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保定!

欢迎点击上方关注“东北城市”↑↑↑

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保定!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清代,保定为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

2018年5月,在2018年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百强榜中,保定以354.80分排名第70。

原始社会末期的唐虞时代,今保定分属于冀州和幽州。周武王灭掉商王朝后,保定属燕侯国。

春秋时期,保定西南部建立了鲜虞国,后来晋国不断东侵,保定南部逐渐被晋国和鲜虞国占领,北部则为燕国所有。

公元前380年的战国中期,齐伐燕占领桑邱(距今保定城北10公里左右),保定为齐国所辖。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约中山国伐燕,燕国北部为齐国占领,南部被中山国占领,保定为中山国所辖。

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分新城县置清苑县,因清苑河得名,系保定设县之始。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置奉化军(治清苑县),天成三年(928年)升为泰州,为保定设州之始。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清苑为宋太祖赵匡胤祖籍,又为北宋军事重镇,故于清苑县治所设保塞军,因此时地处宋辽交界之地,置保塞军和保州,故取保卫边塞之意为名。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率军北伐驻保塞半月余,称金台顿。太平兴国六年,保塞军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淳化三年(992年),州、县治所迁至今保定城区。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

原始社会末期的唐虞时代,今保定分属于冀州和幽州。周武王灭掉商王朝后,保定属燕侯国。

春秋时期,保定西南部建立了鲜虞国,后来晋国不断东侵,保定南部逐渐被晋国和鲜虞国占领,北部则为燕国所有。

公元前380年的战国中期,齐伐燕占领桑邱(距今保定城北10公里左右),保定为齐国所辖。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约中山国伐燕,燕国北部为齐国占领,南部被中山国占领,保定为中山国所辖。

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保定!

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分新城县置清苑县,因清苑河得名,系保定设县之始。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置奉化军(治清苑县),天成三年(928年)升为泰州,为保定设州之始。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清苑为宋太祖赵匡胤祖籍,又为北宋军事重镇,故于清苑县治所设保塞军,因此时地处宋辽交界之地,置保塞军和保州,故取保卫边塞之意为名。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率军北伐驻保塞半月余,称金台顿。太平兴国六年,保塞军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淳化三年(992年),州、县治所迁至今保定城区。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

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保定!

古城保定(4)金天会七年(1129年),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金贞佑元年(1213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军南侵,破保州城,保州遂为废墟。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重建保州城,太宗十一年(1239年)改顺天军为顺天路,保州为路治。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取永保安定之意,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辖区与今行政区范围大体相近,历代政区变化多在此基础上调整。

明洪武元年(1368年)九月,废保定路改保定府,别名保阳郡。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称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复名大宁都司迁保。正德十年(1515年),明王朝设保定巡抚署。崇祯十一年(1638年)设保定总督,同时置保定总监军。

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始为直隶省会。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

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保定!

保定新貌(7)民国时期,沿清代直隶省建制,留保定府,撤清苑县。民国二年(1913年)直隶省会迁天津,废布政使、按察使各署,撤保定府,恢复清苑县,设范阳道(治清苑),次年范阳道改为保定道。民国五年(1916年)9月,置直隶督军署。民国七年(1918年)改川粤湘赣经略使署,民国九年(1920年)易直鲁豫巡阅使署。民国二十四(1935年)6月6日,河北省政府由天津迁至保定。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保定设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保定,为河北省日伪军政首脑机关驻地。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保定,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迁回北平。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建保定市,为冀中行政公署治所。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保定为省会,保定市为省辖市;8月9日,保定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同时成立定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8年5月,河北省会迁往天津。

1966年1月,省会由天津迁回保定。

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保定!

1968年2月,省会迁至石家庄。

1994年12月,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为省辖市。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介于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

保定市地处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分为山区和平原两大类。以黄海高程100米等高线划分,山区面积10988.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7%。平原(含洼地)11124.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3%。

保定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3.4℃,1月平均气温-4.3℃,7月平均气温26.4℃。年平均日照时数2511.0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6%。年平均降水量498.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8天;降水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年平均风速1.8米/秒。年平均蒸发量为1430.5毫米。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高温、雷暴、冰雹、大风、寒潮、大雾。

保定市位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中上游。大清河上游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水系上游为拒马河,自张坊出山口以下分为南、北拒马河。北拒马河在涿州市境内有胡良河、琉璃河、小清河汇入后称白沟河;南拒马河在定兴北河店有北易水、中易水汇入,白沟河、南拒马河在白沟新城汇流,以下称大清河。北支洪水经新盖房枢纽分别由白沟引河入白洋淀和新盖房分洪道入东淀。南支水系有潴龙河、唐河、孝义河、府河、漕河、萍河等,均汇入白洋淀,南支洪水经白洋淀下口的枣林庄枢纽入东淀。大清河水系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白洋淀以上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境内水系的最大特点是呈扇形分布,自成水系。

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保定!

保定市主要行洪河道有5条,即永定河、白沟河、南拒马河、新盖房分洪道和潴龙河,河道总长202公里,堤防总长372公里;一般行洪河道9条,河道总长236公里,堤防总长393公里。白洋淀周边堤防长153公里。还有众多的支流行洪排水河道分布于山区、平原。东部有三个分洪滞洪区,即小清河分洪区、兰沟洼蓄滞洪区和白洋淀蓄滞洪区,总面积1366平方公里,区内人口84万人,耕地102万亩,设计滞蓄水量26.5亿立方米。

新中国成立后,保定仍为河北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项建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国家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落户保定,奠定了保定的工业基础,也增强了保定的经济实力,促进了城市建设。但是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影响,以及自然条件的制约,保定的发展也有过曲折和徘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使保定各项事业的发展真正步入快车道。保定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新兴的现代产业再次受到世人关注。

保定的行政区划几经变迁。1954年6月,定县专区撤销,原由其所辖的定县、曲阳、阜平、博野、蠡县、安国6县划归保定专区,行唐、新乐、无极、深泽、安平、饶阳划归石家庄专区。原属保定专区的固安县划归通县专区。保定专区辖22县。

1958年4月,保定市划归保定专区,为县级市。5月,省会由保定迁天津。11月29日,保定专区所辖22县1市分别合并为保定市(完县、满城及清苑县部分并入)、定县(曲阳并入)、阜平、涞源、涿县(新城、雄县及涞水县大部分并入)、易县(定兴县大部分及涞水县部分并入)、高阳(蠡县并入)、徐水(容城、安新及定兴部分并入)、安国(博野并入)、唐县(望都及清苑部分并入)。

1960年2月,撤销专区建制,专、市合并称保定市。同年,撤销原市辖的满城、清苑、完县三个区建制,建清苑县(含原满城、完县、清苑)。保定市共辖10县1市区。1961年5月,恢复保定专区建制,合并的大县陆续分置,1962年恢复22县1市。保定市区1953年建郊区,1957年撤销,1963年5月复建,1961年7月建新市区,1962年9月建北市区和南市区。1966年1月,省会由天津迁回保定,1968年2月,省会迁至石家庄。

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保定!


1983年11月,保定市改为省辖市,满城县划归保定市。1986年5月,清苑县划归保定市。保定市辖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郊区、满城县、清苑县。1987年11月撤销郊区。1986年3月,撤定县建定州市。同年9月,撤涿县,建涿州市。1991年6月,撤安国县,建安国市。1993年9月,撤新城县,建高碑店市。1993年5月,完县更名为顺平县,建制不变。1994年12月23日,撤销保定地区、保定市,合并建立新的保定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