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山东人和东北人谁更能喝?

那瓶雪碧是我的


本人山东人,我爷爷是从酒坊干到酒厂的,我们县城的企业。我没见过,倒是听奶奶说过,那时候供销社给我爷爷弄了辆自行车,大金鹿。二爷爷(我爷爷的铁哥们)骑着这车到县城里逛了一圈,下午我爷爷叫来他的老铁,还有二爷爷,仨人。那种白桶知道不?5Kg的,就是10装的,散酒。老哥仨就喝,也算给我爷爷的大金鹿温车吧。据奶奶说,中午喝的,一直喝到下午三四点,中间炒了两次鸡蛋,又腾了一次花生米。老弟仨喝了六斤四两。我爹也挺能喝的,到了我喝酒了,白搭了。

第二个事。我在内蒙工作过几年,结婚后带着媳妇去内蒙,做的火车,我和我对象上下铺,突然有个老太太找我换铺,说想给他老伴换铺,我说不好意思,我媳妇也在。对面一个哥们真不错,和老太太的老伴调了铺。这对老夫妻,和我们就在一起了。这对老夫妻很和蔼,我也山东人爱聊天,我就和这老爷子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到了饭点了,我们就各自拿出东西吃饭。那老爷子喊我:后生,这边坐。我记得我拿出的炸鸡架,老爷子拿着是沙丁鱼罐头。还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和我笑。这时老太太说话了,少喝点,早晚你得痴呆。我明白了,老头子矿泉水瓶都是白酒。叫我喝,我不喝,我喝白酒真不行啊。老头又拿出啤酒,这个可以。我就和老爷子边喝边聊。老头说了,医生说了,以后他早晚痴呆。他喝酒,早上中午晚上都要喝,有时候一顿一斤。我一听就吐舌头。老头通辽的,两个儿子在山东伊利。女儿在包头,说医生不让他喝了,要不完蛋了,他说不管了,喝死算完。有七八年了吧,印象还很深。

不要说哪里能喝不能喝,哪里也有能喝的不能喝的。我见过太多喝酒的事,小喝怡情大喝伤身。写了这么多,给点个赞吧。


煎饼的追求


我也不知道山东人和东北人到底哪边的人更能喝。

但是,我恰好和东北人和山东人喝过酒。

我就讲讲我这里的个例。

跟东北人喝酒。

我大学同学,帆哥,是个东北人。

帆哥说,东北人好喝啤酒,每次吃饭,都得先来两箱啤酒,看着就大气。

帆哥每次喝酒前必吹,要把你们一个个都喝倒了,一个都不许跑。

帆哥喝酒的一个特点是不怎么吃菜,就拉着人喝酒。

帆哥说:在俺们东北,蹲马路牙子撸一串羊肉,能喝六瓶啤酒。

帆哥逢酒必喝,逢喝必醉,酒胆大,但是酒量未必大。

我们统计过,帆哥大概是6瓶雪花的量,6瓶以后,就上厕所去吐了。

帆哥每次喝完酒,歪歪斜斜往宿舍走,走出一个大S的轨迹,然后边走边挥手说,别特么扶我,我没醉。

等我们走上前去把他扶住了,他抬头望望天上的太阳,然后说天怎么黑了。

我们叹口气,然后把帆哥拉回宿舍让他睡觉。

跟山东人喝酒。

前些年我去山东做校招,山东某校的院长很热情,非得拉着我们吃饭。

毕竟是年轻不懂事,心想省了饭钱多好,于是就跟着去了,嘴上还说着领导太客气了。

院长在酒店里要了个包厢,一进去就先把白酒上了桌。

一看这个架势,这要一人一瓶的量啊。

我们一行几个江苏人,吓得脸都白了。

院长毕竟是老于世故,不仅能喝,还会劝人喝酒,引经据典劝酒词一大套,毫无悬念的结束了战斗,把我们几个都给干趴下了。

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来,院长又拉着我们继续喝,我立即以单位晚上有重要会议为借口,拉着一行几人去了高铁站。

院长依依不舍的望着我们,说喝的不尽兴,礼数没有尽到,下次一定还要来啊。

我心想院长你要是礼数尽到了,我们几个估计就交代在这里了。

所以好像还是山东人更能喝。。。

我是无良HR,关注我,最新的职场观点将不断为您推送。

无良HR


“全国酒量调查”结果给出了答案——酒量最大的省市前十位分别是: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北京、辽宁、安徽、山西、吉林和湖北,堪称中国最能喝的十个地方。在饮酒冠军山东省,72%的网友在2015年的年夜饭上喝了超过三两以上的白酒,35%的人喝了半斤以上。在饮酒量方面,山东人依然拔得头筹,日均饮酒中所含酒精为83.1毫升,相当于3.8两45度白酒或4瓶500毫升的瓶装啤酒,酒精完全被人体分解需要5小时54分钟。

东北三省无一进前三,辽宁和吉林分别排在了第六位和第九位。

山东人生性豪爽,可以说既能喝酒又会喝酒。古有梁山好汉 "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 的洒脱,今有 " 要当好山东的县长,先经营好当地的酒厂 " 的霸气。要问山东人到底能喝多少,他会给你伸出一个手指头,你会猜一杯、一瓶、一件,错!是一直喝……

说山东人酒量好,不如说山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多,道道更多。

山东人不仅在落座的位置上,要区分客人的尊贵;喝什么酒,要“三中(种)全会”;在饭局的进行中,也是各种规矩和套路。

在山东喝酒,喝好的标志是打圈。酒席开始的共同科目有主陪带酒三至四个,副陪带三个,分别凑够六六大顺与一起(七)进步之意。想要多喝酒的地方,还会让三陪、四陪分别带酒,凑够八个、九个、十个或十二个,反正含义都很丰富——全都发财,友情长长久久,事业十全十美,祝愿一年十二个月都有酒喝。共同科目之后,就是单项奖了,也就是无数单向与逆向循环的打怪升级。

酒风之盛,在于酒局。所谓酒局,重点落在一个“局”字上。一场酒,既可以解除一个国家的兵权,也可以改变一个人乃至一群人的命运。生意上的竞争,政治上的树敌,都可以通过做一场复杂的局,在洞悉人性弱点的位置上,达到控制的目的。所以,我们不是在去吃酒的路上,就是在请人吃酒的路上。

说回到酒量上来,

在答主看来,上面这个酒量排行榜的娱乐性大于权威性。

所谓的“酒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酒文化,《名贤集》有云:“酒要少吃,事要多知”,古代文人喝酒要吟诗作对,武人喝酒要舞剑助兴,虽说历史上不论是高雅别趣的曲水流觞,还是市井喧嚣的猜拳行令,这些都离我们太远,但是,答主还是希望这样的文化不要变成酒量的比拼。

如今难有无缘无故的闲酒,想来更是神往酒仙李白那样的潇洒,花是天真烂漫的花,酒是随性而饮的酒,友是情趣相投的友——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济南时报


我是全国经常跑的,山东人酒量和东北人比的话,山东人完胜,但是东北人更敢喝,东北人酒量其实都是一斤以下的量为主,当然酒量大的也有,毕竟少数但是人家一斤也是醉,喝两斤也是醉,城市里克制一点,其它地方一桌酒席假设十个人,往往都是醉倒边上睡觉一半以上才结束的,山东这样喝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喝差不多就行了,山东能喝一斤白酒的比比皆是。不过别骄傲,就在你们的旁边河南,他们的酒量完胜山东,不但酒量大,套路多,花样多,车轮战,外地朋友和他们一起喝酒很少有不被灌醉的,新疆听说酒量大,但是我没去过,也没有那边的朋友,走遍全国唯有内蒙和河南是我酒桌上不敢逞能喝不过他们的地方,那是真的能喝啊,前提我自己也是公斤级的酒量


跟我进山


中国哪儿的人最能喝???

是内蒙古的套马汉子还是东北的大兄弟?

结果居然都不是!

这俩地方的大哥们,是挺能喝。但是只是单次饮用量大,频率并不高!

按照有关机构的“日均饮酒量”排名,排第一的是山东大汉!

日均豪饮83毫升!

这是多少呢?就是一斤的瓶子,一年要喝约60瓶!

这说的可是白酒啊!不兑啤的!

不吹不黑,是第三名江苏的两倍,是吉林的三倍。

对于山东人能喝好像大家都心服口服。

有本书叫《山东人的酒文化》,书里说人们一般认为,杜康是造酒的祖师爷。

但有考证说山东人大舜和仪狄可能才是中国酿酒的鼻祖。

还有梁山108位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刘欢唱的《好汉歌》“生死之交一碗酒哇”,听着真是荡气回肠!

还有一位女词人、山东济南人李清照,也多次在作品中提到喝酒,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沉醉不知归路”,女的都如此,可见山东人多爱喝酒。

最值得一说的是山东人的敬酒方式。

众所周知,不少地方的人敬酒,实为强行劝酒甚至灌酒。但山东人性情爽朗有气概,又是孔子故里、礼仪之邦的风范。

在山东的酒席上,入席后,先给各位满上一杯,叫门前杯,由主人带领大家喝。

注意,这个酒一般不碰杯,山东人有句话,叫“碰杯喝了不算”。

然后在给客人敬酒的时候,主人也是先把自己的酒干掉,举着空杯对客人说,“我干了,您随意!”并不强求客人喝酒。

虽然他自己先喝,不强求。但是这话都说了,再不喝真是脸都没了!

好多地方都喜欢玩行酒令,山东尤甚。

酒桌上两人一组,面前摆着各自的酒杯,面对面用手与嘴吆喝、比划。

“抱一对、一点点、哥俩好、三星高照、四喜来财、五魁首、六六顺、七巧七巧、八匹马、九月九、满堂红……”

听着就觉得热闹,在这样的气氛下,喝酒成为了一种乐趣,而且自然地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

劲头上来了,还会玩”打通关”,一般从贵客开始推让着打,可以号召着打通关,也可以划拳打通关,打通关的人跟同席的人逐个较量,一般是只能比对方多喝不能少喝。

说到最后,山东人为何酒风如此热烈?

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山东历来是礼仪之邦,历史造就了他们尊礼、豪爽的性格;

二是山东是农业大省,盛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而这些都是适合酿酒的原料,酿酒业一直发达,真是酒不要钱啊!喝的哪有酿的多啊!


易笑之韵


我从小在东北长大,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山东人,爸爸青年时期来到东北,所以比较有发言权。

首先说点题外话,东北地区从解放到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移民地区。大概50年前,我的爷爷奶奶那一代人离开了他们的故乡来到了富饶却又寒冷的东北讨生活。没有带来什么钱财,但由于他们生长于孔孟之乡,虽然读书不多,但从小重礼数,守规矩,自然而然的也带过来很多的礼数与规矩。流传过来的山东的酒文化盛行,再加上自然环境恶劣,更加造就了在东北地区人民的喝酒文化,我小的时候,总被我爸拉过去给别人倒酒,给客人倒酒一定要倒满,客人会推辞一二,作为倒酒的还要劝酒,不会劝酒的孩子都是呆孩子。

目前的东北地区其实又再一次成为的一个移民地区,所不同的是,我的爷爷奶奶那时候是为了生活走进东北,而我们这一代是为了生活走出东北,还真有点时代弄人的意思。

回到这个喝酒的问题,山东人和东北人到底谁能喝,首先建立在要喝同一种酒的情况下吧,我所见到的是棋逢对手的样子,我爸爸和本地大叔喝基本分胜负吧。

最后问一下,有没有多年不见老家的人,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南栾村。


fire0456


我是东北人,已经在青岛十三年多了,个人就喜欢喝酒,两面都有不少酒友。在东北大多以白酒为主,有些酒性不好的人习惯劝酒,而且是没皮没脸的劝,看着对方都喝多了,也要再逼着喝点,一旦把对方逼急了,对方就会拼命回敬,或者两败俱伤,或者拳脚相向。不过,现在总体文明多了。说起酒量,一个字 那就是猛,真敢喝。两个字 那就是实在,醉了还能喝。三个字 那就是够义气,你喝我也喝…

在青岛,大多以啤酒为主,相对没有东北人喝酒那么激烈,不过总体也比较豪放,尤其是夏天,烧烤 海鲜 扎啤…一个字 那就是爽,杯杯见底。两个字 那就是歹毒,不过瘾的时候 兑着白酒喝。三个字 那就是掏心窝,只要对脾气,能一直喝到天明。至于酒量的大小,完全是因人而异,没有数据参考。有人说,山东省消费的酒要比黑龙江的多,其实山东省的人口也多,是黑龙江的三倍,这个平均到个人没有直接关系。


天晴别忘穿棉袄


每年的“啤酒杯”,来青岛的人络绎不绝。除了国内的好酒,还有国际的美酒。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


可是真正坐在了一起,也难免喝上几杯。如果恰好是山东人和东北人坐在了一起,那这桌上的气氛可就热闹了。


来和有书君一起聊聊他们喝酒的“度量”如何?


一、山东人怎么喝酒?


山东人喝酒如象,稳重缓和,以量著称,以耐性称王。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两个人聊着天喝着酒看着山上的花,具体喝了多少呢?也没有人去数它,我要是喝醉了你就自己走吧,明天要是有空再来喝几杯。


山东人生性豪爽,可以说既能喝酒又会喝酒。古有梁山好汉 "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 的洒脱,今有 " 要当好山东的县长,先经营好当地的酒厂 " 的霸气。



要问山东人到底能喝多少,他会给你伸出一个手指头,你会猜一杯?一瓶?一件?一桶?错!是一直喝……想当初刚来青岛的时候,有书君体重也不过一百二斤左右,可是不到半年的功夫,这“啤酒肚”挺起来的时候,基本上看不到自己的脚尖了。


二、东北人如何喝酒?


东北人喝酒却是以快出名,豹子一样,迅速敏捷干净利落。缺点是不耐久。


东北的兄弟直爽,喝酒就和性子一样,要么不喝(一般不用可能),要么就痛痛快快的喝完,喝完酒该上炕上炕,该打麻将打麻将,什么事也不耽误。



东北人请客,那是插花式落座(非常讲究的)一主一宾或一男一女,戏称狗咬纹儿。一般是东道主先起杯,寒暄数语,一杯下肚,以示对宾客的接风掸尘。而客人也会立马接住话瓣儿,高举杯,堆笑脸,回上一杯。


好比古代两军对阵,兵对兵,将对将,一来一往,章法不乱。一圈喝过,又可重来,也可自由对阵。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趁着酒菜温乎,最好是喝得热热闹闹、热气腾腾、热热乎乎。


三、山东人到了东北怎么喝酒?


那是真不敢喝。


看见过人家大块吃肉的,没看见过人家喝酒不要命的。不是说山东人对喝酒没有见识,而是没见过东北的兄弟拿着白酒对瓶吹的。一口一杯半斤的白酒,谁能受得了?


东北人或者山东人,性格比较豪爽,东北人喝酒喜欢用大碗喝,而山东人习惯用小杯喝酒!至于说这两个地方的人谁更能喝,不好说!因人而异,每个地方擅长的酒类!


四、东北人在山东怎么喝?


那是真不惜的喝?


东北的兄弟一看用小酒杯喝酒,那真是个头疼的事。不过喝常了才知道原来酒不仅是这么喝的,还是要品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山东人酒量好,不如说山东人酒桌上好客。山东人不仅在落座的位置上,要区分客人的尊贵。


在喝什么酒上?也要“三中(种)”全会“红酒开开胃,白酒品滋味,啤酒投投睡”。在饭局的进行中,也是各种规矩和套路。



一般是先来杯红酒养养胃,让胃先适应适应,然后就是品尝主人精心准备的白酒了(这一般都是好酒,也显示出了主人家的经济实力。)然后就是全球畅销的青岛啤酒了,至于喝多少?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三两的高脚杯,一人先来一瓶红酒,红酒劲头小,一口喝一杯根本不是事。别急撒,然后品品白酒的醇香(千万不要急,一般情况下,一杯三两的白酒需要六口喝完,你要是一口干了?嘿嘿--),对了,估计来过山东的朋友都猜到了,后面放的那一箱箱的啤酒可都不是摆设,等会就变成啤酒瓶堆在那里了。


哪里的人最能喝?“啤酒杯”上见分晓,不信来青岛一试?


不过美酒再好,还是身体最要。切记切记“酒后莫开车,开车莫喝酒。”


有书课堂


山东人饮酒量上肯定是最多的。但酒量应该是指的是单场饭局上(单位时间内,通俗的一顿饭功夫)喝酒,我宁愿相信是内蒙东北苏北或者云南人酒量最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山东人几个好友在一起喝起来真的可以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可以从傍晚喝到酒店打烊。这样喝,喝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前面喝酒都新陈代谢一泡尿出来了。所以酒类消费量大啊。

你看前几年出来的那些傻逼几斤哥,有几个是山东人啊?

反正山东的年轻人,有些练摊儿时小伙子们都是一人一箱啤酒放身边的。不存在谁扣扣索索的漏酒偷奸耍滑。喝不下了就多吃点菜。总之兄弟们开心就好。


麻蛋转发怎么能显示ID


总的感觉都没新疆人能喝,新疆人:酒嘛,水嘛,喝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