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黄山复名徽州?

早晨从下午开始


作为一个外省来安徽旅游,一直有一个疑问:

安徽,究竟这个“徽”指的是哪里?

看到“黄山复名徽州”事件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本高大上的名字,改名后,一瞬间变得有如城乡结合部!

这不仅让我想起下面这些地方:

还记得一曲广陵散,天下皆知。这里的“广陵”竟然是指如今“扬州炒饭”的扬州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何等意境。改名后,虽如今苏州亦有一个“苏”字,但内涵深沉皆差一些味道。

最有意思的是:兰陵更名为“枣庄”。整个画风都不对,“枣庄美酒夜光杯”、“枣庄王入阵曲”...这画风...感受下。

包头的吕布(原九原)、临汾的诸葛亮(原琅琊)、石家庄的赵云(原常山)、保定的张飞

(原幽州)

让我在狂风中凌乱会儿。

回归正题,原本宋朝建置的徽州被黄山取代,从此徽州之名称为了地级黄山市下辖一区的名字,如今更名黄山已有30年。原“徽州”的内涵不复存在。

虽然安徽地区以此为契机,旅游业大大提升,但是造成的历史、文化的割裂和地名混乱,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给我们这些非了解安徽的人造成一定认知上的误导。更别说当地人自己了。

记得在《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文中提到:“地名的替换与取消,显然需要慎之又慎。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

希望各省份在改名这件事上,慎之又慎,谨记前车之鉴!


沐橙籽


提出黄山市复名徽州,是书呆子坐在书斋里的臆想。

当初设立地级黄山市,才能师出有名,合并了小黄山市原太平县。黄山风景区的主体,在原太平县今黄山区,原不属于徽州。不是这个名义还是徽州的话,黄山就不会划到今天黄山市所属区域,当时的徽州书记就是这么想这么操作的,可以说他很聪明,时任书记叫胡云龙吧。现在呼吁恢复徽州一府六县的人,有没有想过现黄山区原太平的归属?你恢复徽州,可以要回绩溪,但宣城市是不是也可以要回原属宁国府的太平呢?恢复徽州划出太平,现任哪个当该地的头也不愿干的吧?

其二,在世界上,是黄山有名还是徽州有名?不需辩论的吧?世界上,外国人,还有国人,我以为,都是知道黄山的多,知道徽州的少。现在的人头脑商业因子增多,谁都想出名,名气就是效应,就是金钱,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哪个当现任当地领导也不会冒gdp下降的风险,来恢复在世界上几乎默默无闻的徽州地名吧?

其三,一些想复名徽州的人说,安徽就是安庆和徽州各取一字来的,没有了徽,安徽也名不符实了,那我们简单问一声,当初江南省分家,江苏也是江宁和苏州各取一字,现在的江宁又在哪?是不是打算把南京复名江宁呢?江宁现在只是一个区名,徽州也是区名,完全对等。一点也不影响省的名称。

文化不是仅仅靠一个地名就可以发扬光大的,而是要靠当地人的重视和继承,徽商早已湮没,其它的,建筑和重视知识,重视传统,在当地仍在继承光大,并且随着黄山的大名气走向世界。

因此想复名的人就是乱操心,替古人担忧。


铁兵老彭


人民日报曾经发过《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引起了强烈反响。

文中特别提到“徽州”这样的历史地名应该可以恢复。

后来在人民日报发起的投票中,有70%以上的人,选择了恢复徽州。

这是人民的意愿,但是对于政府来说却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没有“徽”,也就没有了“安徽”。

那么“徽州”对于安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其实徽州不光是简单的一个名称,它更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而“黄山”虽然全世界很知名,但是它代表的只是一座名山,而没有涵盖整个徽州的文化。

所以“黄山”虽好,但是“徽州”更好。 

现在的政府和人民都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所以恢复“徽州”地名也是有可能的。

其实,在最近30年来,关于恢复“徽州”的地名的呼声从来就没有断过,每年都会被提起。

而且都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但是当地却不怎么同意,不知道是怕麻烦,还是其中牵扯了太多的利益。

但是这个民意与政府态度相对立的态度却是一年高过一年。

而且时间也越来越紧迫,真不知道当初能改,为什么今天就不能改回来。

令人费解……


早晨从下午开始


我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黄山市的市政府所在地在屯溪区 ,屯溪区黄山风景区将近50公里 ,黄山市黄山区离黄山市中心城区将近80公里。黄山风景区在黄山区境内,黄山区风景区南门在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黄山风景区北门在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黄山风景区东门在黄山区谭家桥镇,黄山风景区西门在黄山区焦村镇,黄山市黄山区原来是小黄山市,也叫徽州地区太平县,现在叫黄山市黄山区,你到黄山市黄山风景区,该到哪儿吗?真抱歉,我都说不清!还有记住,到了高铁黄山北站,要继续向北,因为黄山北站在黄山风景区的南边,切记!


武杭大通道


对于这个问题我更有发言权,我的祖籍就是古徽州,小时候就常听老人告诉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的老家在徽州府,那时候对徽州没有概念,只是知道是祖籍地,后来大了才知道就是现在的黄山市。

这就是我的老家江村,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



说实话徽州对于我们来说在脑海里印记更加深刻,她是我们的根,也是心中无比神圣的地方,我们家族一千多年传承有序,靠的就是古徽州的烙印。



说徽州就不得不提徽商了,从宋元到明清徽商就开始崛起了,特别是明清近三百多年时间里徽商达到了鼎盛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徽商的身影,无徽不成镇就说明了当时徽商的盛况。





建国后为了发展黄山旅游把徽州改成黄山市,现在各界人士认为为了更好挖掘发扬徽文化,应当把名称改过来,大家认为有没有必要改呢!


乡下江哥


黄山曾用名徽州,于1987年改名至今。

现在黄山的区划:3个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4个县。徽州区划: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属宣城)、婺源(属上饶),以前的古徽州已不复存在,改名的必要性已没有那么强烈。徽州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AAAAA级景区: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小编觉得改的不是名,而是让人们更加方便去黄山旅游。网上有很网友反应,坐车去黄山,以为一下车就是黄山,殊不知黄山离黄山风景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类似种种。

当年是为了发展黄山的旅游业才改名,如今却为了“文化”改名,文化是靠传承、发展的,发扬徽州文化,不仅仅是靠改一个名字就可以的,改的是内在的,何况改名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按照题文所示,都需要复古名,那全国很多的地标有需改写,如南通—通州、鄱阳—饶州、西安—长安、石家庄—常山……还有很多很多,小编个人觉得黄山就挺好的。黄山是这个时代在此处的印记,这就是历史。

小编是上饶人,但没有个人情感在里面。婺源在上饶发展旅游业就很好,不会离开徽州而失去原有的活力。整个徽文化区可以协同发展,相互合作,这才是正道。


睡觉觉觉觉考拉


多年来本人一直认为黄山市要恢复徽州市名称,因为徽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经历宋元明清四代,徽州府管辖六县:绩溪县,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婺源县。

省里为了发展黄山的旅游事业,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在1988年4月,徽州地区撤销建制,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原属于徽州地区的绩溪县被划出,移交给宣城市管辖,近千年的徽州名称消失30年了。多年来,要求黄山复名徽州的呼声从未间断,2016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题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一文引起强烈反响,其中文章提到:“地名的替换与取消,显然需要慎之又慎,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
“徽州”对于安徽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徽州”这两个字所承载的,是一种独特地域文化,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黄山是好,但它只是在徽州里面一座秀丽的山,是徽州的一部分,肯定涵盖不了整个徽州的地域文化。在海外,别人知道黄山仅仅是一座山,而不知道其背后丰富的徽文化。我认为对文化的传承和认同是对文化根脉的一种敬畏,而地名就是文化传承和认同的标识。徽州秀美瑰丽的大好山河与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赢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赞叹,而安徽省名,也离不开徽州。所以,不是黄山不好,而是徽州的魅力太大,以至于任何后来居上的名头都显得有点沽名钓誉了。
现在国家很重视地名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恢复徽州地名”的各方面的呼声应该引起重视。当然更改城市名称,会给社会带来一些麻烦,但如果从保护徽文化、传承徽文化、弘扬徽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我认为黄山市恢复徽州市还是很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筆下生花


我觉得争论这个问题,本身没什么实质意义,到底应该叫黄山还是叫徽州,并不是大家在这里三言两语讨论讨论就能决定的。

很多人说,当初把徽州改成黄山就是个“拍脑袋”的决定,天啊,改一座城市的名字哪有那么简单?又不是餐厅门口换招牌,难道说改就改了?事情肯定没大家想的那么简单,政府也不会那么随心所欲。



而很多人又认为,现在把黄山改回徽州,也是理所应当,势在必行的,因为徽州才是正统啊。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会把城市改名的问题想得那么草率?说改过去就改过去,说改回来就改回来?

我们老百姓考虑问题,往往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从某一个方面去考量,而政府不一样,他们需要考量的角度比我们要多得多,需要全面衡量才能做出决定。



当初把徽州改成黄山,肯定也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种“拍脑袋”的做法,而改名黄山,难道真的一点好处都没有吗?那也不见得吧?只不过我们总是挑自己想找的角度去看问题罢了。

还有,既然大家都呼吁要改回徽州,政府难道不知道吗?是政府不能把名字改回去吗?当然也不是,湖北省的襄樊市改回襄阳市不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吗?有先例在前,说明在操作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政府不把黄山改回徽州,其中肯定有其他行政、经济、民生方面的问题,并不是大家想当然的事。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古地名,要不干脆把中国的地名全都恢复成古代的名字好了,你同意吗?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刘小顺


黄山复名徽州,应该是特大好事,不仅大多数安徽籍人高兴,而且关心关注安徽的全国老百姓都欢迎。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认识到多年前把徽州改成黄山这桩事办错了,认识到徽州之名有着浓浓的传统文化之韵,认识到徽州才是维系安徽命脉传承之所在。我们知道,安徽之名就是取安庆与徽州各一字,安徽才得以有了名传天下的今天安徽。如果安徽之名仅剩安庆一个而没了徽州,那么请问安徽还能叫安徽吗?安徽还算是完整的安徽吗?安徽人说话的底气还会像从前那样足吗?长期以往,
若干年以后有谁还知道安徽省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追想过去,展望未来。早些年把好端端的徽州之名改为黄山之名,确有名不正、言不顺之麻烦。而如今,改比不改要好,早改比迟改要好。总之,笔者同大多数安徽人一样,热切期盼着黄山复名徽州的那一天。


王荣联1


安徽不安徽的并不重要。

安徽之名是满清入关之后才有的省级地名,历史价值不大

元代之前,徽州地区或属于九江郡,或属于淮南道或路,或属于江东(江南东路),

明代时属于江南省,南直隶。

清代将江南省纵向一分为二,这才有的江苏和安徽两省。

重要的是徽州,十分耀眼的一块地域文化金字招牌。徽州源于宋代。

徽州不是一个县,而是几个县的集合体,至今绩溪,婺源还流落在外,不能回家。

遍观中国,这种地域文化瑰宝,绝无仅有,珍贵异常,无价之宝。

虽然徽州古城在歙县,不在屯溪,可是既然徽州是几个县的统称,放在屯溪也未为不可。从空间开阔度来说,歙县比屯溪好,屯溪平地空间太过狭窄。

县级黄山区可以保留或者更名县级黄山市,

地级黄山市就撤销了吧!乱弹琴。

屯溪的黄山站改成屯溪站或徽州站吧!免得游客做错站,影响心情骂娘,毕竟离黄山景区还有80公里呢,开车还得两三个小时。对游客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啊!耽误时间影响游兴啊。

必须撤销地级黄山市,恢复徽州!刻不容缓

拖一天都是加大损失。

我又看到了一些历史达人,反对恢复徽州的声音,真是可笑。

地级黄山市不过是二三十年的时间而已,那也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如果让我投票,我绝对会反对。只能说是地方领导的无知造成的。

拨乱反正,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襄樊市复名襄阳,就是一个好例子。

区区二三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也就是弹指一挥间而已。

那些所谓的历史问答达人,历史专家,好好看看历史吧,你们真不配看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