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大发国难财的人?

萨莎说史


如果要说到在历史中大发国难财的人,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绝对算得上是一号知名人物。

孔令侃的父亲孔祥熙是一个落魄望族的后人,虽然他的家族后来落魄了,但是在发展到他这一代的时候,他却凭借着和外国人所做的生意大发起了横财,由此开始获得了向人宣称自己是山西首富的资本。


在宋霭龄退出了和自己妹妹宋庆龄对孙中山的竞争后,孔祥熙和宋霭龄开始走到了一起。

宋霭龄当时之所以会看上孔祥熙,除了宋父当时的同意之外,孔祥熙的钱其实是最根本的。

而在宋家的三姐妹中,除了宋庆龄获得了极高的名声之外,宋美龄也在嫁给蒋介石、给蒋介石提供了巨大帮助后获得了极大的权势。

正是凭借了宋美龄的这一份关系,孔祥熙后来才在蒋介石手下谋得了非常重要的财政大权,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大佬级人物。


孔令侃与比他大20多岁的妻子

而孔祥熙和宋霭龄的长子孔令侃就是在这种巨大财富和权势的环境中长大起来的。

孔令侃自幼非常的张扬跋扈、贪于玩乐,很是让孔祥熙夫妇头疼了好久。

不过后来随着孔令侃和他的妻子走到了一起,他的性格才在他妻子的影响下慢慢发生了转变。

孔令侃的妻子是一个比他大20多岁年龄的女人,而且在他们相识的时候,这个女人还是一个有夫之妇。


这个女人的名字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有人将其称为白兰花,是孔祥熙夫妇的好朋友、孔令侃舅舅宋子文曾经老情人的弟弟盛升颐的妻子。

孔令侃是通过自己父母和盛升颐打麻将的关系认识到白兰花的,然后在二人认识后,就开始勾搭到了一起。

虽然他们的这段关系说起来非常的伤风败俗,但是当他们破除艰难险阻最终走到一起的时候,却演变成了一段真挚的爱情故事。

对于他们的关系,孔祥熙夫妇是非常反对的,所以孔令侃才通过去美国留学的借口在菲律宾和白兰花成了婚。

在美国留学期间,孔令侃在白兰花的影响下慢慢变得安稳了起来,然后在抗战结束回国后,开始收起了以前的玩世不恭,开始极尽手段地赚起了钱。

孔令侃等人在上海发国难财

在刚开始的时候,孔令侃通过倒卖外汇以及通过特权倒卖汽车赚到了很大的一笔钱。

而在最后国民政府随时有倒台危机的时候,孔令侃更是凭借着自己的关系发起了国难财。

时间是1948年的时候,因为蒋介石滥发金圆券的原因,导致上海以及很多地区的货币开始迅速膨胀贬值了起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孔令侃和其他的上海商业巨擎们开始用美元大量地从国外购买商品以及从国内各地运了很多货物来到上海,然后囤积待价而沽起来。

当时他们是不收金圆券的,他们只以远超市场的价格以美元卖出这些商品,由此就使得当时的上海陷入了一片经济危局中。

最终被宋美龄成功庇护的孔令侃

面对他们在上海大赚特赚的行为,正在前线的蒋介石是无法容忍的,于是他就严厉地下令让当时的上海警察局局长宣铁吾去处理好这些事情。

但是因为宣铁吾看到了这些商业巨擎中有着孔令侃这样背景深厚的人物,怕自己得罪他们后,后半生会过得很惨的原因,因此他就没想过要接下蒋介石的命令。

当时他甚至搬出了要辞去上海警察局局长的做法为要挟,以推辞蒋介石的这个命令。

宣铁吾的推迟让蒋介石看到了上海事情的严重性以及这其中的复杂,所以他就派出了自己手下最不可能受到各方势力影响的人去处理了这件事情,这个人就是他的宝贝儿子蒋经国。




蒋经国在来到上海后确实查了很大的一批人,不过在他的利斧准备砍向孔令侃的时候,他的动作却突然凝固了起来无法动弹。

蒋经国在当时确实有着很不同寻常的地位以及权势,但是孔令侃也有着他自己的背景。

他最大的背景就是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因为宋美龄没有孩子的原因,所以她差不多是把孔令侃当成自己儿子来对待的,因此在这件事情中,她就选择了对孔令侃的庇护。



正是因为有着宋美龄在其中的胁迫,蒋介石与蒋经国一系列整治发国难财行为的行动才不得不中途夭折了起来。

而在蒋经国失意离开上海后,孔令侃接下来很是疯狂地在上海大赚了一笔,最终在蒋介石失败后,他卷着大笔的金钱前往美国生活了起来。

所以说这就是历史中发国难财的一个经典案例,在近代史中,孔令侃凭借着自己特殊的关系,在国家危难之际疯狂地赚了一笔巨资。


孤客生


先介绍一下蒋纬国的经商头脑吧。

这位仁兄号称美国装甲之父,曾经在德国军校学习过装甲知识,然后把这个知识传播给了美国,启蒙了巴顿将军。

这个东西真假不好说,但蒋纬国的经商头脑是不错的。话说抗战时间,他驻兵汉中,官职不大,也就是一个少校营长,但是他有一个便利,他是委员长的儿子啊,有跟中国战区最高直接官直接通讯的便利。所以他的消息总是最新的。

话说日本投降,他就第一时间知道了,倒不是委员长给儿子打了电话,而是从收音机里知道的。

那时候的通讯基本靠吼,有收音机的没多少人,所以什么事情出来了,要过好久才可能传开。尤其是汉中这样的非重点城市。

蒋纬国知道后,突然灵机一动,要求大家赶紧凑点钱,把本来要发的军饷拿出来,然后到市面上采购物品,什么香烟酒鞭炮之类的东西。

东西买来后,蒋纬国不慌不忙打了报告,很快消息传开,中国经过艰苦抗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对中国人来说,仿佛乌云压着的天一下亮了。

给大家放两张当时的庆祝照片,大家就知道了。

所以汉中人一下沸腾了,家家户户都上街买东西庆祝,买的人多,东西又稀缺,所以物价就上涨。这时候,蒋纬国就把屯到的东西拿外面去卖,赚来的钱大吃了一顿,还给手下的兵发了双饷。

当然,这个算小意思。

再介绍一个发国难财的:张幼仪。

此人是徐志摩的老婆,因为徐志摩喜欢美女林徽因,在张幼仪还怀着孕的时候,徐志摩跟张幼仪离了婚,大众对她还是十分同情的。

一些鸡汤文也喜欢拿张幼仪来说事,教育那些婚姻不幸福或者被抛弃的女人,说你们看,张幼仪离婚后过得很好啊,自学德语,幼读幼儿教育,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

那么,她是怎么过得很好的呢?

随便找一个文章的截屏大家看一下:

抗战期间,你囤积军用染料,大发其财,这不是发国难财这是什么?

这么会过日子的老婆,难怪只有诗与远方的徐志摩跟她过不下去。

现在写文章的三观真的堪忧啊,要这么写,汪精卫也是励志偶像,马蓉也是三八红旗手了。


脑洞历史观


历史上大发国难财的人,谁能比得上蒋介石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呢?

有这样一句话,蒋家天下孔家财。宋家姐妹陈家党。四大家族作为蒋介石的经济基础,官僚资产资本阶级。在军阀混战和国民革命战争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大发战争横财,搜刮民脂民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很多人认为,蒋介石在这一过程中是清白的,事实上这是彻头彻尾的洗白,是属于反贪官不反皇帝的论调。

一般认为四大家族中敛财最严重的是孔祥熙。孔祥熙和他的儿子孔令侃到底搜刮了多少?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而孔祥熙家族内部,也从来对这些数字讳莫如深。

上世纪初最有钱的人莫过于盛宣怀家族,盛宣怀去世的时候,给子孙留下了哦。1100万两白银,其中三位其中有十个子孙得到十万两。可是到盛宣怀的儿子这一辈,也不得不找孔祥熙打秋风,淘一点残羹冷炙。盛宣怀的七儿子把自己老婆白兰花送给了孔令侃,孔令侃就让老爸孔祥熙给他安了一个浙江省税务厅厅长的职位。在这个任上,盛老七会贪污多少钱?恐怕远超过你的想象。

很多人说,蒋介石只是无法约束自己的身边人搞腐败,其实蒋介石本人还是很清廉的。完全是鬼话!1934年12月26日《江南正报》公布了国民党高层的个人存款额:蒋介石1300万元,宋美龄3500万元,宋子文3500万元,孔祥熙1800万元,孙科4000万元,张静江3000万元。蒋介石宋美龄夫妻俩就有近5000万元,这样的财产数额已经超越了李鸿章和盛宣怀这样的传统豪门!

蒋介石宋美龄的财产总额,4800万元,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多少钱?蒋介石每月工资800,年终奖800,每年就是1000大洋的收入,4800万,蒋介石不吃不喝四万年才能赚到!

当然,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三公消费,恐怕更超越一般人的想象。仅小红山别墅就耗费了32万大洋,全部由国库支付。这个小红山别墅,又称为“美龄宫”,是南京旅游的必去之地,很多人为蒋介石的浪漫所打动,但是不要忘记了这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三公消费,是对国家财政是肆意挥霍!与满清皇帝修建各地行宫和圆明园并没有什么两样!(形似宝石项链的美龄宫)

抗战期间,蒋介石变本加厉搜刮民财,日本特务机关1939年10月17日对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在上海外国银行存款情况所作之秘密调查报告显示:

  蒋介石与宋美龄夫妇的存款总数为9733万元(1186万美元),约占当年国内存款总额的1.6%,政府预算收入的13%。外汇储备的4.7%,高居于上述国民党政府官员私人存款额之首。蒋、宋、孔、陈四家合计存款总数为23777万元(2896万美元),约占当年国内存款总额的3.9%,政府预算收入的32%,外汇储备的12%。

当然,蒋介石也不是没有做好事,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带走了227万两黄金(到今天相当于2500亿美元),这是以整个中国大陆的经济崩溃为代价的。这些黄金在让台湾很快进入了现代化,到现在,这些黄金还没有花完!

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蒋介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


历史知事


必须是康有为这个伪圣人啊!

慈禧太后不支持变法后,光绪陷入不利环境。于是,他让杨锐带给“军机四卿”一封《密诏》,大意是,如今自己的位置可能不保,希望他们不要违背太后的旨意,想办法保全皇帝。这封《密诏》里并没有提到康有为。

光绪另有一封《密诏》让林旭带给康有为,大意是,让他迅速离京。康有为将光绪给“军机四卿”的《密诏》篡改为,皇帝说自己位置不保,希望谭嗣同等人设法相救。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美国,他不会英文,也没有什么手艺如何安身立命?

从1898年到1913年,康有为流亡海外15年。他就效仿三国的刘备,谎称自己有光绪帝的“衣带诏”,招摇撞骗大敛钱财。康有为靠伪造的光绪《密诏》成立保皇会,号称有百万人参加。他俨然成了光绪皇帝在海外的钦差。他借此在世界各地招摇撞骗,获得了大量当地华人的捐款。

许多爱国华侨倾囊而出,收了钱之后康有为就注册公司,招募打手,强迫在美的华人入股他的“保皇公司”。华人的每次投资都要经过他的手,有个华人想回中国投资矿业,但是未报告给康有为。康有为大怒命在香港的黑社会打手囚禁该华人,结果人被打死了。

  利用这些捐款,他开公司、办实业、炒股、炒房,甚至还在墨西哥炒过一段时间地皮。康有为公私不分,将大量款项用于自己“周游列国”中的奢侈挥霍。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康有为住豪华酒店,吃喝用度奢靡。

康有为如此令人发指的行为导致他在美国声誉破产,只好带着巨款回到上海租界挥霍钱财。

  他甚至以此款购买了不少中外文物、古董,据为己有。回国后,康有为广造精舍,在上海、青岛、杭州的花园别墅颐养天年。他一家老小十几口人,有几十位仆人伺候,包括印度仆人。他们家每年下来需要两万银元的花费。这些钱多来自康有为在海外靠保皇会筹到的救国款项。(见李从吾:《康有为:虚伪丑陋的圣人》)

虽说康有为本人娶妻纳妾数人,但他却也是最早提倡一夫一妻制的代表人物之一,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或许是因为生活的太安逸,让康有为身上有着一种特殊的癖好,就是专门纳娶未成年少女为妾。而在五位姨太中最后一任娇妻在其死后下场非常悲催可怜。

  人是复杂的动物,这一点在康有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满腹诗书,却抄袭他人著作;宣扬仁义道德,却大肆聚敛海外华人财富;宣扬一夫一妻,一生却娶过六个妻子;一生宣称忠于光绪,却拿着伪造的光绪诏书欺骗他人,并间接造成了光绪的悲惨结局;力图变法报国,却把本来支持变法的慈禧推向了反对变法的一边

【解秘历史小知识,找史地君!历史地理,纵横江湖,欢迎关注史地君头条号!】


史地君


就在前段时间,当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实行之后。伊朗国家领袖霍梅尼在伊朗国内发布了一下命令。简单扼要的说就是:谁发国难财,我要他脑袋。

乱世用重典,国家危亡之刻,必须要坚决清除发国难财人。伊朗政府决定,完美诠释了这一切。别说他们不人道,这是基于所有民众共同利益下的最高决定,也是最合适的决定。



回到问题本身,这个问题是历史上有哪些发国难财的人。

这里我不说某一个人,而说一个时代下的一群人。这个时代就是明朝末年,这群人,就是以地主阶级,东林党,皇亲国戚,还有晋商为首的明末商人。


李自成为什么造反?因为他供职驿站被解散了,那么为何供职驿站被解散?因为明朝没钱。明朝为什么没钱?因为蛀虫太多太多。

突然理解李自成进北京后所作所为。他将所有皇亲国戚贵胄集中一起,一顿鞭打,上亿两白银出现。想想北京城破前可悲的崇祯,为筹集抗敌用银响,求爹爹告奶奶,最后所得不过30余万,这顿鞭子就抽出1亿两。讽刺啊,讽刺,真他妈莫大讽刺。

李自成干的事大快人心,也间接替明朝报大仇。

明末乱局,不容皇帝对那些奸商脉脉温情,要学伊朗,杀无赦斩立决,可崇祯手上早就没有刀了。宦官势力随魏忠贤倒台土崩瓦解。

于是这群人开始有恃无恐,他们由贪婪进而变的疯狂,依靠庞大官僚体系,垄断这个国家经济命脉,这个官僚商人集体太过庞大,竟然达疯狂境界,而崇祯又如此软弱和无能为力,对于利益集团听之任之,束手无策。

内乱怎么来的,要不是明朝官绅地主一毛不拔,大发国难财,那会有?北方天灾不断死人,就拒不救灾,不仅如此还侵吞赈灾银两。
只要官绅发发善心,投银子救灾,就什么内乱了,北方农民被腐朽透顶统治者丢哪不管不问,大旱多年,不救灾,颗粒无收,吃人成风,官府不收商税,逼粮食税,加征三饷,不反才是有鬼?官绅地主,只顾自己,将危机全转嫁农民,这群官绅地主哪怕有一点良知,出点钱赈灾,也不会如此。

可笑的是,他们还整天哭穷,聚敛天下财富,还拼了命喊减税,政府不与民争利。不能经商不能收税。殊不知,政府减税同时,他们地租也在上涨。老百姓怎么过日子?


也许在他们看来,天下大乱,举国灾荒,与我何干,大不了换个皇帝,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是啊,有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投降对吧?可是投降的又真是好事吗?李自成、张献忠,对前朝官绅,那是一律打死铐问,吐出来几亿两白银,满清则更狠,入关后,挥兵江南,沿途抗拒城镇,一律屠杀净尽,不问贫富。翘首以盼新朝到来的江南士绅们,报应来了,刀斧加项,满门抄斩,才正常。



此后,“剃发易服”、“通海案”、“奏销案”,前明士绅,灭的干净,消失无踪,只留千古笑柄,是啊,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国破家亡,不过命数轮回,可惜脑满大便的明末官绅,这么浅显道理都不懂。

发国难财,最病狂就是明末士绅阶层,他们以东林党为首,以士绅为主,还有那通敌的晋商,他们罪该万死。想想大明劫,孙传庭最后面对士绅那无奈的眼神。我都保护的是怎么样得人,无奈而又扎心了。



阿斗不傻


古代就算了,兵荒马乱不说,加上国难时期,朝廷都没钱,百姓就更没钱了,又有多少油水可捞?所以古代还真没什么发国难财的人。因为古代经商无权是很难起来的,发国难财首先得有权,就是依附权贵起来了的多昙花一现。明朝沈万三怎么样?清朝胡雪岩又怎么样?

我们还是说说近代史吧。

近代史最有意思的是抗战时期,那是真的八年国难。我党作风优良,自然没有这号人物。他们都扎堆在国民党蒋校长手下。

其中,蒋校长手下两大特务阵营中统、军统,其中又有几个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手脚是干净的呢?戴笠号称手下几十万特务供他并且,那么多人他蒋校长可付不起那个薪水,那薪水可不都是军统自个儿搞点走私军火与烟土等副业自给自足嘛!

至于中统嘛,那就更有意思了。我们今天要说发国难财贼溜的人就是当时中统一把手徐恩增。


回顾徐恩增在中统时,利用职务之便发国难财真可谓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最开始,中统是cc系陈家兄弟所创,徐恩增投入cc系门下,成功抱得大腿在中统效力。后来蒋想着瓦解cc系列就从中分出了军统与中统,军统给了戴笠管军队特务工作,中统给了徐恩增管党政特务工作。

要不我说徐恩增有才,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让不少人回过神来,对徐恩增拍手称奇,他才是当官捞钱两不误的大赢家啊!

首先其在中统任上,便利用其中统身份,授意他前妻王素卿利用抗日物资,大发国难财,赚了个盆满钵盈。后来吴铁成又神助攻让他当上了交通部次长,有了中统官方身份,又有交通部的文证,他又让他妻子费侠利用这些东西在云南往外贩卖物资与走私,又赚了一大笔。


后来,因为一心捞钱,都不怎么搭理中统的事了。蒋校长回过神来,加上戴笠的小报告一打,索性把他搂了个一干二净。

1949年,徐恩增见国民党大势已去,索性带着老婆孩子与万贯家财跑路到了台湾,他可不认为我党能放过他。

现在回过头来,我们有绝对的理由相信徐恩增绝对是看到了国民党短命的未来的。他的个人战略眼光何其毒辣精准,他在台湾一直到1985年才死去,活到了90岁的高寿。




反观戴笠,1946年坠机而亡,就是后来一起逃到台湾的毛人凤晚景色狼狈,死的不明不白。孙立人又如何,白崇禧阎锡山又如何,哪一个曾经不比他牛气,到头来还不如他手上有钞票来的痛快。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在90高寿,享万贯家财安度晚年的结局相比下,他与戴笠、毛人凤等在个人利益战略上的较量高下立判,站的高不如活的好。


不书公子


大发国难财的事情在战争期间就尤为明显,一些权贵阶层在战争中想的不是保卫河山,而是在外敌入侵,民不聊生的过程中有哪些商机,特别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尤为明显。而且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其中少数典型的例子,还有很多发国难财的没有被发现或者有意被隐藏。


最典型的恐怕就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孔家,作为与蒋宋家族联姻的家族,孔祥熙是当时的财政部长,掌管着国家的经济财政大权,这样一个高位,想要发国难财很容易。

而孔祥熙和他的儿子孔令侃,本已经十分富裕的情况下,惨无人道地在国破山河碎的状况下,利用自己的权力做起倒卖美金等勾当,大发国难财。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真的到了极致,一麻袋钱换一小袋米,生生剥削了老百姓。

历史上还有哪些发国难财的人?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明末清初的晋商,清军到关内杀人抢劫,直接用带血的首饰到晋商那买粮食。


MatsuzakaTora


要说发国难财最大的人应该首推宋子文 此人是宋氏三姐妹的亲侄子 是当时国民政府专管财政的 无钱不赚 没有底线 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拿棒子打猴子


抗战时期的宋氏俩姐妹,还有孔大胖子,当代的,都是道听途说的,不敢写出来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