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就是尷尬!回顧近年美國政府歷次“關門”危機


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8日報道,美國白宮發言人桑德斯表示,白宮願與國會合作,爭取在邊境建牆一事達成一致,避免出現政府關門局面。其實,美國政府已經不是第一次關門了。據統計,自1976年以來,美國政府曾停擺19次,時間從1天到21天不等。最近一次在2018年1月特朗普執政期間,當時停擺風波持續了3天。所謂政府停擺是指在國會無法通過足夠預算的情況下,美國政府被迫關閉部分機構,暫時停止“非必要服務”。

美國政府關門:從1995年12月16日持續到1月6日,共21天,時任美國總統為克林頓,參議院多數黨為共和黨,眾議院多數黨為共和黨。

事件起因為:共和黨要求總統克林頓的七年預算平衡方案基於美國國會預算據所提供數據,而非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所提供的數據進行設計。克林頓拒絕了這一要求。最終國會與克林頓在預算上取得了妥協。

美國政府關門:從2013年10月1日持續到10月16日,共16天,時任美國總統為奧巴馬,參議院多數黨為民主黨,眾議院多數黨為共和黨。

事件起因為:由於未能對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達成一致看法,美國政府無法按時通過預算議案。10月1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先後投票通過議案,給予聯邦政府臨時撥款,同時調高公共債務上限,美國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的關門風波可告結束。

美國政府關門:從2018年1月20日持續到1月22日,共3天,時任美國總統為特朗普,參議院多數黨為共和黨,眾議院多數黨為共和黨。

事件起因為:共和黨控制的美國會眾議院18日通過一項為期4周的臨時撥款法案,以維持聯邦政府繼續運營至2月16日。但這一法案19日晚沒能在同樣由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如願通過。在最初的程序性投票中,受到5名共和黨人和44名民主黨人聯合阻擊,沒能達到推進此法案所需的60票門檻。

美國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當地時間20日零時開始被迫“關門”。22日晚間,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臨時預算法案,結束了美國聯邦政府為期三天的關門狀態。該法案將允許美國政府繼續運行到2月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