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为何不敢触碰“明十三陵”?

张镡月


在民国初年,社会上还存在着排满气氛,而且孙殿英所部也驻扎在那里。要注意的是,盗墓是以剿匪与演习的名义进行的,只是后来卸了秘密。孙殿英并不是一个颟顸的军阀,他很会把握节点,至于明十三陵的性价比他是不会去的。

1、孙殿英的精明

盗墓这个问题上,我们首要的还是从孙殿英的一生选择算起。孙殿英一生的几次选择都是很精明的。

(孙殿英)

出生草根,常年混迹在军匪之中。中原大战后被张学良收编,在热河抗战中积极表现,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扩充。在就是一次精明的选择。

2、天时地利的盗墓

1928年国军四个集团军举行二次北伐,在平汉线、津浦路上逐步推进,奉军战败,逐步出关。

(二次北伐)

直鲁联军不让出关,作为张宗昌的部属驻扎在马兰峪一带。这时候南北纷争、土匪四起,孙殿英借着剿匪与演习的名义进行盗墓,再合适不过了。

在盗墓后,北方政局混乱,依然没有人顾虑,加上社会的反满情绪,也都不会太在意。上下打点,孙殿英做的很利索。

(清东陵)

后来由于规模太大,才曝光出来,不过这时候孙殿英已经赚到了。

3、为什么不是明孝陵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回南京,就是拜明孝陵。当时明太祖的位置很高。

(祭拜明孝陵)

如果孙殿英当时借着机会到了明十三陵,舆论影响会很大。

而且十三陵就在昌平,很容易被曝光,选择的风险太大。

(十三陵)

军阀的行为其实都是各种盘算的结果,没有人会去做赔本买卖,孙殿英的东陵盗墓基本是天时地利全具备,在当时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孙殿英,要是敢碰一下“明十三陵”,不被人弄死才怪。



明朝是封建王朝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意义重大,虽然孙殿英不怎么在意,但是舆论一轰炸,百口难辩。

在孙殿英盗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待遇上就可以看出来,孙殿英盗清东陵,一盗走红,轰动全国,震惊满人。相关满人连忙控告孙殿英,但是经过他的上下打点,却是逍遥法外,还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新编独立第二旅旅长。



何况当时的口号还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何况人家满清政府都没碰!

同时,你碰陵寝,你总得找入口吧?

而“明十三陵”地宫复杂,入口难找,即使找到了,也是越挖越是感觉在走迷宫。加上,它还在北京。综合考虑,成本远远大于收益!

与其大费周折碰它,还不如跑去河北碰清陵寝!


史小二记


说到孙殿英的大名,其实很多人都听说过,曾经以军事演习为借口一炮把慈禧的墓给轰了,炸完之后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东陵大盗”,的确就是撑死胆大的就饿死了胆小的,这这一波盗墓孙殿英得到的宝贝估计十辈子都花不完,但是同样这也是很多人想做的不敢做的事情,盗完墓之后孙殿英的确遭到了很多人的唾骂,尤其是那些清朝的后人要求蒋介石要惩治孙殿英。



但是孙殿英这个人聪明机智,花了其中一小部分的钱打通了关系,比如送了一把墓中的宝剑给蒋介石,送了一颗夜明珠给宋美龄,你说孙殿英都这样做了,蒋介石也没有必要他他往死里逼啊,最后也就是不了了之了,所以事情就这样圆满的解决了,于是就有很多人要问了,孙殿英都敢盗慈禧的墓,为什么不敢去动“明十三陵”呢?谁还会怕钱多啊。



孙殿英这个人还是有点心思的,他之所以敢盗慈禧的墓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清朝政府本来就不是汉人统一的王朝,而且当时清政府很腐败,第二原因是慈禧本身,慈禧这个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罪孽一般的存在,因为他中国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滞缓了中国的发展,所以孙殿英知道慈禧墓很多人都惦记着,而如今墓就算是被盗了,骂的人也只是满清子弟和那些嫉妒他发横财的人,只要不是遭到全国但对就影响不大。



而不去盗“明十三陵”的原因呢,第一:名不正言不顺,莫名其妙去盗墓有点扯,上一次盗慈禧墓就是什么军事演习,难道这次还用这个?第二:明朝是汉人统治的王朝,汉人多的不行,所以明朝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第三:不敢去,孙殿英当时盗慈禧墓那是因为正好在附近一带剿匪,所以顺带盗了,但是明十三陵不一样啊,明十三陵在北京,路途遥远不说,而且当时是阎锡山的地盘,所以不敢带人直接去盗。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孙殿英,河南永城人,因小时候出天花故有外号叫“孙大麻子”,1922投奔丁香玲并升任营长,后独自占山为王自称旅长,1928年任国民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1930年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投靠张学良,参加抗战,1943年被日军俘虏,投靠汪伪集团,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投靠蒋介石,打内战,1947年解放汤阴战役中,被解放军生擒,病逝在战犯收留所。

1928年蒋介石要求各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为减轻财政和人民负担,各地方都要裁军。孙殿英并非嫡系,虽未被裁但军饷被扣是家常便饭,经常是有了上顿没下顿,所以被迫都干一些打家劫舍、敲诈勒索,扒坟盗墓也很正常。

1928年春,孙殿英奉命率部前往清东陵旁边的马兰峪剿抚悍匪马福田,穷疯的孙殿英声称部队要搞军事演习,将东陵三十里内戒严,挖开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得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画、书签、宝剑等无数大量稀世珍宝,其中最宝贵的是颈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颗中最大的两颗是朱红色,和一柄九龙宝剑,剑鞘面上嵌了九条龙,剑柄上嵌满了宝珠……。

远在天津的溥仪及清朝遗老得到消息如丧考妣、告高到蒋介石那里,要求严惩,全国轰动。

孙殿英经过高人指点,将九龙宝剑等送给了蒋介石、何应钦、宋子文等国民党要员,最后竟是孙殿英升任新编独立第二旅旅长而结束。

孙殿英只挖清东陵,不挖明十三陵原因大体如下:
一、“明十三陵”地位特殊:

自1927年以后,民国首都搬到了南京,但北平作为以前清朝和北洋政府的首都,仍然倍受重视,“明十三陵”的守卫自然也很严密,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军阀也不敢在此肆意肆意妄为,“明十三陵”也幸运地保留下来。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由汉人统治者的王朝,在百姓心中地位崇高,清末以来,革命党人的多次起义,都是以排满为口号,就是对明朝的尊重和向往。

到了1912年民国建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很多民国要人都去拜谒过明孝陵或者“明十三陵”,更说明明朝陵寝的重要性。如孙殿英敢动“明十三陵”,就是与全国人民为敌,他敢吗?

二、挖明十三陵,名不正言不顺

孙殿英对外一直自称是明朝兵部尚书、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孙承宗的后人,孙承宗当过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入过内阁,打过后金,功劳赫赫,最后被权臣掣肘,后来告老还乡,1638年11月,清兵进攻高阳,高阳全城百姓和士兵誓死抵抗,而赋闲在家的孙承宗更是率全家一百多口上了城墙抗击侵略者,最后城破,孙家一百多口遇难,而孙承宗也自缢而死,壮烈殉国,可谓是满门忠烈是也。

还有种说法是孙承宗城破被擒,是被清兵拖在马尾巴后边活活拖死的,何其悲哉!

孙殿英后来说:“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孙中山有同盟会、国民党,革了满清的命;冯焕章用枪杆子去逼宫,把末代皇帝溥仪及其皇族赶出了皇宫。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冯玉祥称赞孙殿英说:我们永远是革命同志,我革了活人的命,你革了死人的命。

孙殿英作明朝忠臣的后代去挖明朝皇帝的陵墓,这不是啪啪打脸吗?孙殿英和满清那是国仇家恨,不共戴天,他挖清陵,那是理所当然了。

三、盗挖十三陵条件不许且经济不划算

北京是阎锡山的地盘,晋绥军的一个师就驻扎在顺义,孙殿英没有胆量穿过晋绥军的防区去挖明十三陵。

孙殿英盗墓就是为了钱,明十三陵已有数百年,里面是否保存完好二说,而 乾隆帝仅有130年,慈禧更短才20年,康乾盛世,慈禧独断清朝近半个世纪,都是有钱的主,孙殿英说“满清统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财帛不知多少,今天我发陵,是为通天下财货,收运转之利,丰藏国库”,他的算盘打得山响。

孙殿英虽然盗墓不义,但他热河池峰口抗战中,地头蛇汤玉麟带着自己的十万大军逃跑,而他要誓死守住热河,与日军血战七昼夜,被称为抗日英雄。

  • 更有意思的是“父断清廷之龙脉,子守汉室之皇陵”,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特别热衷于文物保护事业,退休后留在陕西为黄帝墓守灵,任黄帝陵基金会会长。


美丽青春您真痘


一,东陵大盗孙殿英驻扎在河北蓟县时,听闻清东陵就在附近,于是动起了歪心思,想盗墓。

孙殿英

当时慈禧下葬东陵也不过20几年时间,找到入口不是什么难事,甚至有当时参与过东陵封口的老人健在,所以也为孙殿英盗取东陵提供了方便。



借口很好找,当时是军阀割据的民国初年,假借军事演习的民意,讨伐土匪。

清东陵慈禧遗骸

理由也很好找,鉴于清末民初民意对于满清的怨恨。孙殿英扯起民族大义的旗帜很好地遮掩了他想盗墓发财的意图,对外宣传他是明末抗清英雄孙承宗之后,此次盗取清东陵是为了为先祖报仇。鬼才相信他的话,不过不要紧,这样即使盗取了清东陵的财宝,汉人也不会大吵大闹。

除了满人,以及清朝遗老遗少,傅义知道清东陵被盗之事后,发誓要让孙殿英死无葬身之地。但是孙殿英通过上下打点,贿赂蒋介石夫妇等国民党高层。最终逍遥法外。

二,但是孙殿英绝对不敢对明朝十三陵有企图,原因如下: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明朝十三陵在北京,一来这是京师重地,在闹市区,防范深严。二来孙所驻扎的部队在河北,离十三陵太远,如果起心盗墓,动静太大。

其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道义和社会舆论方面,孙殿英绝对承受不起。盗取清东陵,顶多满人及其遗老遗少愤怒。打十三陵的主意,估计孙殿英会被千刀万剐。十三陵作为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的陵园栖息地,寄托了中国人所有的怀恋和抱负,连清朝统治者都对十三陵保护有加,甚至当时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率领大小官员亲往祭奠,我想借孙殿英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这样做。

明朝十三陵

小结:孙殿英最后在解放战争期间,被俘虏,最后病逝,结束了他传奇荒唐并且不那么光彩的一生。


历史中穿越过来的侠客


孙殿英是民国时期一个臭名昭著的军人,以盗窃清东陵而被人唾骂,至今让人不齿。

“明十三陵”作为明朝皇帝的陵寝,里面的珍宝自然不会比清东陵差,孙殿英没有染指,悦史君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明十三陵”位置特殊

明朝京师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就搬到了北京,因此,“明十三陵”全部都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

虽然从1927年以后,民国首都搬到了南京,但北平作为以前清朝和北洋政府的首都,仍然受到很大的重视,“明十三陵”的守卫自然也很严密。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孙殿英,就是比他再厉害的军阀,也不敢在这里动土,“明十三陵”也幸运地保留下来。

第二,孙殿英的驻地问题

在民国的诸多军阀中,孙殿英根本称不上号,但他也有自己的一支队伍,不断跟随大的军阀,有一些流动的据点。

根据悦史君的统计,孙殿英曾先后驻军安徽、河南、陕西、山东、河北、江苏、天津、山西、宁夏、内蒙古等地,可谓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但里面并没有北京。

其实,孙殿英有一个机会到北京,1936年,民国将领宋哲元曾邀请孙殿英到北平,但他也只是在房山县待了几个月,就撤到了河北山区,这也是他离“明十三陵”最近的一次。

既然孙殿英没有到过“明十三陵”,当然就没有机会了。

第三,“明十三陵”地位特殊

清末以来,革命党人的多次起义,都是以排满为口号,要推翻清朝的,与此同时,就是对明朝的尊重和向往。

到了1912年民国建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很多民国要人都去拜谒过明孝陵或者“明十三陵”,进一步加强了明朝陵寝的重要性。

就像孙殿英曾经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盗挖清东陵是为了报仇,这可能还有一点市场,那么,换成“明十三陵”,他还有什么借口吗?当然不可能有。

……

综上,孙殿英不是不敢触碰“明十三陵”,而是根本就没有机会下手。

相比有些人给孙殿英盗墓的行为找借口,悦史君认为,没有任何理解,孙殿英的行为注定遗臭万年,是非常恶劣的做法。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孙殿英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当年他借着军事演习的名字,明目张胆的盗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因为皇帝陵墓,坚不可摧,孙殿英就命令手下,直接炸药伺候。相比盗墓贼的高技术含量作业,他的手段极其粗暴。

帝王陵墓里,有无数财宝,据说光拉这些东西就装了三十多车,可见陪葬品之丰厚。野史称孙殿英部队还对慈禧遗体做出了不可描述的污秽之事,这就有点重口味了。那么为什么孙殿英要破坏清朝帝王墓呢?



其实,他是要破坏满清风水,报仇雪恨。据说,孙殿英是明朝后人,他的祖上几代人都为抗击满清入侵抛头颅洒热血。孙殿英说,虽然清朝灭亡了,但是我仍然不解恨,唯有挖坟,斩断他们的风水。


当然,他是不会挖明朝陵墓的。在慈禧墓里,有翡翠西瓜,夜明珠等宝物,都被盗走。另外,慈禧的遗体被丢弃荒野,乾隆的头骨也不知去向。由此可见,孙殿英对满清十分不满,但其实终极目的就是为了钱。


历史密探


孙殿英早年加入庙道会,是庙道会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庙道会当年是横行中原的一个较为险恶的组织,欺男霸女、偷盗劫掠等坏事无所不干。

但是同时,庙道会居然堂而皇之的尊称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为祖,以洪武皇帝的名义迷惑大众,在北方的破坏和影响极为恶劣。

孙殿英是庙道会最为有出息的人物,后来势力坐大,投靠大军阀以后,摇身一变成为小军阀。但是孙殿英在庙道会的习气和作风却一点也没有变化。1928年,孙殿英以演习为幌子,盗取了清东陵乾隆和慈禧的大墓,名震天下,被称为“东陵大道”。

至于孙殿英为什么盗取了清东陵,而没有盗取距离更近的明十三陵。其实,孙殿英掘东陵虽然性质恶劣,但是孙殿英必然还是做出了各种考量的。

首先,孙殿英掘东陵是在民初,民初的时候,清朝刚覆亡不久,当时的清朝还正是被各方“声讨”的时候,各界普遍对清朝存在不满,甚至民国取代清朝,本身就用的是“驱除鞑虏”的口号。孙殿英的做法,恰恰还为世人反对清朝找到了一个发泄口。因此,可以看到,孙殿英掘东陵以后,不仅没有什么后果,反而被一些人成为“侠盗”。

此外,民国是尊明朝的,明朝在民国时候的地位非常高,是正统的先祖朝代。且当时对民族复兴的诉求非常强烈,一旦孙殿英掘了十三陵,不仅民国不会放过孙殿英,世人也不会放过他。孙殿英虽然匪性十足,但是这种后果他是不得不害怕的。

当然,孙殿英原本就是庙道会的一员,庙道会原本就以朱明皇室为尊,如果孙殿英掘十三陵,其实和掘自己祖先陵墓无异。因此,孙殿英基本不可能考虑掘十三陵这样的事。


苏绽


孙殿英盗取了清朝陵墓,却未触碰明朝十三陵,这里面包含了一些民族主义情绪在内,有“驱逐鞑虏,为祖先报仇”的味道。

孙殿英(1889-1947)是河南人。他的父亲因为和满族人争斗,被清朝官府抓进监狱活活打死。所以孙殿英与满清是有杀父之仇的。

孙殿英自小性格豪放,颇有游侠之气,长大后又加入了庙道会,闯荡江湖,光交黑白两道。1922年他拉着一批道徒投军,一路晋升,1924年已经自称旅长,拥兵数千,在军阀混战中左右逢源。1925年秋,孙殿英被山东军阀张宗昌收编为第三十五师。1928年5月孙殿英退至蓟县和遵化一带,被蒋介石收编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

这时候,孙殿英的驻地驻扎蓟县马伸桥,与清朝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东陵非常接近。于是孙殿英进行了盗墓,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里面放置了无数稀世珍宝。

1928年7月上旬,孙殿英部以军事演习为名,封锁领区,驱走全部守陵人员,实行戒严,然后大肆洗劫。孙殿英部先炸开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得慈禧叶赫那拉氏的尸体和大量稀世珍宝,后来又挖掘了乾隆皇帝的陵墓,各种珠宝装了四五十箱。

事发后,孙殿英将大批财宝送给蒋介石、何应钦、宋美龄、孔祥熙、宋霭龄、阎锡山等人,把这件事情摆平了。

孙殿英盗掘慈禧墓之后,曾辩解说:“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孙中山有同盟会、国民党,革了满清的命;冯焕章(冯玉祥)用枪杆子去逼宫,把末代皇帝溥仪及其皇族赶出了皇宫。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

他还列出了自己盗墓的“好处”,为满清入关时候杀害大批汉人,并对名士开棺戮尸的事情报仇。同时将被满清搜刮的陪葬财宝发掘出来,活跃市场,丰藏国库。冯玉祥也认可孙殿英的说法,说“在反对清廷这一点,我干的是活的(指驱逐溥仪),你干的是死的(指盗陵)。”

当然,孙殿英这种说法本身也只是他为自己辩解的借口。至于明朝十三陵,在北京昌平,距离孙殿英的驻地还比较远,孙殿英想挖也挖不到。再说明朝皇陵财宝没有乾隆和慈禧的陵墓那么多,孙殿英一旦挖了,就成为民族罪人。从江湖义气角度,他可能也不敢随便干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


巴山夜雨涮锅


孙殿英,孙大麻子,号称盗墓将军,这货专业盗墓几十年,慈禧老佛爷的墓都是他挖的那么此人为什么不敢动同在北京的明朝十三陵呢?

首先,明十三陵人多

孙殿英虽然是个无耻败类,但是在乱世之中能成一方军阀,此人的观望时局,趋利避害的能耐当属一流。当时明十三陵在比清东陵更要靠近北京市区,人多啊,不像清东陵在山区,盗墓毕竟是个不光彩的事,如若在人多的地方公然盗挖明十三陵,引发民怨,那他孙大麻子也就算到头了,不仅百姓们不会看得起他,他的上司估计也会揍他,毕竟众怒难犯啊!

其次,孙殿英知进退

孙殿英知道自己再怎么乱来,也得有个度。这个度就是他是谁的人?1928年,孙殿英接受蒋介石的招安,摇身一变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所以他是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那么北伐军的宗旨是什么呢?“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于是孙殿英东陵盗宝还可以说是驱除鞑虏,那他去明十三陵算什么了,那就是与“恢复中华”相抗,是为国贼,天下共杀之,蒋介石也不会放过他,关于这点他还是看得很清楚的。

于是明十三陵就幸运的躲过了孙大麻子。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