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40歲以後,廚房裡這3種食物要少吃,都是升血壓“幫手”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容易患有的一種疾病,據統計,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高達3.3億,每5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壓。高血壓常見於40歲至50歲中老年人群,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

醫生:40歲以後,廚房裡這3種食物要少吃,都是升血壓“幫手”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降壓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除了按時吃藥、減少熬夜和注意保暖之外,合理選擇飲食也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人認為,高血壓患者少吃肉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對血壓造成影響的不僅僅是大魚大肉,廚房中還有很多食物對血壓造成影響。今天我們一起來說說,高血壓患者應該少吃哪些食物?

1、動物油:

不少家庭的廚房中有動物油,常見的有豬油、羊油、牛油等,常溫下呈固態,它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膳食中的飽和脂肪酸攝入量會影響血脂水平。

攝入過量的飽和脂肪酸容易令人罹患肥胖症、動脈硬化等疾病,導致血脂含量升高,血管壁變厚,管腔變窄,長此以往血壓自然就會增大。

醫生:40歲以後,廚房裡這3種食物要少吃,都是升血壓“幫手”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飽和脂肪酸的提供能量應該低於膳食總能量的10%,建議高血壓患者儘量少吃動物油。

另外,油炸食品中的飽和脂肪相對較高,也應該控制。比如油條、油餅、炸雞腿等。

2、鈉鹽:

鹽是廚房中常見的調味品,很多人易患高血壓,與飲食過鹹有關。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吃得過鹹會導致機體鈉鹽過多,血管阻力增加,心血管負擔加大,促使血壓升高。

高血壓患者應限制鈉的攝入,每天鈉鹽的攝入量限制在6克以下。其中不僅僅是食鹽,還有醬油、豆瓣醬、蠔油等調味料中也含有大量“隱形鹽”。

3、味精:

味精也是廚房常見的調味品,能夠使得菜品佳餚十分的入味道,但做菜放的太多味精會導致高血壓升高。因為味精不鹹,所以很容易食用過量而察覺不到。

醫生:40歲以後,廚房裡這3種食物要少吃,都是升血壓“幫手”

實際上味精中含有大量的鈉,如果體內鈉的含量過高,鉀的含量勢必就會偏低,導致引發高血壓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