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鲁迅当年可以骂民国政府?

长顺乐士


文人最滋润的年代,一个是民国一个是春秋



鲁迅当年痛骂国民党,各种揭露国民党政府的残暴。是很让人敬佩的,一般人是不敢的,即使明白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骂。但是鲁迅却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伤害,而且影响很是广泛,追随他的人很多,可以见出他背后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当然了当时的政府也确实是比较开明的,对待知识分子存在特殊的尊重和宽容。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一下:

1、鲁迅所处的那个年代,属于社会比较动荡时期。从辛亥革命到北洋军阀,到各种地方政治势力割据,还没形成中央高度集权。可以说当时是中国最混乱时期,地方军阀各自为政,各自有自己的小地盘。

国民政府忙于统一,收拾地方军阀,忙于混战,如1929年开始,老蒋与阎锡山、冯玉祥等之间的军阀混战等,骂的再厉害。也不如统一对这个政府来说影响重大,人家并没有这个时间和经历去处理这样的事。


2、民国是中国最开放的时代之一。纵观中国古今,民国时期完全是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开明的时代之一。名人可以随便骂政府,在古时候是死一百次也不够的。但在民国时期,只要不太过分,只要不指名道姓骂蒋介石,就可以被包容。

这个跟当时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关,也跟当时还没有形成高度中央集权有关。更是跟当时国外思潮进入中国,处于思想思想跌宕、百家争鸣时期有关。那时候各类思想流行,整个社会环境是宽容的,文化方面更是很活跃,很多思想都能被接受。

3、鲁迅名气很大,影响很大。国民党要抓人,对于这一点是必须有所顾忌的。虽然国民党也把宋庆龄、鲁迅、杨杏佛作为暗杀对象,最终对鲁迅和宋庆龄是并没有实施的,他的谩骂虽然影响很大很不好,但是并没有针对谋个人谩骂,可以得到宽恕。


4、鲁迅自己有强大的靠山和保护力量。 纵观鲁迅的一生认识的人,虽然形形色色,但不乏掌握大权的地方军阀、国民党元老,以及其他派系的大佬们。要是处死他,牵扯的人和势力太多了,甚至会造成混乱,付出的代价属实有点大。加上鲁迅是浙江人,也是蒋介石的老乡,难免不心生情愫。

5、鲁迅骂政府是有自己的特点 他也不是和泼妇骂人一样乱骂。他针对的是政府的各种不好的行为,并不是针对具体的什么什么领导。他骂的都是真实存在的黑暗现象,不是出于自己没有根据的不喜欢。也正是这一点,为他自己的生命安全提高了根本的保障。这也是鲁迅很聪明的一点。

而且作为光复会、同盟会及民国政府“老革命资格”的鲁迅,不仅只是“文学家”而已,他还有“老革命家”的一面。他能全身而退,他的这一身份,即便不能说是关键因素,至少也是一层有利的保护色。


最后是骂人有技巧。鲁迅虽然骂政府,但骂的有技巧,且都是骂的有道理。是针对某一时期出现的突发事件而开骂,骂的有礼有节、有道理,让人信服。这也正是他受到人们尊敬和保护的原因。

他一生顽强地斗争,与国民党斗、与国民政府斗、与权力斗、与愚民斗,几乎与所有人所有势力反着来。最终没有被社会排斥,没有得到伤害,相反得到的是人们更多的尊重。这一切凭的不是侥幸,更不应该是噶种势力的宽容,而是他自己精明的策略,自己给自己的保护其实才是最有力的。


史之策


第一流的知识分子是第二个政府。想鲁迅当年,如此痛骂国民党,持续揭露国民政府的残暴,意在动摇甚至推倒其统治,匕首投枪之猛、影响力之大、追随者之众、背后力量之强,说彼时的上海虹口区景云里周宅是“第二政府”,也许不算太夸张吧。

但是,鲁迅姿态如此决裂、思想如此“危险”,国民政府却始终对他无可奈何,不仅没有暗杀之,甚至有时还予以优容,让他安然病死家中,似乎显得很宽宏大量,甚至很慈悲为怀。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因为鲁迅自1930年以后,因为中外各方势力的角逐,已然不仅仅只是一名自由撰稿人,而是一位“箭垛”式人物,关于他生平与思想状况的记述,早已黄河水一般越搅越浑,我们如今要“正本清源”,基本已经不可能。

所以,本愚免为其难,为鲁迅何以可痛骂国民政府而安然无恙,作几点基本推断吧。因详论会显得文字巨多,在这里不得已也只能舍弃很多证明史料,改用我自己笼统的叙述,祈读此的朋友们谅之。


1,国民政府的松散与投鼠忌器


一种很强大的声音认为,鲁迅之所以可以撕心裂肺骂国家、批政府而安然无恙,是因为当时的国民政府政治开明,以及权力松散之故。

我个人不否认这样的看法,只是觉得将原因解释的未免过于简单。稍知现代史即知,国民政府也是暴力起家,造反建国,暗杀成癖,对待政治及文化异见分子并不见得比此前任何专制政府更加仁慈。

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有一大本黑账,就是他的暗杀历史。被国民政府处理掉的“异已”人物, 比较著名的,就有这一名单:德寿、铁良、凤山、陶成章、汤化龙、唐绍仪、张敬尧、邓铿、曾仲鸣,张啸林、杨杰、杨虎城、廖仲恺、杨杏佛、史量才、李公朴、闻一多等。

国民政府实在并非一个吃素的政府。他对左翼力量的剿杀也一直不遗余力,典型的就是所谓的“左联五烈士”与“龙华二十四烈士”的死。这些人不过都是“左联盟主”的“手下”,尚且要喋血赔命,国民政府独独会放过头子鲁迅?

鲁迅没有遭遇到同等待遇的暗杀,后来如杨奎松等先生推测:一,他在当时的名气太大了,关涉到国际观感与各方势力,这样的人物国民政府也投鼠忌器,不好下手;二,鲁迅生前咒天骂地,但并非蠢驴,不会轻易自陷死地,所以他也不会公然去骂段祺瑞、蒋介石这样一些首脑,取的是指桑骂槐式的策略,国民政府自感没有伤及“核心”,也没必要太过理会他。


2,作为光复会、同盟会及民国政府“老革命资格”的鲁迅


鲁迅不仅只是“文学家”而已,他还有“老革命家”的一面。他能全身而退,他的这一身份,即便不能说是关键因素,至少也是一层有利的保护色。

鲁迅是老同盟会参与者、光复会的老资格。虽然周作人说他不是”会员\


刘愚愚


错!

鲁迅敢骂国民党?拉倒吧!

不是倭国扶植的法西斯蒋介石开明,而是清朝自1901年开放党禁,言论自由后,开始形成的自由政治空气,凡是国人,只要能舞文弄墨都可自由言论,自已组织政党,自由度达到历史最高峰。

正因为有这样的提前,才会有袁世凯执政时,政治党派几百,各省县地方准政治咨议机构几千,统统无忌言论国是。

要说,这是件人人可以平等为国谏言,为民争权大好事。

实际上相反,这是个无宪法、无章程、无禁区、滥自由的无政府社会。

袁世凯的民主民国,犹如一个繁华热闹城市,没有交通规则,没有红绿灯,没有交通警查,没左行右行,没有禁停禁鸣禁拐弯标志,挤满各种大小不同、新旧不同车型、车上又无拐弯指示灯、去往目的不同,开往方向不同,司机技术级别不同,没有驾照规定,大家都开着车,满大街无拘无束乱行乱碰,,,,,,,

在这种社会秩序下,一个国家,想不亡,都不可能!

而且,还有一个专门从事恐怖捣乱破坏开足马力,横冲直撞,带着鬼子到处碾压的国民党,能维持吗??

鲁迅,就是在这环境下红起来的。

北洋政府被国民党挟洋消灭前,那些乱撞的人,都投国民党阵营了。

剩下个鲁迅也投国民党了,刚去就被白色恐怖包围了,自已退出了,嘟嘟囔囔孤孤伶伶一个人发声,被一群汉奸文人包围着围攻,对蒋介石的恐怖政权根本影响不了什么,只用一个对鲁迅通辑令,说明鲁迅是他们敌人,既可随时抓,又可闭着眼不抓,鲁迅正是闷死在这恐怖气分中。



中华民国是反动派,是我们的敌人,凡事与我们自然相反。

我们对西方思想侵略,受西方思想资助影响的组织或个人深恶痛绝。对不尊重领袖的人深恶痛绝。

中华民国主要对受苏联思想影响的深恶痛绝。至于踢领导一脚,骂几句领导,无所谓。

可见中华民国腐朽到了何种地步,人怎么能不爱国?不爱国的人只应该有两种结局,要么闭嘴,要么在牢里。


你丫多谈事实少讲意识


因为民国政府是一个相对开明、宽容、民主的政府,虽然有军阀割据,但是对知识分子还是很尊重的。比如张作霖在东北期间,每逢过年他都要脱下戎装,带着礼物,穿上长袍马褂到东北大学拜访教授老师们,并说自己是个大老粗,全仗着你们培养学生啦。这些老师们的薪水都比当时的北京大学教授还要高。还有韩复矩主政山东时期,任用梁簌溟主管教育,从来也没有拖欠过教育经费。再有刘文典大骂蒋介石是军阀,老蒋也没有把刘文典如何。鲁迅就更不用说了,9.18后,就因为张学良没有抵抗小日本,就把国民政府骂了个狗血喷头。


敖包相回


民国时期还是比较民主的,不然新华日报还有很多私人报刋怎么能存在,这些报刋都可批评国民党及政府的。鲁迅可以骂国民政府就很自然了。


手机用户91625345937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唯有民国这几十年是最民主、最开明的时期!

虽然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因为是照搬美式民主,民众有相当的言论自由,甚至可以公开抨击政府,批评时局!

各类大、小报社多是私人开办,几十元钱就能申请开一家报社或者出版社!

所以那时很多开办报社的文化人,后来都成为大师级的文学家!

那时很多高校、大学的教师、学生都和报社、出版社有很密切的关系。发表文章,出版作品不像现在要书号,甚至都不通过审查!就可以出版发行!

所以民国的学术出版的宽松环境,相当的言论自由,诞生了很多像鲁迅、叶圣陶、郑振铎、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沈从文等等,国学大师、文学大师!

所以现在有人说:民国以后再无大师的说法……



A铁道游击队


说实话,就是根据需要炒作起来的。一个拿着高工资养活2个日本女人的,一个在日占北京时期一个屁都不敢放的,一个帮着小日本骂国民政府的爱国之士,真TMD想笑。次老鳖子能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活那么久,可见当时统治者并没有给老百姓洗脑式的宣传和大肚,要放现在,信不信这种配角活不过片头曲


青城山一日游


任何政府不会允许一个反政府群体的存在,即使是美国,也不允许批评美国宪法美国政体,只能攻击总统个人。

鲁迅过民国政府,而且没有被杀,并不是因为民国政治开明,而是鲁迅逃命功夫高!

那些每天赞美民国政府民主自由、赞美蒋介石的人,你们的脸疼不疼?

听知事哥给你说说,鲁迅是这么骂民国政府的。

1,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大骂段祺瑞政府虐杀学生,大骂段祺瑞政府颠倒黑白。

原句是这样: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看着很勇敢吧?事实情况往往出乎意料。

当时是1926年4月,国民革命北伐的前夜,北洋政府处在张作霖军阀控制之下,所谓段祺瑞政府,不过是他的傀儡而已。

即便如此,鲁迅还是遭到追捕,躲进了日本人开的山本医院。

从今往后,鲁迅骂政府,都留了心眼。骂之前,先考虑自身安全。(通缉鲁迅的段祺瑞)

2,鲁迅在《友邦惊诧论》中大骂国民党政府枪杀爱国学生,大骂“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揭露了极端凶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投敌卖国罪行,揭穿了极端凶恶的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

这篇文章写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当时鲁迅住在上海,日本朋友内山完造随时可以提供保护。况且,鲁迅和宋庆龄等国民党高层名流过从甚密,应该不存在被追捕通缉的烦恼。(鲁迅和内山完造)

3,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纪念和柔石等烈士的友谊,批判国民党的残暴本质。

这篇文章写于1933年2月,柔石已经遇害2年了。与其说这是一篇批判文章,不如说是回忆朋友的散文。

为什么时隔两年才写文章悼念?原因很简单——害怕!

1931年1月20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开自己住处玩失踪,没人找得到他,8天后风声过去了,才敢回家!

民国政府,尤其是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根本没有自由可言,问问这几个被杀的人就知道了。

1,柔石。(左联五烈士)

刚才说过了,柔石只是“左联”五烈士之一。左联就是左翼作家联盟,表面上是鲁迅当家,其实领导人是他的好友瞿秋白。瞿秋白也挺惨的,虽然是黄埔教官,却被自己的学生“黄埔之英”宋希濂所杀。宋希濂解放战争战败被俘虏,后来见到瞿秋白的女儿,深鞠一躬表示赎罪。

2,史量才。(史量才)

史量才是鲁迅同时代的报业精英,当时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申报》主编。他的名言是“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要15万大洋收买史量才让他支持变更国体,被他高调拒绝。

1934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出的军统特务暗杀。原因在于,史量才不支持蒋介石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反动政策。蒋介石威胁史量才——“我有百万大军”史量才回应——“我有百万读者!”

3,杨杏佛。

杨杏佛和宋庆龄、蔡元培合作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争取文艺界的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办公地点在法租界。饶是如此,杨杏佛依旧被蒋介石的军统特务暗杀。要知道杨杏佛在国民党党内并不是无名之辈,他曾做过孙中山的秘书,也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被杀的原因,不过是批评国民党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而已。(鲁迅和杨杏佛)

被国民党蒋介石暗中除掉的文艺界人士数不胜数,那些认为蒋介石不是独裁者是民主人士的人,你们的脸疼不疼?

鲁迅是蒋介石屠刀下的幸存者,用鲁迅不死来证明蒋介石的“开明”,不知道鲁迅同意不同意?


历史知事


因为民国政府存在制约,尤其是北洋时代,

如果鲁迅早生几十年或者多活几十年,他就不会乱骂了,或者在监狱里骂,而且特别强调一下,鲁迅在监狱里骂是有出处的,

1912年民国成立,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体制,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可以自由办报纸杂志,可以自由成立政党,总统是货真价实的参议院选出来的,而且存在着北洋,孙中山不同的势力,还有外国租界存在,在这个环境下,骂骂政府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这客观上又形成了制约与平衡,谁都不可以一手遮天,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虽然是国民党政权,并且也逐步建立国家对资本的控制,但是国民政府一直面临内忧外患,外部日本步步紧逼,内部派系林立,主要精力还是解决这些内忧外患,无力去控制言论,

所以说,是鲁迅碰到恰当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