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领域,我国科学家再次提出一全新方案,可填补国际上一项空白

量子领域,我国科学家再次提出一全新方案,可填补国际上一项空白

量子技术

现在的中国,相比上个世纪,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进步。不仅拥有了自己的隐身战机,同时作为大国象征的航空母舰,第二艘也服役在即。可以说,中国正在变成它所期望的样子。就在近日,我国科学家再次提出一个全新的方案,为多个领域提供一种通用方法,可填补了国际上的一项空白。

据媒体近日的报道称,与超导比特耦合的声子谐振器,是量子芯片中的关键部件,但它在制造过程中却一直存在着“技术困扰”,就是信号质量和计算精度容易受到环境噪声的干扰甚至是破坏,为了减弱甚至是解决这一问题,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景辉,提出了一种单向量子声子激光技术方案。

量子领域,我国科学家再次提出一全新方案,可填补国际上一项空白

量子芯片

据悉,这种技术方案可以不依赖于材料的非线性,方便拓展到集成阵列电路上,填补了国际上单向声子激光研究的空白,为量子计算、隐身探测等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通用方法。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在量子领域投入了研究,其中中国就似乎走在他们的前面。

在2016年的时候,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中国成功升空,宣示了中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速度。等到了2018年的时候,被西方成为“中国量子之父”的潘建伟院士就直接表态,“在在量子保密通信方面,我国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当我国成功进行了水下量子通信试验后,西方国家会恬不知耻的跳出来表示,“这项技术是属于全世界的,中国人应该将其分享”了。但是实际上量子技术的应用还不仅于此,除了上文提到的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以外,实际上中国在反隐身量子雷达上,也有不少的成果。

量子领域,我国科学家再次提出一全新方案,可填补国际上一项空白

量子雷达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就展出了最新的量子雷达,根据中电科的宣传,这种新型的量子雷达可以解决传统雷达在低可见目标检测、电子战条件下的生存、平台载荷限制等诸多瓶颈问题,令对方的战机轻而易举的被发现。

尽管目前我们对这款装备的具体参数还不得而知,但通过当时在航展上的展示,对外国媒体进行了清场来看,这项技术十有八九是真的。美国《航空周刊》的记者因此评论到,一旦这款雷达被中国军队装备,那就意味着未来隐身战机领域游戏规则将被中国改写。

而景辉教授此次提出的技术方案,也为我国的量子技术的提升,贡献良多。在诸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国正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着。(智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