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45年了還有人記得我”:13歲撿到國寶上交,58歲受表彰


“沒想到,45年了還有人記得我”:13歲撿到國寶上交,58歲受表彰


西漢劉邦的皇后呂雉,可謂是中國后妃干政歷史上崛起的第一人,而呂雉的皇后之璽卻在兩千多年後,由一位13歲的男孩撿到並上交國家。昔日的男孩孔忠良在45年後才獲得了遲到的表揚,這一段歷史因緣讓人感慨良多。


現在已經63歲的孔忠良回想起13歲的時候,嘴角還會露出微笑,因為在那一年,他做了一件特殊的事情——幫國家拯救了一件國寶級的文物。


“沒想到,45年了還有人記得我”:13歲撿到國寶上交,58歲受表彰


那是1968年9月的一個下午,家住陝西省咸陽市韓家灣的孔忠良下學之後,無聊的他在回家的路上走著,突然眼前一亮,前面路邊的水渠邊上,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他馬上走過去,蹲下來仔細一看,竟是一塊發光的石頭。年少的他懂得不多,只是覺得應該是一個好東西,便將這塊發光的石頭小心翼翼地裝進書包帶回了家。


“沒想到,45年了還有人記得我”:13歲撿到國寶上交,58歲受表彰



回到家中,父親孔祥發看到這個石頭後,拿在手中端詳了半天,加上上面還有很多文字,因此覺得這不是一件普通的玉石,可能裡面蘊含著更重要的東西,不能自己佔有。第二天,孔忠良和父親把這枚小石頭送到陝西省博物館(現在的碑林博物館)。


“沒想到,45年了還有人記得我”:13歲撿到國寶上交,58歲受表彰



專家們拿到這塊玉石之後,不敢有任何耽擱,馬上就進行了討論研究,在很多專家們的鑑定下,他們發現這塊玉石的來歷不小。這是漢高祖時期,呂后用過的一塊玉璽(現陳列在陝西曆史博物館),是塊上好的新疆和田羊脂玉,玉石上雕刻的是一隻螭虎,造型生動;更讓專家驚訝的是玉石上雕刻著“皇后之璽”四個篆體字,璽文字體之規整大氣,雕琢技法之嫻熟,都是罕見的。


“沒想到,45年了還有人記得我”:13歲撿到國寶上交,58歲受表彰



史評呂后:與劉邦共定天下,臨朝稱制十六年、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女人,呂雉的一生可謂石破天驚的傳奇。而這枚國寶級文物“皇后之璽”,方寸之間,見證的是這個女人和這個王朝的興衰起伏。如今看來靜謐精美吉祥,可在當時卻是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徵。


“沒想到,45年了還有人記得我”:13歲撿到國寶上交,58歲受表彰



皇后的玉璽,為什麼會在民間地頭出現呢?公元前180年,鐵腕兒的呂后病死後,她的“皇后之璽”亦隨她一起埋入漢高主劉邦的長陵。204年後,赤眉農民起義軍攻入長安,盜掘呂后墓,並“汙辱呂后屍”(《後漢書·劉盆子傳》),兵荒馬亂之中,“皇后之璽”遺落在劉邦與呂后合葬的長陵園區附近。而那裡,就是孔忠良撿到這塊玉璽的地方。


“沒想到,45年了還有人記得我”:13歲撿到國寶上交,58歲受表彰


“沒想到,45年了還有人記得我”:13歲撿到國寶上交,58歲受表彰


“皇后之璽”印蛻

孔忠良回憶,當時有專家激動地說,這就是西漢呂后的“皇后之璽”,價值連城!而父親當時覺得,“既然它是我們的國寶,給國家肯定有很大的價值,保護文物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嘛。”為了獎勵孔忠良父子,博物館的一位領導給了孔忠良和父親20元錢作為回家的路費。此後,“皇后之璽”便存放在陝西省博物館,1991年陝西曆史博物館改建後,“皇后之璽”成為鎮館之寶之一。


“沒想到,45年了還有人記得我”:13歲撿到國寶上交,58歲受表彰



2012年4月,陝西省神州漢文化保護髮展基金會準備表彰為大遺址保護做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基金會聽一些專家說當年有個13歲的少年捐贈了國寶,便專門到村裡去尋找。2012年12月的表彰大會上,第一次受到表彰的孔忠良顯得有些激動:“沒想到,45年了還有人記得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