度陆军将于2020年装备“鲁斯特姆”(Rustom)-Ⅱ无人机。该型无人机由国防研发组织下属的航空发展机构负责主持研发,已于2018年2月试飞成功,在其各方面性能得到检测后,将装备印度陆、海、空三军部队。“鲁斯特姆”-Ⅱ基于美国“捕食者”(Predator)无人机而研发,是一种中空长航时无人机,飞行高度超过22000英尺(约6.7千米),航时约20小时,可用于执行多种情报、监视和侦察(ISR)任务。

二是印度空军扩大新战机招标范围。2018年4月,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发表题为《印度空军的下一种超级武器可能是F-35或F/A-18》披露,印度空军正在修改它的单引擎战斗机招标要求,以便将双引擎喷气式飞机设计包括在内。此次招标目的是采购适合保卫印度边境的新一代短程喷气式战机,希望在未来几十年中逐步淘汰上世纪50年代的米格-21单引擎战斗机。

三是将与美国合作生产F-16战机机翼。多家印度和美国媒体2018年9月5日报道称,美国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布,将与印度厂商合作生产F-16战斗机机翼。新的机翼制造厂将设在印度第六大城市海得拉巴。此举将“增强洛·马与塔塔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将成为“印度制造”计划的有力支撑。洛·马公司正与美国波音、瑞典萨博、法国达索等公司竞标一份价值预计达150多亿美元的多用途战斗机合同,为印度空军提供114架战斗机。为了拿下这个军火大单,洛·马此前就曾承诺,如果印度政府选中他们的产品,他们将把F-16的战机生产线转移到印度。

四是航天计划雄心勃勃。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8年8月13日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金思旺表示,印度计划在未来16个月的时间里进行31次航天发射,平均每个月发射2次。空前数量的卫星进入地球轨道,将主要用于地表观测和海洋研究,其中包括部分外国卫星。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下一个航天发射就是借助印度国产“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将英国的两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据统计,2017年印度共进行了5次航天发射,将138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包括“一箭104星”的世界纪录。今年1月,印度成功发射一枚载有31颗卫星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

五是计划在2022年前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印度时报》等媒体2018年9月15日报道称,印度总理莫迪当天表示,印度计划在2022年之前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从而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后全球第四个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上周也宣布,计划于2019年1月发射3890公斤重的无人探月航天器。该航天器将由印度制造的大推力运载火箭GSLV Mark III发射升空,主要执行绕月飞行和探测研究等任务。该航天器还带有一个着陆器,计划于2019年3月择机登陆月球表面,收集月球地形、矿物质和外层空间等数据。

五、 提升边境作战能力

一是持续增兵中印边境地区。据印度报业托拉斯网站2018年3月31日报道,在洞朗对峙之后,印度在与中国接壤的边境地带增加了部队部署,并大大增强了巡逻。印度还在加强监视机制,以便对中国在战略敏感的西藏边境地带的活动保持密切关注,甚至定期部署直升机进行侦察。印度正加强在东部边境的兵力部署,在巴纳格尔新建一支山地打击军,并在前线地区部署苏-30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军方还重新启用了靠近边境地区的一系列前沿机场,在东部边境部署超音速巡航导弹,并计划部署特种行动飞机。另据《印度斯坦时报》网站报道,据了解内情的几位官员透露,印度不仅将在中印边境地区增强军事能力,还要在一些战略要地新建医疗设施,提高前沿地区医院的收治能力,为军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是计划在印中边界沿线新建四条铁路。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印度政府2018年4月4日向国会通报说,印国防部已确定了四个将在印中边界沿线建设的战略性铁路项目,但最后定线测量工作仍未完成。

三是演练与中巴双线作战。

据《印度快报》2018年4月11日报道,印度空军展开史上最大规模军演,并首次演练“奔腾作战”模式,以检验对中国、巴基斯坦两线作战的能力。这次演习将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在印度西部、北部边境以及印度洋进行,共有1.5万名空军官兵和超过1100架飞机参演。印度陆军与海军部分军力也将参演。印军假想,一旦洞朗对峙之类的情况再现,快速空运能令印军得心应手。印空军可以在48小时内把士兵从一处前线运往另一处。此外,印军苏-30MKI战机将从北部基地起飞,飞行10小时抵达印度洋投弹,展示远程打击能力。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要求,到2022年,印度空军必须要有42支战机中队,但目前只有31支,数量远远不足。为了克服战机短缺问题,印度空军在这次演习中,将首度演练“奔腾作战”的概念,以应对中国与巴基斯坦的两面威胁。该模式将通过提高战机操作性能,提升维修能力,以此在战机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提升出动频率。

四是打造边境高技术“智能围栏”。据印度报业托拉斯网站2018年9月16日报道称,印度在印巴边境沿线的两个5公里地带启动首个“智能围栏”试点项目。该项目将部署激光激活的围栏和技术驱动的关卡,以堵住边界沿线脆弱的缺口。智能围栏利用许多设备进行监视、通信和数据存储。作为智能围栏的一部分,热像仪、地下传感器、光纤传感器、雷达和声呐等传感器将安装在高空气球、铁塔和电线杆等平台上。新系统可以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对边境进行全天候监控,不管是沙尘暴、雾天还是雨天。未来这种装备将部署在印度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之间2400公里的边界沿线。该系统是莫迪政府提出的全方位综合边境管理系统(CIBMS)的一部分,该系统将至少部署在与这两个国家的边境上,旨在完全封锁这两处边境,防止渗透和非法移民。

聚焦|2018年印度军力发展大盘点

五是通过演习提升实战能力。据印度“雷迪夫”网站2018年4月6日报道,印度空军将从2018年4月8日开始动用全部资产进行为期两周的、名为“空中力量”的演习,而日夜演练的主要目的是要检验部队应对可能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安全挑战的战备情况和作战能力,比如在出现短暂而又激烈的战争情况下如何实时协调、部署和使用空中力量,以及验证新的战略和战术、新近列装或升级的资产和装备。印度空军称,演习的第一阶段将把焦点放在北部边界,第二阶段将检验在西部边境地区发生战事情况下部队的战备情况。军方一直谋划的加速行动、网络中心战、远程任务和山谷间部队转移的概念是此次军演的部分内容。这次演习的重点还包括灵活使用空域、与印度海军进行联合海上空战行动、与印度陆军联合行动、模拟在敌后搜救跳伞飞行员的战斗搜救行动、以及利用公路大规模疏散伤亡人员等行动。

六、 增强海上作战能力

一是全天候“盯死”印度洋。《印度斯坦时报》网站2018年5月7日爆料称,印度参谋长委员会主席、海军最高指挥官苏尼尔·兰巴上将公开表示,印度海军将部署一支由5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对印度洋海域实施24小时监控,密切关注“域外海军力量的部署模式和周期”,重点提高海上运行能力和对印度洋的影响力。

二是强化海湾部署。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网站2018年5月21日的一篇独家报道称,为防止“中国军力进入”,印度海军近日以伊朗查巴哈尔港等为支点,加强了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部署。如印度海军每两个月都会派出一艘军舰,在波斯湾常态部署15天。特遣部队主要部署在印度帮助建设的伊朗查巴哈尔港附近,有时还会增派空中侦察兵力,以监测该海域情况。

三是国产航母拟于2020年试航。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2018年7月24日报道,印度政府新闻信息局7月19日发表声明称,印度海军将于2020年对印度第一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进行航行试验。

聚焦|2018年印度军力发展大盘点

资料图:2013年8月12日,印度第一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在印度南部港口科钦下水。

四是订购2艘潜艇支援船满足搜救需求。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2018年9月27日报道称,印度海军已与国营的印度斯坦造船公司(HSL)签订合同建造两艘潜艇支援船(DSV)来增强其潜艇支援能力。预计印度斯坦造船公司将在36个月内完成第一艘长118米、排水量7650吨的DSV,再过6个月建成第二艘。这两艘DSV将分别停泊在孟买和维沙卡帕特南,它们将开展广泛的潜水作业来辅助潜艇救援、水下检查以及海上失踪船只和飞机的打捞等活动。

七、 扩大军贸“朋友圈”

一是印美军贸升温。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2018年6月12日发表题为《印度寻求价值9.3亿美元的武器和装备》的报道称,美国国务院批准了一项潜在的向印度出售武器及支持设备的一揽子军售协议,包括:14部T700-GE-701D发动机、4部AN/APG-78火控雷达、4套Block III雷达电子元件、4部AN/APG-48B改进雷达频率干涉仪、180枚AGM-114L-3“地狱火”导弹、90枚AGM-114R-3“地狱火”II导弹、200枚“毒刺”Block I-92H导弹、7个先进目标获取和指示瞄准/飞行员夜视传感器系统、14套嵌入式GPS惯性导航系统以及火箭弹、训练及模拟弹、30毫米火炮和弹药、转频器、模拟器、通信设备、备件、工具及检测设备、支持设备、人员培训和训练设备、出版物及技术文献等。

美国商务部2018年8月30日宣布,放宽向印度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限制,给予其与北约盟国同等的采购权,为印度进口最新军事装备、技术铺路。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表示,赋予印度战略贸易许可,是为了方便向印度出口高科技军事产品和受出口管制的民用产品,表明印度“作为美国防务伙伴的地位提升”。印度与美国军火商接连达成一系列军购意向,双方期望在9月举行的美印“2+2”高层会谈前达成一揽子军购协议。在对印度战斗机订单的争夺中,美国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军火商接连放出消息,称与印方达成军贸大单意向,不但向印军出口多款先进战斗机、多用途直升机和运输机、侦察机、无人机等,还不惜与印度公司合资,出让技术,甚至把生产线搬到印度。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3月宣布,将在印度建立F-16战机全球生产中心,不仅为印度生产F-16最先进的Block 70系列战机,还负责全球F-16战机的维护。波音公司与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和马恒达防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推动在印度生产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据路透社2018年9月报道,美国和印度正式签订《通信兼容与安全协定》(COMCASA),为美国向印出售一系列高技术敏感武器打开大门,例如用于侦察和监视的武装无人机。印度防长西塔拉曼称,美印防务合作将两国关系推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印两国还商定2019年在印度举行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

二是致力于与他国合作以确保在印度洋上的基地。2018年4月,日本《朝日新闻》刊登题为《印度对中国的警惕与顾虑》文章提出,印度警惕中国进出印度洋,正通过确保海洋基地来加强与各国的合作。如2018年1月,印度与西印度洋岛国塞舌尔签署了与建设基地有关的协议文件。印度军队未来20年内可以在该国某个岛上设立基地。2月,印度与阿曼签署了允许印度海军舰船停靠代格姆港的协议;伊朗总统鲁哈尼访问印度时,就印度方面管理伊朗东南部恰巴哈尔港一部分一年半时间达成协议。

三是印日签订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据路透社2018年10月报道,日本驻印度大使平松贤司表示,日本希望与印度签订日本自卫队和印度军队相互融通物资与劳务的《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签署该协定后,日本舰船可以在印度安达曼岛和尼科巴群岛的海军基地获取燃油和其他服务。这些印度海军基地靠近重要航道马六甲海峡。而印度舰船也可以进入在日本的基地获得补给。

八、 参与多国联合演习

一是印越首次进行双边海军演习。据印度《昌迪加尔论坛报》网站2018年5月14日报道,印度和越南将于本月晚些时候首次进行双边海军演习。印度海军3艘军舰(“萨希亚德里”号护卫舰、“卡莫尔塔”号轻型护卫舰和“沙克蒂”号补给舰)将于21日进入越南岘港。印度海军发言人夏尔马说,从21日至25日,两国海军人员将进行交流和互动,随后举行联合军演。今年1月底,印、越两国在印度中央邦贾巴尔普尔举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陆上演习。仅4个月后,又准备进行海军演习。这将是迈向印度所谓“东进”政策意义重大的一步,标志着两国关系继续升温。

二是美印日首次在关岛海域举行“猎杀潜艇”演习。据环球时报2018年6月7日报道,美印日联合举行的“马拉巴尔-2018”演习于6月7日至16日在关岛海域展开。这是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太司令部之后首次进行的“马拉巴尔”联合演习。印度媒体称,此次演习的重点在于反潜,世界最强的三种反潜机将联合猎杀由美日潜艇扮演的假想敌。演习分为两个阶段:6月7日到10日的港口阶段和11日至16日的海上阶段。海上阶段的科目涵盖各种海上作战活动,包括航空母舰作战、防空、反潜、水面作战、反船只劫持战、海上拦截和搜索救援等。这次演习也许是所有三个国家海军资产参与度最大的一次马拉巴尔演习。印度海军的“什瓦利克”级隐身护卫舰“沙海亚里”号、“卡摩尔塔”级轻型导弹护卫舰“卡摩尔塔”号和“沙克蒂”号油轮参演。美国参演装备包括“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里根”号、“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帕萨迪纳”号和“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安提坦”号、“钱瑟勒斯维尔”号,此外“伯克”级驱逐舰“本福尔德”号、“麦肯”号和P-8A反潜巡逻机也将参演。而日本防务省的消息则称,日本海上自卫队将派出“日向”级直升机母舰“伊势”号、“高波”级驱逐舰“凉波”号,“秋月”级驱逐舰“冬月”号和一架P-1反潜机、一艘“苍龙”级潜艇。印度海军部署一架P-8I远程反潜巡逻机,而美国部署两架P-8A反潜巡逻机,日本则派遣一架川崎P-1先进反潜飞机。此外,日美分别将利用直升机母舰和航空母舰搭载的反潜直升机实施反潜作战。扮演假想敌的潜艇包括一艘美国核攻击潜艇和日本最先进的“苍龙”级常规潜艇。“马拉巴尔”演习海域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再到关岛,有逐渐向太平洋移动的趋势,反映了印度对太平洋的觊觎和美国对印度洋的重视。

三是印空军在澳演习。据印度Zee新闻网站2018年7月30日报道称,包括一支“揭路荼”突击部队、4架苏-30MKI战斗机、1架C-130运输机和1架C-17运输机在内的一支印度空军部队,首次在澳大利亚皇家空军达尔文基地参加军事行动。这场多国空军演习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同类演习之一。此次演习7月27日正式开始。来自多个国家的140多架飞机和4000多名军事人员参加了在澳大利亚举行的“漆黑”军事演习。

四是印度和哈萨克斯坦举行军演。印度国防部2018年9月5日发表声明称,该国与哈萨克斯坦的“KAZIND 2018”联合军事演习将于9月10日至23日在哈国奥塔尔地区举行。演习首要目的旨在两军交流经验和更深入研究彼此战术。

五是印日海军举行双边军演。2018年10月7日至15日,印度和日本在印度南部的维萨卡帕特南附近举行海上军演。印度海军派出包括“萨特普拉”号护卫舰在内的3艘水面舰艇、1艘潜艇和1架反潜巡逻机,日本海上自卫队则出动“加贺”号直升机航母以及“电”号导弹驱逐舰。演习内容包括反潜战、登舰搜捕和反潜/防空场景中的协同行动。

六是中印举行双边军演。2018年12月10日,中印两国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军演,此次联合演习被视为自去年洞朗对峙后两国关系缓和的又一迹象。有观点称,在加强两国合作及增强两国互信的过程中,军事互信都将是重中之重。当前,印度恢复与中国的联合军事演习,可以视作洞朗事件后两国在军事互信方面的进步。源:学术plu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