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評估制度,助力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

完善评估制度,助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完善评估制度,助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廖 鴻

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路徑,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有助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隨著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得到格外關注。社會組織規範管理也從強調登記要件與管理程序逐漸轉向重視社會組織治理結構與組織行為。2007年,民政部《關於推進民間組織評估工作的指導意見》的發佈,正式開啟了全國性和地方性社會組織評估工作進程。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試點和經驗積累,初步構建了規範的社會組織評估制度和基本流程:對第三方評估機構的招標、民政部門對社會組織參評的宣傳動員、社會組織自評與申報、參評名單公示、第三方評估機構現場評估、評估委員會終評、網站公示、民政部門公告。總體上,社會組織評估的科學性、有序性和權威性顯著提升。

一、評估助力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

(一)評估是社會組織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各項事業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社會組織的高質量發展同樣面臨著深化改革的時代任務。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組織的發展關係到創新社會治理的質量提升。而評估制度則是對社會組織發展質量的一次全過程體檢。自2007年評估工作啟動以來,社會組織評估在社會組織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與指導性作用。黨的十九大對社會組織發展有了新的要求,社會組織發展已經從建設推進時期進入到功能發揮時期,如何有效地在社區治理、行業自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環境治理以及基層組織建設中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是今後社會組織發展的中心議題。這就需要對社會組織發展質量進行把關,以評估促發展、以監督促提升,構築健康的社會組織發展生態系統。因此,開展社會組織評估,既是社會組織新時代發展階段的新要求,也是貫徹黨的十九大頂層設計的必然實踐要求。

(二)評估是社會組織創新發展

治理精細化要求

從管理到治理、從培育到規範,社會治理環境發生了快速演變,特別是面對山寨社團的不斷出現,社會組織創新發展對主管部門提出新的治理要求。一方面,社會組織數量從無到有,組織的快速增長需要主管部門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另一方面,社會組織質量從劣到優,需要主管部門形成一套有效的評估體系。藉助完善的評估制度,社會組織的粗放式管理向標準化治理轉變,同時也自然推動社會組織生態系統形成規範和有效的“進入-退出”機制。面對社會組織的治理精細化要求,社會組織評估的意義重大,既可以在數量上實現穩中有升,也可以在質量上形成良性循環。

(三)評估是社會組織規範發展與提升質量的要求

隨著市場化改革與政府治理創新,社會組織在帶來了社會發展活力的同時,也具有了一定的組織風險。“社會組織失靈”成為當前社會組織存在的問題,即社會組織出現多而不強、雜而不專、立而不轉的局面,殭屍組織、空殼組織、冗餘組織、野雞組織頻出。社會組織迫切需要藉助評估手段來治理“社會組織失靈”問題:一方面,評估在保證社會組織發展的同時,強化社會組織規範,使評估承擔社會組織發展的“門檻”作用;另一方面,評估確保助力社會組織質量提升,形成社會組織發展優勝劣汰局面,在激勵機制建設的同時探索懲罰機制,使評估成為社會組織發展的“漏網”。

二、社會組織評估工作取得良好成績

(一)分類評估體系有效構建

分類評估是社會組織評估工作的重要原則,民政部門針對不同類型的社會組織制定評估指標和評分標準。2007至2012年,民政部逐年啟動了各類全國性社會組織評估工作:2007年啟動基金會評估,2008年啟動行業協會商會評估,2009年啟動民辦非企業單位評估,2011年啟動學術類社團、非內地居民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基金會評估,2012年啟動聯合類、職業類和公益類社團評估。與此同時,地方民政部門根據本地社會組織發展情況,以全國性社會組織分類評估指標為基準,構建地方性評估類別和評分標準。此後,社會組織分類評估體系從發展期走入成熟期,根據時代要求動態調整年度評估指標和評分標準,以專業化提升評估的科學性。

(二)第三方評估機制穩步推進

第三方評估機制是社會組織評估可持續性的重要實現路徑,是整個社會組織評估流程的關鍵一環。民政部門從啟動社會組織評估工作之初就已開始對其進行探索,初期的評估工作由國家社會組織管理局委託民政部社會組織服務中心開展。2015年,《民政部關於探索建立社會組織第三方評估機制的指導意見》發佈,正式全面進入“管評分離”的社會組織第三方評估新階段。民政部門通過公開招標和邀標、競爭性磋商、定向委託等購買方式,連續三年委託民辦非企業單位或社會服務機構、社會團體、市場中介機構等獨立社會機構具體負責全國性社會組織的現場評估。第三方評估機制作為推動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創新和政府轉變職能的重要內容,以制度化提升評估的有序性。

與此同時,評估工作從一開始就建立各方專家、各部門負責人、包括傑出社會組織負責人深度參與的社會組織評估委員會和複核委員會,進行實質性無記名投票決策,對評估起最終把關和終審的作用,保障了評估工作的公開、公平和公正。

(三)評估結果應用持續擴大

評估在“登記、年度檢查或年度報告、培育、評估、抽查、處罰”六位一體社會組織管理模式中居於動態銜接位置,評估結果應用是社會組織評估工作的延續。隨著社會組織評估覆蓋面的不斷提高,評估結果應用的範圍持續擴大,包括年度檢查或年度報告、政府轉移職能、政府購買服務、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認定、評比表彰、信用信息管理等領域。此外,社會各界在參與慈善活動的過程中,也會自發將社會組織評估等級納入考慮範圍。評估結果應用與評估工作緊密聯繫、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由此,社會組織成為社會治理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組織評估等級的品牌效應逐步發揮,以社會化提升評估的權威性。

三、社會組織評估工作中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

(一)評估指標有待進一步完善,逐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評估指標體系

評估指標是社會組織評估的基礎,而規範和有效的標準化評估指標體系則是考驗評估工作持續性的關鍵。雖然社會組織評估工作已經走過了十餘年,在不斷的探索中科學的分類評估體系已經初步確立,但具有中國特色的評估體系依然存在不足。已有評估標準經常借用西方理論話語,對評估起到積極作用的同時,卻存在評估與社會組織發展實踐沒有完全匹配的問題。

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組織評估體系,既是對我國社會組織發展的經驗終結,也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之路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把握我國社會組織發展的規律性,及時總結我國社會組織發展中的經驗,將評估有效與組織發展相連,而不是出現“發展-評估”兩張皮的矛盾局面;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我國社會背景的特殊性,構建科學有效的創新指標體系,將社會組織發展納入到宏觀國家建設之中,而不是出現“理論-實踐”兩條路的衝突局面。

(二)評估過程有待進一步規範,逐步確立經得起考驗的可持續評估機制

如果說評估指標是評估工作的基礎,那麼評估過程則是整個社會組織評估流程的關鍵,即現場評估環節。隨著第三方評估機制的建立,社會組織評估的程序公正性得到加強。但是,評估程序較為單一,動態評估機制仍然不足,因而評估的可持續性有待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評估過程中的內容有待進一步優化,形式多於內容依然是評估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難題。

提高社會組織主動參評的積極性也是未來評估過程的工作之一,對可持續評估機制形成重要反饋。從某種程度上說,評估也是服務社會組織的一種形式,在保證評估質量的同時,積極創新評估模式,是優化評估程序的關鍵。實現評估過程不走形式與過場,察實情、糾關鍵,實現評估工作的精準性。重視社會組織評估程序中的關鍵環節,節約評估成本,提高評估工作效率,構建可持續評估機制。

(三)評估結果有待進一步共享,逐步提高評估在社會組織發展中的話語權評估結果既是社會組織發展的體檢報告,也是社會組織管理部門的公信檢測。在不違反隱私基礎上,積極主動的公佈評估結果,有條件的將評估數據進行共享,是提高社會組織評估公信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提高政府業務指導單位、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話語權的一個重要平臺。已有的評估結果,在社會組織實踐的利用中往往存在不足的現象,既缺少對於實踐層面的矯正作用,也缺少在理論層面的深入探討。對於評估結果的深入挖掘與科學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

因此,重視社會組織評估結果的共享機制,是未來評估工作深化的重要步驟。一方面,強化評估結果反饋機制,在完成現場評估的基礎之上增強動態評估機制;另一方面,細化評估結果的激勵機制,形成正向的引導機制與反向的懲罰機制,增強評估的主動性;此外,進一步實現社會共享,將社會組織評估結果作為建設誠信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政府有關部門在其中的話語權。

(作者單位丨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