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產大騰挪,劉益謙打的什麼算盤?

保險資產大騰挪,劉益謙打的什麼算盤?

已是歲末,凌晨5點多劉益謙更新了一條朋友圈:“談不上披星戴月,而是細雨濛濛趕腳”,配了一張飛機舷窗的照片。6個小時後,劉益謙再度更新,“這麼大的霧還是降下來了,看來今天是個好日子,風調雨順!”

讓劉老闆漏夜趕場的是一場簽約儀式。12月3日,劉益謙控股的天茂集團(000627.SZ)與湖北宏泰、武漢地產、江岸國資這三家國資股東簽約,擬共同以現金方式向國華人壽增資95億元,其中天茂增資約48.45億元。增資完成後,天茂持股仍為51%。

這是劉益謙保險資產騰挪大戲的其中一場。僅一週之前,天茂出清了所持的安盛天平財險9.25%的股權。

在這位資本強人眼裡,保險這門生意接下去要怎麼做?劉益謙以“買買買”著稱,無論是3.08億元買下王羲之《平安帖》,還是2.8億港幣買下明化成鬥彩雞缸杯。資本圈流傳著一句劉老闆的名言:“藝術品要買貴的,股票要買便宜的。”

2004年劉益謙發起設立天平車險,這可以看做是其涉足保險業的開端,他比很多資本巨頭都更早地抓住了保險牌照。2007年隨著國華人壽的獲批,天茂把壽險牌照收入囊中。2016年趁著保險市場的熱度,天茂曾公告,將其行業屬性由“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變更為“保險業”,儼然成為A股保險第四股。

這是資本大鱷介入保險領域的一個縮影——都有一個“保險夢”,過去幾年尤為熱鬧。隨著保險股權穿透式監管日趨完善、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曾經炙手可熱的風口也漸漸平息。劉益謙此時的一系列舉動,又意欲何為?

出清財險

劉益謙與安盛保險分手了。11月26日,天茂和其餘4家股東同時與法國安盛公司(AXA)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5家股東將合計持有的安盛天平50%股份出售給法國安盛。出售完成後,法國安盛將實現對安盛天平的100%持股。

至此,劉益謙清空了手裡的安盛天平股權,此前他在其中佔比9.25%。2004年,劉益謙正是通過參與發起設立天平車險涉足保險江湖。

作為中國第一家專業車險公司,天平車險曾連續穩定盈利,為天茂帶來了大筆營收。但從2013年起,天平車險進入虧損期。為了扭轉局面,2014年引入了法國安盛,除更名為安盛天平外,業務範圍也從車險拓展到了家財險、貨運險、責任險等。而車險仍然是其最大的業務板塊。但隨著車險市場新規不斷推出,商車費改進一步深化,大部分以車險為主的中小險企保費不斷下滑,安盛天平也難獨善其身。

2014~2016年,安盛天平的車險承保虧損分別為3.1億元、2.3億元和3.59億元。2017年,安盛天平的車險承保虧損進一步擴大至4.73億元,居行業之首。多年來,安盛天平傳統的風控技術,依賴於人員的勘察定損、核價理賠,在科技盛行的今天顯得落後。2017年,安盛天平的綜合成本率為111.5%,遠高於業內平均水平。

也因此去年安盛天平整體出現虧損,達2084.62萬元。安盛天平還曾因一些營業網點存在網銷拒絕單獨承保交強險,在2017年收到三張罰單,共計被罰15萬元。原保監會行政處罰公告稱,安盛天平某營業部在核心業務系統中設置不能單獨承保交強險,若消費者增加選擇投保商業車險後,才可提交投保需求,進入訂單確認環節。

劉益謙曾經表示,他把安盛天平當做產業來做,過去14年投入了更多精力在企業經營上,這與一般的股權投資不一樣。這筆投資讓其賺的盆滿缽滿。天茂公告顯示,此次轉讓總金額約為8.51億元。按照此前天茂公佈的2.28億元持股成本計算,該交易預計將實現投資收益約6.23億元。

增資壽險

出清天平安盛的同時,劉益謙也在增資國華人壽。國華人壽是劉益謙手裡的另一張保險牌。

國華人壽的增資已經醞釀2年之久。早在2016年,天茂就曾公告,將募集不超過48.45億元的資金,用於對國華人壽的增資。同時其他股東按比例增資,合計增資金額為95億元。

但這個增資方案遲遲未能得到監管部門批准。當時《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等法規修改或出臺,增資資料需要進行修改,耗時較久。

按照現有的新方案,天茂引入3家湖北省國資企業同步參與國華人壽增資,海南凱益實業有限公司等原三家股東終止增資。新方案若得到監管部門批准,則國華人壽的股權結構也將從純民營轉向混合型。

天茂認為,本次增資可以提高國華人壽的資本實力及抵禦風險的能力,也有利於國華人壽充分把握當前保險業的發展機遇,實現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的快速增長。

相比較虧損不斷的天平安盛,國華人壽的發展更為平穩。2014年進入盈利週期後,國華人壽每年的淨利潤均超過10億元。其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國華人壽未分配利潤已達49.75億元。

但隨著人身險業轉型的推進,國華人壽也在經歷結構調整的陣痛。作為一家中小型保險公司,國華人壽曾經在“資產驅動負債”的道路上高歌猛進,2012年更是創下“萬能險產品三天內銷售額達到1億元”的記錄。銀保渠道佔比過高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2017年,國華人壽實現461.32億元原保費收入,其中銀保渠道佔比達到95.11%。

今年1月,國華人壽曾表示將強化銀保渠道優勢推動轉型,壓縮萬能險規模,並重點發展期繳型長期年金、養老年金產品,推進結構優化。

但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國華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320億元,同比下降了24%。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卻同比大幅增長了近五倍。同時國華人壽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今年前3季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3.88億元,同比收縮60.65%,淨利潤同比下滑了約4成。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22.69%、131.28%,也是捉襟見肘。

“野路子”難再續

劉益謙現在轉讓產險牌照、發力壽險,有人認為他是在效仿早年馬明哲。馬當年也是從財險轉戰壽險,開始打造平安的百億帝國。

但劉益謙對於保險的態度幾經變化,這也是資本對保險資產的一個縮影。

國華人壽成立之初,多年虧損、業務擴張,需要股東不斷出資。這個階段的天茂在其中的股權曾一度被稀釋至7.14%,可見劉老闆並沒有多激進。

不久後,保險業投資不斷放閘,資產驅動業務成為熱潮。保險因變相發揮著強大融資功能,而深得資本大鱷們的歡心,幾乎每個實力雄厚的民營資本系旗下,都掌控著一張甚至更多的保險牌照。

這讓劉益謙的“金控夢”也蠢蠢欲動。2016年,天茂曾試圖募集近百億元,用於收購安盛天平財險40.75%股權,並對國華人壽增資。倘若當時募資併購成功,天茂將實現控股“一財一壽”,坐擁保險雙牌照,打造金融控股公司雛形初顯。

此舉被不少保險業內人士稱之為“野路子”。在傳統的保險領域,險企都是通過自建業務陣營,從單一領域轉向多元,再升格為集團,至今國內僅有9家保險集團。劉老闆“短、平、快”的打法,引來了“到底多懂保險”的大波質疑。

但緊接著監管趨嚴,監管機構強調“讓真正做保險的人來做保險”。這讓藉助險企槓桿使用資金的“企圖”難以實現,不少投機資本紛紛出讓保險牌照。劉老闆的“金控夢”也隨之破滅。

再造一個平安,劉益謙或許有意,但今天保險業發生了變化,資本江湖也不再是往昔的樣子。天茂三季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0.41億元,同比下跌51.73%,淨利潤跌幅也高達22.77%。當前天茂集團股價不到6元,較2017年的最高點已經“腰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