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理的角度看電影《敦克爾刻》,原來這麼好玩!

去年,諾蘭的電影《敦克爾刻》是電影界討論的熱門。該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從物理的角度看電影《敦克爾刻》,原來這麼好玩!

諾神不愧是諾神,玩得了科幻、耍得了懸疑、弄得了驚悚、搞得了劇情。但是,無論怎麼樣,諾神的電影中都蘊含了許多的科學原理。雖然他是一個文科男。但是可能是男人的天性,得不到的偏偏最想要。無論是其早期的《記憶碎片》,以“認知論”這個哲學命題的闡發,探討“如何認知客觀世界”,本片的主人公Leonard不相信主觀記憶,相信的是客觀的記錄,有了客觀的記錄經過邏輯演繹就可以得到一個客觀真實的世界,這是科學上的一個基本命題,也是數千年來一直爭論的點,所以諾蘭也沒有給我們答案。

而盜夢空間則大玩心理學以及神經科學。當然了,還有數學,是不是沒有想到?電影中阿瑟與夢境設計師阿麗雅德妮走過的那段回形樓梯,讓人印象 深刻而且不可思議。 阿麗雅德妮走了四段樓梯,一直往上走, 但卻又回到了起點的地方。這其實是荷蘭錯覺圖形大師埃舍爾著名畫作 《上行與下行》 中的無限樓梯, 畫中精巧的數學幾何圖形產生了一種視覺錯覺,但是現實中的 “ 不可能世界 ” 在夢境成為了可能。

從物理的角度看電影《敦克爾刻》,原來這麼好玩!

對的,再強調一遍,諾蘭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文科男,學的是英國文學。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編劇!

這次的歷史懸疑大片《敦刻爾克》,自然也是大秀科學原理。而他不僅僅是運用在劇情裡,還有敘事邏輯上。《敦刻爾克》是一部關於悖論的電影:時間的物理性與主觀性,「時間」是諾蘭幾乎每部電影的共同元素,《記憶碎片》典型非線性,《盜夢空間》潛意識時間和《星際穿越》的相對論,最為抽象的概念可以以不同形式呈現,給人以客觀性。

從物理的角度看電影《敦克爾刻》,原來這麼好玩!

《敦刻爾克》的時間結構:

《敦刻爾克》裡,總共有三條故事線,一系列看似獨立的事件收斂於最終時刻,從而揭示其相關性。三線非等長時間敘事用以架構整個故事空間。這樣,一小時,一天,一星期看似是故意給出的客觀時間,實則弱化了時間的物理尺度,這只不過是你主觀上對於時間的認知,客觀其實是人為的主觀,彷彿是在強調,所有的客觀其實都是人為界定,其實也是一種主觀。

這是諾蘭自己對於科學的看法,更像是對十幾年前《記憶碎片》的回答,這也更像隱喻身在敦刻爾克不同視角的人對時間的主觀感知——相對論式的呈現方式。因為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他認為有一個獨立於人的主觀意志而存在的客觀世界,這一世界有其自身的統一性和先定的和諧性,按自身的規律運動發展,科學的任務就是要揭示出這種規律。無論觀眾感受到的時間是怎麼樣,電影中的三條線都在按自己的時間軌跡發展,最終匯合。是不是聽起來很燒腦,所以我也很好奇,諾蘭的腦子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三條敘事線像錶盤裡三條指針,最慢的時針為一週,分針為一天,秒針為一小時。三條線曾無數次交替相匯,時間大概也是諾蘭給出的戰爭隱喻:宏大的歷史事件所依附的其實是無限小的選擇和機會,分離的三條線裡有著非常多不確定性,形而上的隨機性,以及引出結果的不同事件神奇的協同作用。

從物理的角度看電影《敦克爾刻》,原來這麼好玩!

電影中音樂的作用:

伯格森認為,情緒只有強度和質的變化,而沒有量的變化。這和時間一致,按現象學的說法,意識是一條單線的流,沒有截斷,沒有終止,沒有量的變化,這是一種意識時間。《敦刻爾克》的音樂構建的是與聲效和畫面完全異質的時間,它有絕對的連續性,它的起承轉合只與情緒有關。但意識時間對物理時間的排斥也體現在了高潮戲中,我們基於對常識物理時間的理解在意識時間的連續性中徹底挖掘。也就是說他用音樂來象徵著意識時間,而電影的敘事走向是物理時間。兩者相互影響,相互禁錮。

敘事邏輯上隱含的科學原理是一個大的方面,而劇情裡也充滿這許多的科學原理,

為什麼海灘會起泡沫:

從物理的角度看電影《敦克爾刻》,原來這麼好玩!

敦刻爾克海灘危機是非常重要的一道防線,德軍對這裡進行重點襲擊,許多趕來救援的船隻都被擊沉,這導致了大量的船舶機油洩漏到海水中。船舶機油使用的是重油,含碳量高達85%,粘度也有150左右,主要成分是膠質和瀝青質,非常的粘稠。大量的有機物質在海水的運動中攪動翻騰,形成了泡沫,被衝上了海灘。

而英吉利海峽的平均水深只有60米,但因為地理位置,經常波濤洶湧,所以非常有利於海藻的繁殖,藻類植物本身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了一種叫“表面活性劑”的東西,是形成泡沫的必要前提,加之有足夠的條件與水和空氣接觸,在物理運動的攪拌下,形成大量的泡沫。

而其三就是工業汙染,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歐洲的工業汙染達到一個高峰,倫敦成為霧都,許多城市被濃煙侵襲,而敦刻爾克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工業城市,煉油產業非常繁榮,再加上食品垃圾的傾倒,為海灘泡沫的產生提供了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

所以海灘上的泡沫是由這三個方面造成的,大家在看電影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有沒有主動去分析一下呢?

法瑞爾為什麼不跳傘:

從物理的角度看電影《敦克爾刻》,原來這麼好玩!

在二戰之前,因為彈射裝置還沒有發明,必須低空恆速飛行,拉開飛機罩爬出去跳下去打開跳傘,才能夠安全降落,而根據牛頓力學定律,即使是身體素質更強的傘兵跳傘,也必須是在300米以上的高空,而法瑞爾當時都能看見歡呼的人群了,怎麼跳,摔成泥降落傘都還沒有打開

(可以嘗試一下黃飛鴻的降落方式,前提是你的傘夠堅挺!)

為什麼會出現因罹患PTSD而顫抖的英國軍官:

從物理的角度看電影《敦克爾刻》,原來這麼好玩!

由於早期生產力與科學技術發展緩慢,直到印刷書籍出現,才又引起了一系列對於宗教、有害信息以及社會孤立現象的恐懼。

工業革命期間,新興的機械技術引發了一些有意思的恐慌。火車剛剛出現時,人們擔心火車速度過快形成真空環境,導致女性子宮飛出體內,然而到現在火車也沒能達到這個速度。

與此同時,人們發現在鐵路事故發生後,那些沒有外傷的人也反映自己後背刺痛。經過研究,這種情況被醫學稱為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而此後,經歷過性侵害、戰爭、交通事故等創傷事件的人,都可能產生這樣的精神疾病。

還有士兵計算潮汐時間,飛行員通過懷錶計算剩餘油量。這是基於對速度以及另一艘飛機的同時性推斷。我們獲悉了一小時尺度和油量之間的尺度關係等等,《敦刻爾克》雖然是一部歷史大片,可卻蘊含了非常多的科學原理與物理知識。

只能對諾神說一句:你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