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降服蒙古,一損招讓蒙古人口損失9成,滿族人口增長了10倍

清朝降服蒙古,一損招讓蒙古人口損失9成,滿族人口增長了10倍

生長在草原大漠的蒙古族,天生就是優秀的戰士,弓馬嫻熟戰鬥力強悍。蒙古草原上部落眾多,相互之間經常火併,長時間的戰亂嚴重製約了部落發展,可各個部落一旦被統一,就會迅速形成巨大的戰鬥力,所迸發出的破壞力是驚人的!成吉思汗一統蒙古,十幾萬鐵騎就能橫掃歐亞。歷朝歷代蒙古一直是北方嚴重的“邊患”,中原歷代王朝很忌憚,所以用盡各種方法來打擊、分化、制約蒙古。

清朝降服蒙古,一損招讓蒙古人口損失9成,滿族人口增長了10倍

明朝朱元璋推翻蒙元統治,把蒙古貴族趕到了大漠,但很長時間裡蒙古勢力依舊強勁,所以朱元璋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削弱蒙古。比如多次派遠征軍深入大漠征剿北元,有意的對蒙古各部落進行挑撥,還在北方邊境建築了大量的軍事重鎮,甚至把自己兒子分到邊疆守邊。但這些舉措雖然都是建立在明軍強大的基礎之上,可蒙古依舊是明朝的威脅,一有機會就會伺機捲土重來。但到了清朝時候,卻用了僅僅幾十年就降服了蒙古,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清朝降服蒙古,一損招讓蒙古人口損失9成,滿族人口增長了10倍

早在清朝建立之前的後金時代,努爾哈赤就多次與蒙古火併,經過多年征戰直到把蒙古各部落打服,甚至滿族皇太極還被尊為蒙古大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滿清不僅在中原稱帝,還直接繼承了蒙古大汗的位置,擁有了蒙古的合法統治權。不僅如此,滿清對蒙古創新實行了“盟旗制”,為的就是限制蒙古的遊牧傳統,將人口與土地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旗”是基礎單位,“盟”是多個旗組成的會盟組織,盟長由清廷選派,負責治下各方面重要事情,但所有盟長都沒有兵權。在盟旗制度約束之下,旗與旗之間的界限十分明確,不能隨便通婚往來,放牧也不能越界。

清朝降服蒙古,一損招讓蒙古人口損失9成,滿族人口增長了10倍

在以上措施的基礎上,清廷還對蒙古人口進行縮減。當年滿清入關的時候,草原上有上千萬蒙古人,但清朝為了徹底降服蒙古,用一損招讓蒙古人口損失了9成。清廷對蒙古沒有實行殘酷的“減丁政策”,而是用軟刀子殺人,大力推行“黃教”。大量興建寺廟就需要大量的僧人,每戶人家比如說有四個兒子就必須派三個去廟裡,還不能結婚生子,時間久了人口出生率自然就下降了。再一個,信奉黃教的人多了,大家都變得更加溫順了,沒有了爭強鬥勇的血性何談起兵造反呢?晚清時期,全國各個地區都有長足發展,但僅僅蒙古還是在遊牧,滿族人口相比剛入關的時候增加了10倍,漢人也增長了4倍,獨蒙古人口減少了9成。當然蒙古被滿清降服並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最基本的還是滿清相對蒙古來說足夠強大,外部沙俄興起,逐步壓縮了蒙古族人的活動範圍,夾在沙俄和滿清這兩個強悍大國之間,哪個也得罪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