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对中国历史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亘古怀念说史


北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相当于刘邦建立的汉朝。

我们来缕一缕各个历史朝代的交替顺序就一目了然,简单做了两个传承图:

可以看到,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是自然界自发生产出来的政权,与此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直接关系。所以说没有北魏,就没有隋唐盛世,以至于没有再后来的两宋繁华,这是直接依据。

刘邦建立的汉朝,传到南北朝时期就偏居一隅,到陈朝时已经完全覆灭。这也能解释一个小问题,同样的三国时期,为什么此前的朝代都奉曹魏为正朔,而到了唐朝风向就开始变了,到了宋朝已经彻底是以刘备为正统的言论,敢说曹魏正统的皆是天理不容之辈。

上面是从大的方面来谈的。小的方面,首先北魏就统一了北方,结束了西晋以来的五胡乱华的分裂局面,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一大批混血儿的诞生优化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同时统一的社会环境为人民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条件。

其次,北魏以前底层的上升通道已经被堵死,所以才有了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而在北魏,虽然还没诞生科举制,但是北魏以军功封爵论赏已经开始流行,给了无数底层平民上升到希望,例如著名的北魏六镇,后来的尔朱荣、高欢、侯景等等皆出于此。

接着,政治上有了出路,经济上也改革了赋税制度,虽然还不到均田免粮的地步,但是对登记户口实行均田,招抚了大量无家可归的流民,并严重打击了前朝遗毒大地主(坞壁),大量的奴隶被解放,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得经济大为发展,为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最后,在文化上,推动艺术和宗教的发展和繁荣,个人觉得不以为然。


月轮


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一脉相承。如果我们将之视为一体,那么从北魏建国至隋朝一统天下,便犹如秦国历五百年终灭六国。

1,北魏的历程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败于淝水。

三年后,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复国成功,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呼和浩特)。

至公元398年,拓跋珪正式改国号为“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史称北魏、后魏、拓跋魏。

公元439年,魏太武帝拓跋焘一统北方,从此我国北方进入北朝时代。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开始了汉化改革,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行汉礼,也就是在洛阳重建华夏正统。

这并非虚言,后来南朝名将陈庆之过洛阳便曾感叹: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鲜卑与华夏的融合,终结了晋末北方的乱世,为后来的天下一统奠定了民族基础。

2,北魏相当于欧洲的查理曼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成为日耳曼人的天下,最终统一西部欧洲的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查理曼。

查理曼便相当于北魏的拓跋焘,不过北魏比查理曼帝国走的更远。

北魏后来分化的西魏~北周一系最终灭南朝,重新一统天下。

这,相当于查理曼帝国灭了东罗马帝国,重建罗马帝国。

也就是说,北魏这一支最终重建了“汉帝国”,即隋唐帝国。而欧洲之父――查理曼显然比不上拓跋焘,因为他的后人显然并无能力再造罗马,只留下一个不伦不类的神圣罗马帝国。

3,北魏对后世的影响确实很大,因为我们可以从北魏的制度上找到隋唐制度的渊源。

不过,我觉得北魏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动鲜卑汉化,或者说文明化,并在北方重建华夏正统。

而正是这一点,当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基础上一统天下之时,我们其实是站在北朝这一边的,这与后世的南宋和南明的灭亡并不完全相同。

如果说秦汉~魏晋~宋齐梁陈,是华夏第一帝国的话;那么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两宋,便是华夏第二帝国。

罗马之后再无罗马,但秦汉之后却有隋唐,其关键便在北魏。


心向青山


北魏给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留下了府兵制,以及府兵制对社会的长期影响。

在晋朝以前,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一般都采取全民皆兵的耕战模式,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汉人政权都是全民皆兵,老百姓上马为兵、下马为农,极具尚武精神。

而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北魏执政时为了维护其统治,当兵成了鲜卑人的专利,鲜卑人在当兵时可以免除赋役,而汉人百姓却不能当兵,彻底成为老老实实耕种的农民。

这种兵源的政策带有一定的民族隔离色彩,但同时由于其强调军队士兵自行屯田,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减少百姓的赋税压力,因此在北魏灭亡后,府兵制仍然得到唐、元、明各朝执政者的青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中国的军事发展。

同时,这种制度毕竟改变了传统全民皆兵的方式,让很多汉人成为纯农民,失去了以往秦汉时期的尚武精神。比如甲午战争时期,前线的将士浴血奋战,后方的老百姓却异常麻木,而且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体质上,都已经与日本、欧美国家国民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