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進獻了一個鐵疙瘩,中國下了一道死命令,他們差點被餓死

明朝有個有大臣叫做梅國楨,他足智多謀,善於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其在萬曆年間擔任兵部右侍郎的職務,坐鎮邊關,督管當時邊關各鎮的軍務,可以說,成為了一方諸侯。既然在邊關,那麼,就要和諸多境外民族打交道,一些事務必須得處理妥當,畢竟外交大都會涉及天朝的顏面。

而梅國楨對這些塞外的少數民族一般都是採用恩威並施的辦法,這讓他樹立了一個可敬可畏的形象。

少數民族進獻了一個鐵疙瘩,中國下了一道死命令,他們差點被餓死


梅國楨在處理外交事務上不會放過一絲小細節,並能夠讓自己的國家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我們通過史料上的記載,來領略下他的手段。

可以說,鐵器時代是人類發展史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時代。人們最早知道的鐵是隕石中的鐵,古代埃及人稱之為神物。在很久以前,人們就曾用這種天然鐵製作過刀刃和飾物,這是人類使用鐵的最早情況。地球上的天然鐵是少見的,所以鐵的冶煉和鐵器的製造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時期。

當人們在冶煉青銅的基礎上逐漸掌握了冶煉鐵的技術之後,鐵器時代就到來了。

少數民族進獻了一個鐵疙瘩,中國下了一道死命令,他們差點被餓死


商周時期中原地區青銅冶煉術已達到相當水平,但是從商代中期到週末數百年間,人工冶鐵術並未在高超的冶銅技術的影響下發展起來,西周末偶見人工冶煉的鐵器時,仍使用隕鐵,可見,此時的鐵是多麼的珍貴。後期,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鐵器就逐漸代替了青銅,所以,歷朝歷代對於冶鐵是非常重視的。

有一天突然有一個來自外族的使者奉其首領的命令來見梅國楨,梅國楨接待這位使者,稍微寒暄過後,使者便表明了其來意。他對梅國楨說:“大人在邊關的這些年處理事情及有分寸,贏得了我們的尊重,今天,之所以前來拜見大人是給大人帶來我們新產的鐵作為禮物獻給大人,以表達我們對您的尊重。”

說完使者便把一塊鐵恭恭敬敬的獻給了梅國楨。

少數民族進獻了一個鐵疙瘩,中國下了一道死命令,他們差點被餓死


梅國楨聽到異族竟然也可以產鐵了,內心剛泛起一番波動,可真看到使者獻上來的那塊鐵就知道,這所謂由異族產的鐵實則還是在中原產的,其之所以這樣做的緣由梅國楨也大概猜到了。

梅國楨當下也沒當面拆穿使者的謊言,反而是表達了自己的祝賀。祝賀他們終於可以自己產鐵了,最後,還專門設了一個晚宴來款待使者。

待使者走後,下屬對此感到很疑惑:“大人,難道他們真的掌握了產鐵的技術嗎?”

梅國楨回答:“這塊鐵說是由他們產的,實則還是一塊中原的鐵。”

下屬聽到這更感到疑惑了:“那麼,他們為何要做此舉來欺騙大人呢?”

梅國楨笑了笑,說:“無非是關於“緊鐵令”想出的一個破法子罷了。”

少數民族進獻了一個鐵疙瘩,中國下了一道死命令,他們差點被餓死


塞外民族此舉是想讓明朝這邊放鬆對鐵的管控,之所以獻上一塊謊稱為自己所制的鐵,就是想讓明朝以為塞外民族既然能產鐵了,那麼,禁鐵令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最起碼,能讓中原王朝放鬆一下對鐵流通的管控。

中原王朝的這項禁鐵政策可以追溯到漢代,從這個時期開始,中原大地上很多次的戰亂都是直接或間接的由外族入侵而引起的。北方的遊牧民族天生驍勇,擁有很強機動性的騎兵,對中原王朝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然而,塞外民族沒有掌握冶鐵技術,也就是說他們沒有能力自己打造兵器。

所以,中原王朝就以這一點來限制北方民族的發展,“禁鐵令”就是讓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所需要的鐵流通,多的一律不給。一直到明代時期的邊關,依然有這種禁鐵政策。

少數民族進獻了一個鐵疙瘩,中國下了一道死命令,他們差點被餓死


北方的遊牧民族想的這個法子無奈一開始就被梅國楨識破了,梅國楨將計就計,把塞外民族派遣使者獻上來的這塊鐵打造成了兵器,並在上面刻上獻鐵的年月日。同時,梅國楨傳令各邊鎮,停止對境外供應鐵器,並對外宣稱:塞外已經有能力自己產鐵了。

“禁鐵令”本來就讓塞外的鐵量十分低,這一下直接斷了供應,境外的少數民族還怎麼能生活得下去?果不其然,在梅國楨頒下那項禁令後的不久,就有使者前來斥責其不守信約。最後,沒有了鐵,境外的百姓連煮飯的鍋都沒有了。

梅國楨這邊絲毫不慌,回答使者:“你們不是能自己產鐵嗎,怎麼鍋還造不了?”

使者想耍賴:“大人您這都什麼時候了還給我們開玩笑,何時起我們說能夠自己產鐵了?”梅國楨也不與使者做過多的爭辯,直接叫人把打的那把兵器拿給他看,說:“這就是你們上次獻給我的那塊鐵打造出來的,上面還刻具體的時間。”

少數民族進獻了一個鐵疙瘩,中國下了一道死命令,他們差點被餓死


使者一看物證在,也沒有再狡辯的勇氣,直接跪在梅國楨前,主動承認了錯誤,懇請明朝這邊能原諒他們這次不當的行為。

梅國楨看到其已經認錯了,也就達到了起初想要達到的目的,也就沒有繼續為難塞外民族,畢竟真把人給逼急了還不得到中原王朝來搶奪生活資料。

經過此事,梅國楨的形象在塞外民族的心中更深了,明朝也顯現出了一箇中原王朝的胸襟。只是如果把鐵給限定死了,塞外民族就活不下去了,這還沒有使用其他的手段呢。所以,此事讓塞外民族認識到了明朝的強大是在各方面的,也就不敢再去招惹了,邊關在梅國楨的坐鎮下安定了許多年。

『《明史》、《中國冶鐵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